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未解之谜:感染一种病毒能否阻止另一种病毒入侵?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病原体生态似乎经常出人意料地发生转换。
2009年9月,当葡萄牙、西班牙、英国都受到H1N1流感病毒的侵袭时,法国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数快速增加,但似乎没有H1N1流感阳性病例。在9月中下旬和10月的前半个月,法国的H1N1流感病例寥寥无几。
虽然最终法国也暴发了H1N1流感疫情,但暴发日期比预计的晚得多。这不禁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基于大量文献,科学家们得出了一个有趣的假设:普通感冒干扰了H1N1流感的流行趋势。研究人员发现,一次性感染两种病毒的情况比较罕见。这意味着,当你感染一种病毒时,至少在一段时间内将让你免受另一种病毒的入侵。
新冠病毒也是该假设的例证之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其他呼吸道感染病例急剧下降,可能是因为人们保持社交距离,但也可能是由于病毒干扰(即病毒相互影响,对人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近几年,关于病毒对人类的影响和作用,科学家已有了更为复杂的认知。他们一直在探究微生物群中有益和有害细菌如何影响人类健康。现在,病毒的作用也需再次得到审视。
病毒或能相互干扰的说法如疫苗一样,早已存在。早在18世纪协助开展天花疫苗接种的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 Jenner)就已发现这一点。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天花疫苗接种需要用温和的牛痘病毒感染人体。如果接种者患有疱疹,那接种天花疫苗的效果就不会很好。这就好像同时感染两种病毒会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方式一样。
1950年发表的一篇综述甚至认为,人体感染一种病毒能够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生长这一说法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St. Jude’s Hospital)传染病研究员史黛丝·舒尔茨-谢里(Stacey Schultz-Cherry)则认为,病毒干扰理论难以深入探究,且常常被忽视。这是因为同时感染两种病毒,患者预后势必更差,如流感会引发细菌性肺炎。自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开始的小规模研究却表明,同时感染流感和新冠病毒后的病情要比只感染其中一种病毒的病情坏很多。
哈佛医学院布列根和妇女医院流行病学家迈克尔·迈纳(Michael Mina)认为,人体感染一种病毒可通过刺激免疫系统,让先天免疫系统时刻保持警惕,
以保护人体感染另一种病毒或细菌。
2020年10月,耶鲁医学院免疫学家艾伦·福克斯曼(Ellen Foxman)在研究H1N1流感后发布的研究文章中表示,一旦先天免疫系统被某种病原体激活,人体能够抵制其他病原体入侵。
为了模拟猪流感疫情期间可能会发生的状况,研究人员在实验室进行人体气道组织培养,并选用鼻病毒进行感染。3天后,给予H1N1流感病毒。研究人员惊奇地发现流感病毒消失了,并确定鼻病毒启动了某些合成先天免疫蛋白的基因。他们也怀疑所谓的分子信使——干扰素已打开某些开关,故采用干扰素阻断药物进行治疗,并再次进行试验。福克斯曼称:“流感好了。”即对抗鼻病毒的干扰素一直在击退流感病毒。
许多病毒都能触发干扰素反应。因而,其中任意一种病毒都可在一段时间内让人体顽强地抵抗新感染。福克斯曼称,研究尚未验证人体在先感染流感病毒的情况下能否阻止鼻病毒感染,但这合乎情理。这或许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每年流感和感冒交替出现高峰。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目前,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降低了季节性流感的发生率,但新冠肺炎疫情或许也正进一步地降低季节性流感的发生率。舒尔茨-谢里称,流感或许也能减缓新冠肺炎疫情。这些问题都只有在进一步研究中才能得到回答。
该研究还表明,一种病毒能够阻止另一种病毒感染人体,这意味着未来可能会迎来某种非比寻常的新疗法。改造的病毒用来诱发人体保护反应,从而保护人体避免感染危险性更高的病毒/细菌。因而,对于高危人群来说,病毒干扰或能提供保护作用。
舒尔茨-谢里认为,从更实用的层面出发,或许可借助鼻喷雾等在人体的正确部位产生保护性干扰素反应,而从更大范围来说,免疫反应是人体与病毒共同进化的结果。人体与这些自我复制的基因密码片段长期共存后,某些病毒对人体来说是否利大于弊?
原文来源:STAT
原文标题:A viral mystery: Can one infection prevent another?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