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ED像灭火器一样得到广泛配置,两会委员呼吁下的AED市场有多大?
政府、公众、专家和企业其实可以形成合力。
时隔三年,敖虎山第三次在两会“委员通道”呼吁推动心肺复苏普及,提升全民应急响应能力。
2021年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举行首场“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敖虎山提出,心肺复苏是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技术,政府要出台政策和立法促进自动体外心脏除颤仪(AED)的配置。他还呼吁把1月20日“120”设立为国家急救日,从国家文化和民族意识的层面去关注急救,提升全民族的应急响应能力。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55万人死于心搏骤停。其中,87%发生在医院以外。而针对心跳骤停患者最有效的急救方法就是电击除颤和徒手心肺复苏。在人口密集公共场所安装AED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国家、地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三年来,在广大委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下,有了喜人的进步。”敖虎山表示。在社会各界持续的呼吁和关注下,AED的布点正在重要公共场所快速密集铺开。
AED增多了,但还不够
3月4日晚间,健康界走访北京地铁2号线,在沿线地铁站里看到带红十字标识的长方体“智能急救站”立在地铁入口对面等较为醒目的位置,一个AED设备被放置其中。使用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刷身份证、使用应急开关等三种方式打开柜门拿到AED设备。
健康界询问就近的地铁工作人员,其表示:了解这一设备是 AED,并接受过培训知道如何使用。
据了解,目前北京地铁在2020年12月已在1号线、2号线等7条地铁线所有站点(不含封站改造中的苹果园站)配置了AED。预计到2021年底,地铁全网AED覆盖率达到84%,2022年底将实现设备全覆盖。
数年来,陆续已有多名乘客在北京地铁站中突发疾病而身故,一条条鲜活生命在此流逝,地铁全线AED覆盖或将改变这一局面。
然而,只有地铁覆盖AED还远远不够。2020年12月,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小学的一名四年级学生在体育课上跑步时突然倒地不起,等救护车赶到时,该名学生已死亡。
孩子父母在回看事发时的监控录像后,质疑校方判断失误操作不当。该学生父母告知媒体,从录像画面上看,老师和校医缺乏应有的常识,没有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心肺复苏,并且搬动孩子放置轮椅上。学校也没有配备AED设备。
2020年9月,深圳一学校也发生类似事件,然而结果迥异。一学生打篮球时突然晕倒,老师正确进行心肺复苏,并且利用校园内配备的AED,第一时间将学生抢救过来送往医院。据敖虎山介绍,目前深圳3年来共配置了5000台AED,抢救成功了23例病人。
“很多次,我们开着救护车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急救现场,看到患者已经停止了呼吸,而周围的人却一脸茫然、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施救。”北京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工作指导中心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紧急医疗救援中心资深专家贾大成有着20多年的一线急救经验,在实践中发现公众不仅缺少急救知识、急救技能和急救设备,更缺少急救意识。
心肺复苏需要专业手法,而且普通民众遇到突发状况是否能镇定冷静的施救并不能完全确定,AED作为救人“傻瓜机”的普及,已迫在眉睫。
因此,敖虎山、贾大成等专家一再呼吁,建议在机场、地铁、学校等公共场合配备AED和急救常识势在必行。“要让公众在遇到突发心脏骤停案例时,敢救、会救、能救。”
专家认为,在公共场所科学、合理、有效的配置AED,让AED能像灭火器一样得到重视和广泛配置使用,这将是我国公众急救意识普及教育和生命安全保障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一个重要体现。
事实上,健康界探访北京地铁站时,到处能看到灭火器的标识,但并没有见到急救站和AED的指引,经询问工作人员方能找到AED设备。
美国是最早对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公共场所设置进行立法的国家之一。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全国各州就开始规定公共场所必须安装自动体外除颤器,要求在步行十分钟内即可获得。据统计,美国每年有大约 40 万心脏骤停病例,抢救成功率约为 10%,个别大城市能达到 30%。
日本于2004年对使用AED进行了立法,在日本的交通、办公、政府、娱乐设施、体育设施、学校、集合住宅、养老以及医疗机构等几乎所有人群集中的地方,都配有AED。
国内目前做得较好的是深圳,不仅覆盖地铁,而且在市属公园引进AED,学校也是AED安装覆盖的重要场所。深圳在公众场所的AED配置上走在全国前列,敖虎山在“委员通道”上也以深圳的成果为例,说明AED普及的进步。
共赢需要共建
为何深圳能快人一步?
