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界品牌报告 | 医药电商的“破”与“立”

2021
02/01

+
分享
评论
魏凌云 王玉玲 / 健康界
A-
A+

随着医药分家的推进和网售处方药的开闸,处方外流将成为医药电商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互联网+”概念辐射并渗透到医药行业,短短几年时间,医药零售的市场格局已悄然改变,医药电商作为医药零售的新入口已跑出加速度,这其中,既有政策加持、又有需求端的刺激。在互联网+医药的大趋势推动下,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纷纷转型,开始线上线下整体谋篇布局。尤其是新冠疫情的爆发和常态化,进一步加速医药电商的快速成长。

医药电商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如市场发展环境、电子处方流转、医保线上支付、政策监管、消费者行为差异等。基于此,深入研究中国医药电商市场发展前景、商业模式、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理清其发展轨迹、明确其发展方向,是我们本次研究的初衷和目的。

一、发展历程:经历探索期和培育期,逐步进入成熟的关键发展阶段

医药产业作为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其与互联网基因的嫁接也势必受到政策的牵制,医药电商也不例外。从互联网药品销售政策出台、到医药电商获得“准生证”、再到后来的多轮政策解禁,我国医药电商的发展历经了探索期、培育期,正在向成熟期迈进。尤其是2015年“互联网+医疗”概念的提出更是为医药电商的快速发展点亮了曙光:

图1 中国医药电商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探索期(1998-2013年):配套政策缺失,医药电商昙花一现

1998年,我国出现了首家网上药店“上海第一医药”,这是在国内医药电商相关政策未出台时的“敢吃螃蟹者”。但因违背“禁止网上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规定于1年后被迫关闭。2005年CFDA 颁布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中提出,药品零售企业可以网售非处方药,医药电商的合法地位被确定。京卫大药房获得国内第一张医药电商牌照,标志着医药电商开始进入药品零售领域。医药电商数量并没有因合法地位的确立而直线上涨,截止到2012年,我国共有48家网上药店。由于配套政策的缺失,该阶段我国医药电商总体仍处于探索期。

培育期:数量增长较快,产业格局基本成型

2014年,CFDA发布了《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互联网企业按照药品分类管理规定的要求,凭处方销售处方药,大量药品企业开始进入电商领域。仅2013—2016年间,我国共诞生了630家网上药店,是2012年网上药店总数的13倍。2017年互联网交易服务资格(A/B/C)证的取消更进一步加速了医药电商的生长。医药电商产业格局基本成型:以1药网、健客、阿里健康大药房、京东大药房为代表的B2C模式,以国药商城、益药购、九州通网、药京采、药师帮为代表的B2B模式,以快方送药、叮当快药为代表的O2O模式。

成熟期:政策逐步完善,医药融合成为趋势

经历了探索期和培育期的洗礼,我国医药电商产业生态已基本形成,以运营方为核心,对外链接资源方、第三方服务商和用户,打通了药品的生产、流通、支付以及消费环节,并在各自细分领域出现了一批代表性企业。

2018年以来,加快支持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政策频繁落地,尤其是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线上复诊及医保在线支付等方面的政策放闸更是给医药电商带来了增量曙光。未来合规的医药电商有希望承接外流的处方,建立相配套的执业药师远程审方体系和处方药落地配送体系。此外,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医药电商运营模式将发生重大转变,除传统的医药物流配送环节服务之外,将更多的向诊疗服务上下游链条延伸,构建药品流通服务的产业生态和“医+药”融合的2.0模式。

二、产业优势:相比实体药店,“多、快、省”是医药电商的特色和标志

嫁接互联网基因的医药零售,无论是对卖方还是买方,都是一次成本的清算与效率的激励。鉴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网上药店与实体药店的较量,也异于其他行业。本文重点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对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进行不同维度的对比分析:

