分级诊疗制度之下,健康教育如何“分一杯羹”?
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客体、内容和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壁垒如何打破?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21世纪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三大战略措施之一,也是提高公众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3月18日,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2020年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在新冠疫情常态下防控和“健康上海”行动的大背景下,上海市对这项评估的落实已行至第五个年头。数据显示,上海市二三级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活跃度”逐年递增,全市148家公立医疗机构(二级89家、三级59家)的测评结果力证:2020年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继续实现上升,达到8.72,较2019年的8.30增加了0.42,增幅在5%左右。
做好健康教育有多重要?
大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落实《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上海行动》第一行动——“健康知识普及行动”的有力抓手;是巩固和延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和经验,构建公共卫生群防群控机制,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也是医疗卫生机构坚持预防为主,推动卫生健康服务关口前移,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的重要前提。
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认识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站位,着眼大局,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促进主阵地、医疗卫生工作者健康促进主力军的作用,不断提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水平,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竞争力,增强患者的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
一直以来,门诊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其中一种形式,但从评价标准及实践观察来看,目前我国整体上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差强人意。
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实施,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阵地,其中三级医院更是医疗服务供给的主力军。但目前我国部分三级医院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组织和激励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需从健康教育的体系、传播和激励机制方面改善。
那么,业界是如何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价的?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介绍,“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是依据《关于推进本市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沪卫健康〔2020〕004号)、《关于加强本市医疗卫生机构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卫健康〔2020〕14号)、《关于加强本市医疗机构门诊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沪卫计健康〔2014〕5号)制订的。以上文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应打造“健康促进主阵地”,医疗卫生工作者要做好“健康教育主力军”。为持续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结合自身情况投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
从2016年开始,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开始实施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评估工作。评估方法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督导评估由市健康促进中心组织实施,采用暗访方式进行,每年进行1次,评价结果使用医院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方式,利用各种渠道向社会和媒体发布。
(2)针对公立医疗机构门诊宣传栏设置、材料发放、电化教育、活动实施、满意度情况等软、硬件指标及新媒体健康教育影响力进行评估。
评估指标包括硬件指标(环境氛围指标)、软件指标(工作执行指标)、新媒体指标这三个一级指标中,软件指标主要包括了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调查问卷问题如下所示)。
1. 医护人员告知您所患疾病的致病原因和不利健康的因素了吗,您满意吗?
2. 医护人员向您介绍了治疗疾病的方法吗,您对他/她的介绍满意吗?
3. 医护人员针对您所患疾病,在饮食、饮酒、吸烟、运动、作息、心理等日常生活方式与行为方面提供相关健康指导了吗?您满意吗?
4. 您就诊时是否能方便地看到或拿到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对此满意吗?
5. 您对本次就诊的健康教育服务满意吗?
现行健康教育体系存在哪些壁垒待被打破?
从上海市对门诊健康教育综合活跃指数评估结果看,健康教育开展效果是有所提升的。但从评估办法、指标和实践观察中不难看出,健康教育的实施主体、客体、内容和激励机制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谁来提供健康教育?
从分级诊疗角度看,基层医疗机构具备六位一体功能,三级医院负责疑难危重症病例。这样一来,似乎由基层医疗机构承担健康教育更为合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