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携手港大开发生物活性纳米纤维支架
本研究为具有血管化结构的组织模拟结构的生物制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中国科学院深圳高等技术研究所(SIAT)赵启龙博士团队与香港大学王敏教授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新的血管化组织生物制造方法。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生物材料学报》(Acta Biomaterialia)上。
该方法通过乳化静电纺丝和同轴细胞电喷雾的方法,将内皮细胞直接放置在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纤维支架上。
将内皮细胞包裹在水凝胶微球中,在支架制备过程中与含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纳米纤维一起沉积,形成三维嵌入细胞包裹微球的纳米纤维支架。
赵博士说:“在水凝胶微球被选择性破坏后,被包裹的内皮细胞被释放,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纳米纤维支架,该支架具有组织样的三维细胞结合纳米纤维结构。”
细胞电喷雾处理后水凝胶微球内细胞和细胞释放处理后支架内细胞的活性氧(ROS)水平与支架上正常培养的细胞相比无明显变化。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内皮细胞可以自由伸展,显示增强的细胞间连接,并在生物活性纳米纤维支架中保持表型,表明改善的血管化潜力。
本研究为具有血管化结构的组织模拟结构的生物制造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本文来源前瞻网,编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链接:
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1742706121000635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