(一)供给端

这里分别从市场份额占比、年均销售额、目标消费人群、日均客流量、平均客单价、平均毛利率和覆盖范围七个方面进行对比,可以看出:

业态终端:目前,药品零售流通市场仍以实体药店为主。2019年我国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为81.1%和18.9%;

目标消费人群:实体药店的消费人群主要以中老年人群体为主,占比近60%,网上药店的消费人群主要为45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超过90%;

运营效果:网上药店在销量、客流量、客单价、业务覆盖范围等方面相较实体药店展现出较大优势,但是在盈利方面,大部分电商还没有破解盈利难题。

2019年,我国网上药店平均毛利率为17.6%,而实体药店代表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等四大连锁药房的平均销售毛利率则为37.7%。

表1:实体药店与医药电商供给端情况比较

注:数据未做标注的均为2019年对应数值;

数据来源:米内网、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二)需求端

医药电商想要脱颖而出,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布局和发展:

1. 多

1)执业药师规模

从药师规模来看,医药电商借助平台优势,开展与二级、三级医院的合作,大量签约医生和专业药师,有的已实现在医药电商上游接入互联网医院,补足“诊疗”和“药品”之间的处方空缺,而实体零售药店执业药师配备率不足75%。

以京东大药房为例,过去两年,1个普通药师在京东大药房的标准案例是服务53497名消费者,共拒绝用户用药需求6630次。

图2 药师规模:实体药店VS医药电商

数据来源:京东健康招股说明书、阿里健康2020年报、平安好医生2019年报、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2)药品种类

在药品可及性方面,医药电商具有中心化供给的天然属性,药品种类约为实体药店的15-25倍,但从品类占比看,医药电商更多是偏重于非药类健康保健产品,而实体药店70%为化学药和中成药等药品类。

图3 药品种类:实体药店VS医药电商

数据来源:京东健康、阿里健康财报、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2. 快

在售药时效性方面,实体药店一般接近社区,辐射范围通常不超过三公里,药店密度较高,可以满足用户就近购买的需求;而医药电商在打通用户“最后一公里”方面不断发力O2O模式,送药时长被压缩至1小时内。

例如,阿里健康依托菜鸟物流网络,京东健康依托京东物流系统,在部分城市可实现30分钟内送达;平安好医生等其他平台大多依靠和外部物流进行合作,统一实现1小时内送达;叮当送药在部分城市实现了28分钟免费送到家服务。

此外,医药电商正在逐渐消除短板,满足药物配送“即时性”需求。例如,叮当快药、好药师等电商平台已实现24小时配送,相比之下,全国50余万家实体药店中,仅有10%药店提供24小时售药服务。

3. 省

医药电商由于医药流通环节减少,分销成本进一步降低,通常采用低毛利、高销量的方式提高渗透率,药品价格对患者较为友好;相比之下,实体药店多采用“低毛获客,高毛盈利”的模式,倾向于向患者推销毛利率较高的药品。医保支付方面,多数实体药店已实现与医保支付不同程度的挂钩,以一心堂为例,截至2019年底,6266家直营连锁门店中,取得各类“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资格的药店占比达83.3%,全年医保刷卡销售占比41.1%。

图4 开支节省:实体药店VS医药电商

数据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三、市场前景:年复合增长率超20%,未来5年有望实现快速发展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医药电商已从概念阶段逐步发展到业绩支撑阶段。据艾媒数据中心显示2015-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20.6%。其中,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到1007亿元,同比增长16.8%,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保守估计,2022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将达到1740亿元(此处不考虑因疫情原因导致的医药电商交易热度上涨)。