发端同样来自于以生命为代价的教训。2014年2月17日,深圳市民梁某在深圳地铁水湾站倒地不起,不治身亡。这一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唤醒深圳民众的公众急救意识。深圳市从政府到社会层面,都在反思应当如何做好全民急救的宣传与培训。
2015年,迈瑞医疗联合数位深圳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在深圳人流密集场所配备 AED 设备。更早之前,来自深圳地区的医疗卫生代表委员就开始呼吁铺设AED设备。
2017年10月起,深圳第一批500台AED先后被安装配置在地铁、机场、养老院、体育场馆、高校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以及深圳交警铁骑摩托车上。
2019 年《深圳市政府关于印发2019 年民生实事的通知》明确要求:政府财政给予支持开展深圳市公共场所 AED 配备项目(三期),购置 2000台AED,安装在密集的公共场所。这一目标早已完成。
除了政府重视、媒体呼吁、民众支持外,深圳作为中国医疗器械之都,本土AED企业的积极参与也是重要因素。地处深圳的迈瑞医疗是首家打破AED进口品牌垄断局面的本土企业。
曾经AED设备只有进口品牌,我国市场上的AED由飞利浦、美国卓尔、普美康、日本光电、瑞士席勒等进口品牌占用,设备价格价格昂贵。2013年,迈瑞医疗发布中国第一款双相波 AED 产品,填补了 AED 研究领域多项专利空白,改写了中国 AED 产品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
“我们对AED的研发走过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迈瑞董事长李西廷介绍,“在这个过程中,迈瑞研究了全球所有关于除颤技术的专利,找准了自己的切入点。"迈瑞不仅在中国 AED 市场占到了 20%以上的份额,而且已将产品卖到世界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不仅在深圳,迈瑞医疗向全国多个城市捐赠AED设备,普及急救知识,既推动全民急救的深入人心,也对市场进行了教育。例如李西廷在2017年曾经向宿州市捐赠100台AED,之后宿州市政府又向迈瑞医疗采购了400台价值800万元的AED,投放在学校、社区、车站、商场、广场等公共场所。
健康界在北京地铁随机采访的10位路人,知道AED名称和心肺复苏大致概念的只有4位,不到一半。但几乎所有人都表示,在新闻里看到听到过猝死案例,如果有机会很愿意参加急救培训,学习心肺复苏。与此同时,急救专家也在呼吁,急救社会化、现场化、网络化、普及化在院前急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迫切的公众、殷切的专家和亟待展开市场教育的企业其实可以形成合力。
龙头企业承担更多责任
由于国产品牌的崛起,目前国内AED市场格局已被一定程度上改写,相比七八年前AED设备普降价格50%,从4万下降到2万左右一台。国产AED在价格和产品功能上,已与进口没有太大差异。久心医疗市场部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市场上的进口产品均是多年前的技术,国产品牌产品在此基础上,运用了先进的全球半导体芯片和物联网技术,在整体的性能和物联网的融合性上更具有优势。
“一般进口AED会比国产贵30%左右。因为AED的综合成本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后期耗材的损耗和管理维护上,国产品牌信息化管理上会相对更成熟,能省下大量人工运维费。”久心医疗市场部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实成交价也会有相应的折扣。
北京一家健身场馆的管理人员告诉健康界,AED购买和安装以后,必须管理好AED设备,确保AED随时处于可用状态,因此一台AED设备的使用周期为5~10年,后续对员工的专业化培训以及急救团队的建设也很重要。
“我们会选择大厂商进行合作,小厂家的后续服务和培训能力担心跟不上。”这名管理人员表示,为了设备质量,选择的还是进口品牌。
沙利文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除颤仪行业市场规模由5.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10.2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6.2%。未来五年,预计整体除颤仪行业市场规模将以15.5%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到2023年,市场规模有望上升至20.8亿元人民币。目前在中国市场占据AED销量首位的依然是飞利浦。据健康界观察,北京地铁站内配置的AED也主要是日本光电和美国ZOLL公司的产品。
本土厂商已不甘人后,尤其是国内市场进入器械黄金十年,进口替代的时间窗口展开,通过自主研发或者收购,国内器械企业也在AED市场拼抢。
鱼跃医疗在2017年通过收购德国普美康,展开AED业务。为普及急救知识,推广公众对AED的了解,仅2018年鱼跃就提供AED设备保障了54场全国各级别马拉松比赛,覆盖人数超40万;为企事业单位、社区举行了数百场的急救与AED使用的普及培训,并为近1300人次进行了美国心脏协会AHA授证培训。
鱼跃医疗相关负责人表示:“鱼跃投入了很高的成本先去普及推广急救知识,并且联合专业急救组织进行AED+CPR培训,所培训过的企事业单位会建立安装AED的意识,大概率成为我们这一市场的客户,也就自然选择配置我们的AED。”
但行业人士也指出,迈瑞医疗和鱼跃医疗这样市场教育的模式很难铺开,大多数厂家并不具备这样的实力、也没有专业的资源。因此,龙头企业承担了更多的教育和培养市场的责任。尽管随着AED的普及,行业的市场空间会更加可观,但行业集中度也会较高。
“随着全民急救的普及,AED设备的需求上涨,这一市场会有更大的爆发。这是一个多方共同推进的进程,共同做大蛋糕,也让人人受益,最终的局面是多方共赢,而本土医疗器械企业也会就此壮大。”一家医疗器械供应链电商平台的负责人告诉健康界。
正如李西廷所言,厂商不仅仅生产设备,更重要的是推广院前急救技能,让老百姓敢救、会救,能够在患者倒地的“黄金4分钟”之内,得到有效救治,最终实现“社会自救、呼救、他救”的院前急救理念,这才是动力和目的所在。
欢迎添加作者个人微信就相关话题进行交流
健康中国战略下,普及全民急救,推动心肺复苏普及,提升全民应急响应能力,大健康企业理应顺应趋势,将行业蛋糕做大,才能实现多方共赢。面对市场新变化,如何把握新机遇顺势而为,将于2021年5月21-23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2021年健康界峰会,精心策划10多场云端论坛、40多场现场活动、超千平方米解决方案展览,将邀约名家、名院、名科、名企共寻答案。
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健康界峰会群,及时了解峰会最新动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