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医院“分不开”“合不上”,基层医疗痛点如何消除?
我国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已是刻不容缓,专家认为,需要从机构、人员和技术上加强投入。
2021年,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强音不断被“奏响”。
全国“两会”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习总书记首先针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出要求,紧随其后强调县域医共体的建设,指出要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乡村医生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不仅如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第四十四章——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也明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医疗服务网络。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积极发展医疗联合体。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从过去10年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机构数量、人员数量、服务能力上都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也不可否认,基层医疗机构与二、三级公立医院的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距。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刻不容缓,必须从机构、人员和技术上加强投入。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长足进步
总体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进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2018年第六次全国卫生普查显示,全国已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1所政府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街道都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个行政村都有1所村卫生室,80%以上的居民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群众看病就医方便、可及程度逐步改善。
第二、基层卫生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与2010年底相比,2019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增加近90万人。这说明为基层服务的能力的确有所提升。
第三、基层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在近10年时间内,我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有了明显进步,在人员数量和服务数量上看,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不仅说明了能力,也证实了服务质量。
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绕不开的难题和挑战
(一)规模增长速度落后于医院
与医院发展速度相抵,基层医疗机构的数量减少,且幅度要大于二、三级医院。
一方面,从机构数量上看,在近10年间,医院增加了12000多家,基本集中在民营医疗机构,公立医院减少了1700家。
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三级医院增加了1300家,数量翻了一倍,同期基层医疗机构数量在减少,只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了3000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