从渗透率来看,我国医药电商市场渗透率逐年递增,由2015年的2.9%上涨至2019年的4.9%,按此推算,到2022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渗透率将达7.2%,但是与美国33.3%的药品网购渗透率相比,我国医药电商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图5 医药电商交易规模及增长率趋势预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顶层设计的不断规范和完善是医药电商快速发展的有效保障。我国医药流通监管政策经历了几轮变动:1999年出台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流通管理暂行规定》明确规定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禁止在网上进行销售,2005年颁布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审批暂行规定》对非处方药网上销售进行解禁;2014年进一步解禁处方药销售,允许具有相应资质的互联网销售平台销售处方药。此外,近年来,相继取消医药电商A/B/C等证件审批,医院不得禁止处方外流等政策也相继公布,医药电商的准入门槛和经营范围都因政策放开而“如鱼得水”。

互联网医院的加速建设落地,也为医药电商承接电子处方流转提供了“沃土”。2016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政策鼓励互联网与医疗的结合,以互联网医院为代表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快速发展。利用电子处方流转的优势,处方药在互联网医院内天然适合零售渠道。如微医乌镇互联网医院发布接诊点战略,计划与万家药店开展合作。2020年11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处方药外流配合互联网医院政策给医药电商打开了另一扇大门。

快速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是医药电商发展的重要保障。受居民医疗支付能力的增长、医保覆盖度的提升、及老龄化带来的医疗需求的增长,自2010年开始,中国医药终端市场规模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从2010年的7341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8万亿元。其中,全年零售药店终端销售额达4196亿元,较2018年同比增长7.1%,增速约为公立医院终端的2倍,药店销售依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

疫情作为网络购药爆发式增长的突破口,加速普通大众对医药电商品牌认知提升和网购药品习惯的培养。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医药电商获得了一波明显的流量增长,同时完成了对C端用户低成本医药电商品牌认知和网购药品习惯的培养。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1.24-1.30日),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到148.21万人,平均增长5.4%,1药网、康爱多、药房网、健客网等医药电商平台的日活平均增幅均在6.0%左右。其中,叮当快药在疫情期间,订单量达到平日的8倍,在高峰期用户访问量达到平日里的50倍。疫情给医药电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四、商业模式:致力于“互联网+”的大健康产业消费全渠道经营

医药电商经过数年的发展,目前主要呈现三种商业模式:B2B模式、B2C模式和O2O模式:

(一)B2B模式

B2B模式主要是指直连工业企业和零售终端的医药电商平台,其优势在于对分散而规模巨大的终端进行高效链接,订单可以24小时随时随地产生,从而实现流通环节线上化、扁平化,提升行业整体效率,降低成本。相对于比较抢眼的O2O、B2C平台,第三方B2B平台因为本身的客户群体及发展现状,曝光率相对较低。

销售占比大:据(艾媒咨询)大数据监测显示,2019年我国医药电商交易规模达1007亿元,其中B2B占比超90%。且B2B业务主要集中在西药类,2019年我国B2B医药电商西药类产品的需求比例高达

87.1%。

参与主体多样化:B2B平台一般分为政府主导的B2B采购平台和企业B2B平台(电商B2B和药企B2B平台),其中,药企B2B平台又分为医药工业企业主导构建和医药流通企业主导构建:

图6 B2B模式医药电商分类

资料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集中度高:基于大体量、高流量的分销体系态势,医药电商B2B平台始终不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板块。留存的企业兼具研发、生产、销售及强流量优势,实力较弱、效率较低的企业将会被迫出局。如药药好、紫竹叶、药之佳、无限医药、药淘淘、药交汇、找药吧等医药B2B电商平台如今已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供需信息传导机制更加畅通:医药流通企业主导的B2B平台在信息资源整合和数据营销方面具备天然优势,能更好地提供包括交易、营销、物流、资金在内的多维服务。以药师帮为例,其“云商通”系统实时对接超过3000家供应商的ERP,日数据更新近2亿条。通过数据和技术连接上下游,成为商品和价格极为丰富的超级卖场,该卖场有力的支持了疫情突发期药店诊所的药品需求。

