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SS论健》第50期|医疗AI企业如何解决“谁需要、谁买单、谁获益”的商业化难题?

2021
01/29

+
分享
评论
康宝 / 健康界
A-
A+

一面是拿证,一面是商业化,医疗AI企业终究要在中间寻求一个平衡。

“拿证是所有的医疗AI企业必经的一步,它是商业化的开端,但不是终点。”安德医智大中华区CEO李晶珏日前在健康界原创内容品牌《BOSS论健》第50期“医疗AI商业化提速”直播节目中如是表示。本次节目还邀请到希氏异构创始人宋捷、明日医疗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岑一同围绕医疗AI的相关话题展开了一场深入讨论。

拿证产品敲开“合规”之门

2020年是AI拿证元年,也被投资人认为是AI商业化落地的元年。

2020年1月15日,科亚医疗旗下的"冠脉血流储备分数计算软件"(CT-FFR)获批三类证,成为中国首个以“深度学习”命名的获批软件。继首张三类证发出以后,2020年共有9家医疗AI企业获得了三类证。

临床应用场景效能、数据精准度、多任务算法成为影响医疗AI产品是否通过审批的关键因素。

“企业拿到三类症标志着产品的成熟度,经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已经验证了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产品能否商业化落地,后续还包括很多内容。拿证是所有的 AI企业必经的一步,它是商业化的开端,但不是终点。”李晶珏分享到。

希氏异构创始人宋捷直言,医疗AI并不是一个产品,而是一个技术应用方向。“作为企业来说,我们最关心两点,一是研究成果,二是如何把研究成果变成产品。”宋捷表示,他更看好能识别出多病种疾病的AI产品。

有别于拿到三类证的企业,希氏异构走的是一条医疗设备硬件化的创新路径,将自研的AI产品直接应用于硬件产品,实现软硬件结合。2020年,希氏异构拿到独立的多病变医疗设备硬件化设备的二类证书。宋捷表示,2021年企业还会直接申报三类证书。

明日医疗产业基金管理合伙人王晓岑认为,AI产品拿证是进入医院合规性的保证。从资本角度看,拿证产品的法律风险也大幅度降低。

李晶珏同样认可王晓岑的观点。她提到,三类证首先是对企业的研发能力与技术思路的认可,这是毋庸置疑的;另外也代表企业研发的一种合规性和规范性。据她介绍,目前安德医智约有20个应用场景产品。尽管目前获证的只有一个,但这是对企业科研体系及研发体系的认可。

丰富应用场景,搭建护城河

一方面是行业监管拿证,一方面是商业化,医疗AI企业终究要在中间寻求一个平衡。

宋捷认为,企业商业化过程中考验的是对整个场景下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用更低的成本实现无差异的医疗。

一般来说,医疗AI产品主要有三类成本:首先是部署成本、进院成本以及工作流程的耦合成本;其次是市场教育成本,获客成本和政策反复试错等成本。王晓岑提出,企业如何去搭建自己的护城河,如何去建立竞争优势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从单病种复制到多病种,从单一场景到全场景宽度和深度上的延伸,不断丰富应用场景,这也恰是头部AI公司展开角力的方向。尤其是在高质量的医疗数据方面的竞争,未来将会更为激烈。宋捷提到,西方国家对医疗数据安全要求的标准要高于中国,这也是中国能占有先机的原因。

据他介绍,希氏异构与华西医院开展了深度合作,成立了医学人工智能研发中心。宋捷认为,这样能够有一流的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思路、医疗思想和医疗数据,并共同对数据的安全性进行承诺。数据的质与量有保障,法律风险也就可以提前规范。也因此,企业才逐步形成了属于自己特有的商业壁垒。

针对AI产品收费标准的讨论,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首先是要对患者有利、让患者获益,提升治疗能力或缩短治疗周期;其次,要能够帮助国家节省医疗资源和医疗成本。

对此,宋捷将之归为两个问题,一是企业如何设计盈利产品,第二是在法律体系内,如何合法收费。他认为,商业化落地后,产品能否真正给人带来价值,才是最需要考量的。

人工智能将“照亮”更多医疗场景

据王晓岑介绍,医学界已经开始承认人工智能是一种能力。作为临床的一种能力,要让人工智能照亮医学里黑暗的角落。从这个角度来看,医疗AI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

人工智能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可以复制优质医疗资源,然后降低整体的医疗成本。而国家政策的推动,将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包含财务和资源方面的支撑。在王晓岑看来,政策的支持还能够快速推动创新产品推广模式的形成。

“新基建中有大量的补贴是给医院更换系统,这对AI企业的生存环境极为友好。在政策的支持下,企业下一步的挑战会集中在产品化的能力上。”王晓岑说。

面对同质化竞争,企业需要走差异化发展路线,才能更好赢得市场。王晓岑预测,在医疗AI领域,未来将有更多的医疗场景被挖掘出来,例如特定病种解决方案会更加完善,围绕单病种形成多流程介入管理,还有小赛道里的差异化可变现场景,比如病理诊断等。

在医疗全流程中,人工智能也将会覆盖院前筛查、院中检查、诊断,以及治疗、介入、诊后等所有环节。但无论覆盖多么广泛,医疗AI企业都无法逃避一个问题,即:谁需要,谁买单,最终谁获益的产业链问题。

有关医疗AI商业化的更多精彩内容,立即点击健康界原创内容品牌《BOSS论健》第50期“医疗AI商业化提速”收看直播回放:http://study.cn-healthcare.com/collegewap/215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疗,AI,产品,商业化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