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CCO丨科技奖二等奖李家平团队:让微创介入助力肿瘤防治建设
肝癌是全球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中肝细胞癌(HCC)约占90%以上。肝癌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第6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肿瘤相关病死率中居第2位。
在中国,肝癌(HCC)每年发病46.6万人,死亡42.2万人,均位居全球第一。HCC发病隐匿、侵袭性高,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中晚期,加上常合并有基础性病变,若不经治疗患者整体平均生存期仅为3-6个月,我国肝癌面临着患者多、分期较晚的严峻形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家平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十多年的探索,在“中晚期肝癌局部介入联合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策略与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以此荣获了2020年度中国抗癌协会科技奖二等奖。
在2020中国肿瘤学大会期间,健康界有幸邀请到了李家平教授做客直播间,对这项研究及肝癌的诊治现状展开了精彩分享。
满怀感恩,心向远方
率先提出肝癌TACE、消融联合手术的精准治疗依据,率先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首次揭示MAT1A-MAT2A表达转变通过OPN和IGB3介导肝癌侵袭转移新机制,首次发现术后复发肝癌TACE疗效免疫预测因子……是李家平教授所在团队连续创造出的成绩。
“感谢这么多年来中山大学以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领导对我们团队的支持。另外也要非常感谢团队10多年来对这个课题的坚持。”在李家平教授看来,“上”没有领导的支持,“下”没有团队的坚持就不会有如今的成果,李家平教授对此心怀感恩。
然而,李家平教授并不满足于此,“我们希望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能再往前多走几步,能够将中国肿瘤的微创介入试验推向全国,推向亚洲,推向国际。”
健康界了解到,李家平教授所在团队目前已经发表SCI论文124篇,其中8篇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累计达231次,获国家授权专利3项,获得国家自然、省部级研究项目2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主编了人卫版专著《肝癌微创介入治疗学》,并且组织撰写了我国首部《肝癌TACE 临床实践指南》。
披荆斩棘,坚定不移
累累硕果背后隐藏了众多不为人知的艰辛和汗水,一路走来,李家平教授对此感慨万千。
“我们有几个深入的体会,首先是所做的课题要考虑其创新性和可行性,这点尤为重要,而课题的选择一定要能解决老百姓求医困难的问题,能够切实帮助他们的治疗与康复。”李家平教授如是说。
身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介入科主任,李家平教授同样期望通过更多的研究推动肿瘤微创介入的发展。
据悉,肝癌部分的微创介入治疗具有微创、高效、重复性好、恢复快的优势,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血管的介入治疗,一个是非血管的介入治疗。一般情况下,肝癌到医院来治疗,大概有60%的患者都需要经过介入治疗,而所有介入治疗中,超过90%的肝癌患者需要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即TACE治疗。
在临床工作中,多学科治疗具有很大优势,而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相当重要。李家平教授强调,“针对肝癌不同的发病时期,临床都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会涉及到多学科的融合和交叉。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如何协调每个科室一同开展工作那是相当不容易的。”
“没有坚持就不会收获这样的成果”,这是李家平教授在科研当中的重要体会,也是他理解的最重要的科研精神之一。
“除了坚持之外,我们还要做到淡泊名利,能够做冷板凳。”李家平教授表示,作为科研人,在坚持下来之后,不要受到外界太多的诱惑,应该坚定自己的信仰和理想,那么就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意义非凡,求索向前
纵然经过千番波折,李家平教授及其团队所做的成果彰显了重要意义。
李家平教授欣喜地表示,“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应用肿瘤微创介入靶向和分子的双靶治疗提高了中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
以更好地开展临床工作为初衷,李家平教授通过系列研究实现了患者分层,可以在最适患者人群之中应用最适的治疗方法,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而针对一些高危肝癌患者,考虑他们术后高转移和多复发的情况,李家平教授团队会提前做好预防工作,大大控制了患者的病情发展。
谈及未来肝癌治疗的发展方向,李家平教授表示,今后肝癌的治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而多学科整合治疗是大势所趋,希望可以通过放化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以及外科手术等真正共同实现肝癌的“慢病化”,为更多中晚期肝癌患者给予支持治疗以完善生活质量。
不仅如此,李家平教授坦言,期待微创介入可以得到进一步推广,为肿瘤防治建设贡献更多的力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
- 2020 CCO丨青年科学家奖孙夕林教授:积极乐观做科研,让基础研究解决临床需求
- 2020 CCO | 青年科学家奖李文庆教授:坚持医学转化,大胆追求创新
- 2020 CCO丨陈小兵教授:细说胃癌预防,畅聊医学科普
- 2020 CCO丨青年科学家奖孟祥姣教授:实事求是做科研,优良平台促奋进
- 2020 CCO丨青年科学家奖马瑜婷教授:满怀科研热忱,引领团队发展
- 2020 CCO丨科技奖二等奖尹勇团队:多学科联合出击,肿瘤放疗精度再提高
- 2020 CCO丨科技奖二等奖张晓春团队:从零到一,开辟肺癌精准治疗体系
- 2020 CCO丨青年科学家奖常江教授:夯实科研基础,领队勇攀高峰
- 2020 CCO丨科技奖二等奖张国君团队:利用分子影像实现乳腺癌的精准诊疗
- 2020 CCO丨科技奖一等奖黄慧强团队:让创新基础与临床应用综合改善恶性淋巴瘤现状
- 2020 CCO丨科技奖二等奖矫文捷团队:以仁心行仁术,致力肺癌诊疗微创化
- 2020 CCO丨科技奖一等奖邢金良团队:潜心肝癌研究二十年,不畏艰难终有成
- 2020 CCO|科技奖一等奖邵志敏团队:同舟共济,推进乳腺癌精准治疗策略
- 2020 CCO|科技奖一等奖沈琳团队:科研要求真务实,团队协作是关键
- 2020 CCO | 陈小兵教授:用科研的态度做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