(二)B2C模式

B2C模式由于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较受关注。按发起方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种是依托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网上药店,该模式下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依托电商平台在线进行医药销售的第三方网上药店,相当于在天猫上开的医药产品类淘宝店;二是天猫、京东电商平台所自营的医药销售部门,例如,阿里大健康、京东大健康平台所推出的自营药品。

另一种是医药企业自建平台,如好药师、1药房、益丰药房、七乐康等,依托自身资源及渠道基础而进行自建网络销路。与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所建立的B2C平台相比,医药企业自建B2C平台在流量获取、获客成本等方面均不占优势。

此外,随着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利好和不断完善,一些互联网医疗平台也纷纷切入医药B2C赛道,如平安好医生、妙手医生、春雨医生等,依托在线医疗服务,不断完善药品销售及配送等环节,形成“医+药”生态布局。

本文选取了部分较具代表性的B2C平台,功能分解如下:

表2:B2C模式下医药电商平台功能概览

资料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服务链条延伸:从上表中可以看出,B2C模式下的医药电商平台纷纷布局网上售药、药师咨询、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等多个环节,整个B2C医药电商平台从“单一网售药品服务”的1.0模式,逐渐向“以药品销售服务为基础,延伸在线咨询、诊疗、用药辅导、慢病管理等附加服务,构建药品流通服务的产业生态和“医+药”融合“的2.0模式转型。在“医+药”融合的2.0模式下,渠道流量不再是B2C医药电商竞争的核心,如何提供更具黏性的一站式服务成为竞争的重点。

院边店成为新的战略布局点:众所周知,医药流通领域有三大终端,第一终端是公立等级医院,第二终端是零售药店(包含单体和连锁药店),第三终端是诊所、民营医院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社区卫生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其中,第二终端占比20%,却是医药电商争夺的红海之地,尤其B2C医药电商价格战明显,头部流量效应也渐趋明朗。鉴于此,在处方外流大趋势下,布局院边店以及基层医疗药品配送,与医院门诊药房形成品种互补,以避开线上医药电商红海成为许多B2C医药电商平台重要的战略方向。从上表可以看出,健客网、国药在线、1药网、益丰药房、七乐康、妙手医生等也在布局院边店。

以国药在线为例,国药在线依托院边店和基层医疗药品配送的“互联网+”思路,线下药房获流模式为主,与医疗机构配合做好品种与服务的补充。具体业务模式为,等级医院或基层医疗机构医生开出的处方流至云药房服务平台,由平台派单给就近的合作药房(一般为院边店),患者可以用就近取药,也可以选择配送到家。


 图7 国药在线终端布局

资料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药品配送时效的提升是B2C医药电商逐鹿的又一要素:由于网购药品配送需要时间,对于急性病用药,患者更倾向于到实体药店购买,如何提高药品配送时效成为

B2C医药电商逐鹿的又一要素。而事实上,一些B2C医药电商也正在推出“闪电送”服务,例如,国药在线联手盒马布局社区医疗,由国药提供自助售药机并进驻到盒马门店,消费者可通过自助售药机买到非处方药品近120款,涵盖儿童、肠胃、头疼脑热、皮肤外用等日常需求九大类,并提供30分钟送药到家服务。

(三)O2O模式

O2O模式是近年来医药电商积极涉足的新兴领域,其中,既包括阿里、京东这些电商巨头,也包括一些连锁药店企业,就连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也纷纷入局。

O2O模式,简单来讲,是指患者在线上平台进行下单,然后药品被配送员从线下门店送到消费者手中,或者患者线上下单,到线下的药店直接取药,其中以前者情况居多。基于一二线城市成熟的物流配送体系,O2O模式在这些城市布局较广,在城市核心区域基本实现“半小时”、“1小时”配送。

图8 O2O模式下医药电商运营流程

资料来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O2O模式打开了医药零售的新入口,解决了医药电商最为头疼的“最后一公里”急药配送问题。模式基于实体药店,利用现存资源,将门店的功能从售药转变为体验、提货和配送,贴合当地需求,完成和用户的最终接轨。同时利用互联网庞大的用户群,使用网站作为推广媒介、营销平台,将流量从线上导向线下。

