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学科带头人 | 沈琳: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下)
“以医者仁心为内核,以国际一流的胃肠肿瘤临床诊疗团队为依托,让更多临床研究造福患者。”沈琳将笃定前行。
沈琳教授对话学科带头人(下)(标清)
“未来几年,将是我国胃肠道肿瘤发展步伐最为坚实,发展速度最快的时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主任沈琳对我国胃肠道肿瘤领域的进展充满信心与自豪。她所带领的一支“高精尖”的医疗队伍也积极走在探索肿瘤防治新模式的前沿,并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了响亮的“中国声音”。
早在2014年,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临床研究需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建立了I期临床研究病房。从早期的1间病房、2名医生、3张床位到如今6名医生、13名护士、18张床位,沈琳积极完善基础设备并扩大规模,努力为大家提供一个成熟的科研平台。
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她要求团队成员既要有较强的临床能力,也要有足够的研究水平,要做一名“多面手”的消化科医生。“我们一定是营造一个公平、积极、温暖的科室文化,给每位成员提供发展锻炼的机会,让每个人的科研和临床能力得到提升。”在沈琳的精心培养下,一支优秀的肿瘤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队伍崛地而起。
经过十余年的辛苦耕耘,沈琳团队建立了完备的患者临床数据和样本保藏库,形成了患者来源的大样本活体模型队列,进行了多个新药的临床前评价,建立了精准检测体系,完成了多项转化研究和I-III期临床研究,牵头制定的诊疗和用药指南均已成为中国胃肠道肿瘤临床实践的标准,造福了众多胃肠肿瘤患者。
而这些成果与沈琳严谨、执着、坚守的从医理念,以及理性对待病患的宗旨密不可分。
“医生是最能为患者带来生存希望的人,我们应该保持理性思维。”为患者诊疗时,沈琳会刻意将自己那颗炽热的赤子之心隐藏起来,“拒绝”与病患成为朋友。
“我在90年代的时候曾救治了一名30多岁的小伙子,治疗期间我们总是聊天,关系非常不错。后来他的疾病复发了,那时候已经没有治疗的办法了。那段时间,只要我从他病房门口走过,他就立马从床上坐起来,看到我就像看到了希望似的,我就受不了了。”时至今日,沈琳回忆起这位患者仍感慨万千。
经过医学生涯40余年的“修炼”,沈琳虽然已成为大家眼中性子急,说话直接,容不得犯错的“沈阿姨”、“沈老师”,但她依然以一颗医者仁心站在理性角度分析疾病,以慈悲情怀为患者与家属点亮生命之灯。
“尽管别人对我称呼很多,我也担任着众多学术职务,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医生这个职业。”从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到让患者重获新生,使沈琳越来越体会到作为一名医生的神圣和自豪。“接下来,我们将以医者仁心为内核,以国际一流的胃肠肿瘤临床诊疗团队为依托,让更多临床研究造福患者。”沈琳将笃定前行。
上期回顾
———— 分隔线 ————
喜欢本期内容吗?或者想要找主创团队答疑解惑吗?
那就扫码加入我们的讨论群吧!
在这里,你可以与全球同道并肩携手
在这里,你可以和主创团队面对面交流
你的想法很可能就是下一场的主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