“即时达+普通送”业务相结合:即时配送是O2O模式下医药电商的核心优势,一般主要是针对客户所需的应急药品进行即时配送,具有低频、量少等特点,一些O2O模式下的医药电商平台会将“即时达+普通送”业务服务相结合。以叮当快药为例,“叮当快药”和“叮当商城”共同构成了叮当快药平台的主要业务板块,即平台既提供急用药品“28分钟”即时送达服务,又提供对时效性要求不高的普通药品的传统物流配送服务,以弥补购药低频所导致的订单不足问题。

市场下沉与外延成为O2O模式下医药电商布局的新方向。通常情况下,连锁药店和药企的区域性不广,一般服务对象在区域半径以内。而下沉市场用药需求旺盛,医药电商可趁机填补渠道空白,提升患者对药品的可及性。以快方送药为例,作为专注于为城市白领和年轻人提供高品质的送药上门服务O2O平台,一方面,快方送药以“智能药店+ 25平方公里”配送区为原则,每个城市平均划分10个区域,每个区域覆盖25平方公里,只选择1家药店合作。并整合该区域所有订单,包括快方订单、各合作伙伴(如百度外卖、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平台)订单、远程电子处方订单和医院外流处方,所有订单均输入这家药店。同时向药店输出智能药店系统和专业配送能力,确保药店既有能力承接订单,又能确保稳定的服务标准。2017年7月,快方送药正式与平安好医生达成合作协议,在“医+药”融合方面助力向用户提供“高品质的1小时送药上门“服务。

故事很美好,模式待打磨:目前医药电商O2O模式仍然处于概念阶段,严重依赖资本驱动、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仍是目前面临的核心问题。2014年以来,专攻送药上门的手机APP层出不穷,涉足企业也如过江之鲫,但多数已倒闭歇业或者运营状况不佳,如已然倒下的药给力、药快好等。用户活跃度是医药电商的重要影响因素,像药品这种低频次、刚需薄弱的领域,用户粘性和销量都不会太理想。医药电商O2O 模式尚处于市场培育期,盈利模式还不清晰,企业对资本依赖程度较大,容易陷入以补贴换市场的恶性循环。

五、资本洞悉:资本热度趋于理性,O2O成为资本追逐的热门赛道

1. 融资事件数量

资本是市场风向标,本文搜集了近五年(2016-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领域发生的相关融资事件,以期对该领域资本青睐度有所洞悉。经统计,2016年-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领域共实现融资84笔,数量呈逐年减少态势。其中,2016年医药电商领域共融资25次,2017年得益于国务院公布取消互联网药品交易资格B证、C证的审批,资本热情有所提升,共融资28次。2018年、2019年、2020分别共融资13笔、9笔和9笔,资本热度趋于理性。

图9 2016-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融资笔数统计(笔)

数据来源:IT桔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分运营模式来看,2016年-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领域B2B、B2C、O2O模式融资事件总数分别为26笔、24笔、34笔,占比分别为31.0%、28.6%和40.5%,可以看出,O2O模式逐渐成为资本较为关注的热门赛道。

图10 2016-2020年不同模式医药电商融资笔数及占比

数据来源:IT桔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对于医药电商O2O企业来说,道路走得并非一帆风顺:2016年,先后有药给力和药快好两家O2O送药平台宣布“退场”,其中,药给力作为国内首家提供“1小时送药”服务的医药O2O企业,最终因投资人变卦、资金链断裂问题于2016年5月停止其主营的“1小时良药送上门”业务。但随着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院鼓励政策的不断出台,仍有企业不断涉足送药O2O这一新兴业态。

2. 融资交易规模

从融资金额规模来看,被统计的84笔融资事件中,融资规模在5-10亿元、1-5亿元、亿元以下的融资事件分别占比17.9%、19.0%和32.1%,单个事件融资规模以亿元以下居多。

图11 2016-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不同融资金额占比

数据来源:IT桔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注:统计数据中融资规模均以人民币计数

3. 融资轮次

从融资轮次来看,我国医药电商已经过初创期、培育期和扩张期,发展模式逐渐成熟,融资方式以

A轮及之后融资为主。据统计,84起融资事件中,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仅有10起,接受战略投资的有13起,A轮及以后融资共60起,占比71.4%。



图12 2016-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融资轮次统计

数据来源:IT桔子、健康界研究院分析

六、问题与挑战:处方外流、医保支付无障碍畅通尚需时间

1.医药电商销售品类仍以大健康产品为主,药品类销售占比较少,且处方外流的渠路尚不成熟

医药电商市场中药品销售占比低。从市场规模来看,尽管当前医药电商热度很高,但其销售规模仅占到我国药品销售规模的1%;从品类来看,医药电商平台销售额排名靠前的依旧是家用医疗护理产品、可穿戴医疗设备以及保健品等大健康产品,医疗器械则以血压计居多,涉及药品的部分偏少。以2019年数据为例,2019年我国网上药店的药品销售额为138亿元,仅占网上药店总体销售额的13.7%。

处方药销售仍以医院为主,处方外流的条件尚不成熟。2019年我国处方药销售额达到1.2万亿元,占总药品销售额的66.2%。其中,医院占据处方药销售市场较大份额,占比71.6%。处方外流的条件尚不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零售药店受到医保总额控制,不可能无限制承接外流的处方,医保总额成为了医保定点药店的营收上限;

其次,在医保个帐的改革进行之前,外流出来的处方在药店只能使用个帐,一旦金额稍高,用户只能自费。而在医院,用户可以通过使用门诊统筹等方法来获得医保报销;

再次,药店多小散乱的格局还未改变,其承接处方的能力较弱。执业药师的配备在很多药店都没有,依靠挂证显然无法解决处方外流的需求;

最后,随着医保支付价的推行,特别是部分地区已经将药店纳入集采之后,在部分处方药上,药店没有利润,这也导致药店对处方外流的热情不高。

2. 医保在线支付限制

医保尚未打通是医药电商目前遇到的最大问题。目前,我国的医保政策仍实行地区统筹管理,消费者医保支付还只能在当地的药店,线上医保支付彻底放开还需要“医保异地买药结算”的支持。在实现信息系统全国统一的硬件设施基础上,再逐步实现省级统一到跨省再到全国统一的三个层次医保政策,包括逐步扩大医保病种、报销比例等,这中间还需要很长路要走。2019年国家医保局在官网回复国家医疗保障局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中明确说明近年将全面推进医保省级统筹,国家统筹目前还是愿景暂时没有可能。从目前来看,无法与医保对接仍是影响网上售药的最大壁垒。

3. 新入者开局难

我国医药电商已走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领域版图和市场格局已基本固化,在资本和政策双重驱动下,行业进入整合期,集中度也将快速提升,后来者将很难挤进来。

总体来看,电商寡头具备流量入口和物流网络优势,传统连锁药房具备渠道和市场优势,二者分别在医药电商领域不断构建自身护城河。纵然互联网医疗发展如火如荼,医药电商运营模式不断丰富,但更多的或许是头部企业不断丰满羽翼,而非新入者的分羹之作。例如,阿里健康入股漱玉平民,随后投资华人健康、贵州一树、德生堂等区域龙头。有资本加持,加上药店分级政策导向和互联网的力量,各巨头正在扩大优势和规模。未来更多的是在已有的头部企业中逐步实现集中度提升,再来的和尚经不太好念。

七、趋势预测:专科化、全流程、闭环管理

1.随着医药分家的推进和网售处方药的开闸,处方外流将成为医药电商新的增长点

2020年11月12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指出,在确保电子处方来源真实、可靠的前提下,允许网络销售处方药;同时,允许具备网络销售处方药条件的药品零售企业向公众展示处方药信息。这意味着,一旦新版管理办法通过,网售处方药(网络销售处方药)即将“开闸”,处方外流有望成为医药电商新的增长点。根据艾昆纬 (IQVIA) 预测,短期内,网售处方药仍以与线下相近的慢病、常见病品类为主,市场规模在80亿元左右;中期来看,随着电子处方推广使用的不断成熟,线上处方开具成为常态,更多自费和慢病处方药将会在网上销售买卖,网售处方药市场规模将达500亿元;长期来看,有望对接医保系统,包括在线公共医疗保险系统和商保,市场规模有望达1500亿元。

2. O2O模式将成为医药电商发展的重要补充

医药电商O2O模式作为医药零售的新入口,解决了医药电商最为头疼的“最后一公里”急药配送问题,满足了患者用药的即时性需求,实现“网站导流、线下配送”的完美闭合,将成为医药电商整体发展布局的重要补充。一方面,2017年国家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改革完善药品生产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见》支持药品流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方式,这为医药电商O2O模式的推广提供了政策背书;另一方面,O2O模式近年来也逐渐成为资本重点关注的热门赛道,2016年-2020年我国医药电商领域O2O模式融资事件占比达40.5%,远高于B2B、B2C模式融资数量。

3.”医+药“融合及闭环管理使得医药电商功能界限逐渐淡化

整个医药电商行业在从“单一网售药品服务”的1.0模式,向“以药品销售服务为基础,延伸SaaS、金融、诊疗、健康管理等系列增值服务,构建药品流通服务的产业生态”的2.0模式转型。一方面,当前医药电商都在积极布局补齐“医”这条线,通过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慢病管理等全系服务,向上游获取处方,如七乐康、健客、1药网的互联网医院,上药云健康的处方药流转平台;另一方面,以“在线问诊”为主的移动医疗平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向药品切入,以形成诊疗-医药闭环服务,其优势在于庞大的医生以及患者基数。通过“医+药”融合,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渠道营销模式将成为医药电商未来主要发展路径。

4.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助力医药电商业务的延展和流程优化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流供应链、人工智能等众多新技术的应用,医药电商无论在市场规模还是服务范围都在逐渐扩大,能够提供给用户的产品与服务也日趋多元。以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互联网医疗等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正在不断融入合理用药、智能药房审核、智能分诊、辅助诊断、智慧物流供应链、药品可溯源、慢病管理、医保结算对接及监管等不同环节,以促进流程信息化、服务标准化、监管透明化。以医保在线支付为例,医保一直被认为阻碍医药电商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突破网上购药医保支付的瓶颈制约,是医药电商加快发展势在必行的一步,而这样的突破有赖于信息技术的创新与探索。例如,珍诚医药旗下子公司杭州珍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医保在线支付解决方案采用基于生物学特征的图像识别关键技术,通过数字证书、手机验证码、面部识别多种手段的结合,为交易安全配备多重“安全阀”和“保险锁”,推动智能化在线监管,为市民网上购药提供更多便利。

5.“专科化”发展及提供”全流程闭环管理服务“是医药电商未来发展的又一重点

数据显示,我国有接近4亿的慢性病患者,数量庞大且具有稳定的购药、复诊需求,随着治疗水平的提升以及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慢病管理市场潜力会进一步拓展。面对用户慢病精细化管理需求的不断提升,医药电商平台将逐渐摆脱单一的药品销售平台定位,以专科化为基础,逐渐参与慢病患者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全过程。通过对保健、检测、诊断、治疗、用药、康复等全场景进行服务覆盖,以实现不同场景下的服务模式和服务能力,尤其是能够实现对发病率高、治愈率低、需要长期护理的慢病患者的全过程管理,而不仅仅是医药零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医保在线支付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