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教授:非小细胞肺癌的精准治疗策略

2021
01/28

+
分享
评论
熊粤蛟 黄美清 / 健康界
A-
A+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策略,免疫治疗在肺癌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做了精彩分析。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肿瘤,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肺癌的防治,对我国肿瘤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肿瘤防治工作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我国的肿瘤防治形势依旧严峻,不能掉以轻心。

在第八届国家癌症中心学术年会暨2020年全国癌症中心主任会议期间,健康界特别邀请到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策略,免疫治疗在肺癌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做了精彩分析。

健康界:您和您的团队在非小细胞肺癌方向上开展了多项研究,能否请您分享一下非小细胞肺癌的研究策略有哪些?

王洁教授:非小细胞肺癌是除小细胞肺癌(SCLC)以外的所有肺上皮癌,最常见的非小细胞肺癌类型是鳞状细胞癌、大细胞癌和腺癌,近年来,相关研究发展非常快速。我们在传统的化疗上也做了很多的探索,包括一些低毒性的化疗药物,现在已成为这类肺癌常规的治疗药物,随着新的治疗方式不断兴起,化疗和新的治疗方式包括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能够起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我们逐渐实现了精准诊治,靶向治疗的关键是确定肿瘤的驱动基因,就是引发该疾病的最关键基因。根据不同的基因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发现,与传统的治疗方式相比,靶向药物的疗效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正因如此,靶向药物的地位才逐渐确立。之后通过进一步探索,靶向药物经过了一代、二代和三代的不断发展,如何面对靶向药物的耐药成为了一个常态化的问题,此外,从卫生经济学的层面,什么样的治疗方式对患者来说才是最合理、效价比最高的,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而有一部分驱动基因阴性、不能进行靶向治疗的患者,经过免疫治疗之后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且免疫治疗联合传统的化疗也获得了高于单药治疗的效果。

以上的这些治疗手段和方法,就是我们在近10年左右进展的策略。对于早期的患者,我认为在围手术期需要采取多学科的诊疗模式,通过多学科会诊确定术前术后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方案,从而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

健康界:您和您的团队在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进行了很多探索,您认为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上有哪些优势?

王洁教授:免疫治疗最大的亮点就是它覆盖的范围很广,在肺癌里,它可以覆盖不同的亚型和不同的分期,比如说早期患者的围手术期、局部晚期患者的巩固治疗、放化疗之后的巩固治疗、对于晚期患者尤其是驱动基因阴性的患者更是一个有力的武器。

我们团队近些年来也把我们在靶向治疗领域里的研究拓展到了免疫治疗,我们在靶向治疗中,需要寻找Biomarker建立无创的预测体系和进行耐药监测,同样,在免疫治疗领域我们也需要探寻血液中的肿瘤突变负荷等的标志物以便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当然我们也从肿瘤的微环境方面去整合患者的特征以建立预测体系。

我们也做了一些大数据的分析,寻找不同免疫药物之间的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我们也作为Leading PI牵头了一些国内新药的III期的多中心的研究,这些药物可能很快就会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

我认为作为临床医生要牢记一点,临床工作和基础科研的不同,基础科研可能是去发现一个新的机制,而我们是通过临床工作发现问题,然后回到实验室,实验室得到的成果又反过来对临床工作形成指导,经过了良性推动的过程。

还有一部分就是新药的研发,新药的研发有两种,分为公司发起或临床医生发起,但是我觉得由临床医生或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更加重要,也更有含金量,因为这些研究更能体验研究团队对学术的敏锐度,对有挑战性的问题的前瞻性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界:请您分析一下未来我国精准医学的发展存在哪些机遇和挑战?

王洁教授:我认为靶向治疗对肺癌治疗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中国的肺癌治疗和国际相比差距越来越小,在某些方面已经能并跑甚至引领的作用,主要就是得益于靶向治疗的快速发展。因为EGFR基因的突变频率在亚洲人群中非常高,所以近些年来国内的很多团队包括我们团队在内都是致力于靶向EGFR或者其他驱动基因研究,这些研究在向国际展示了中国研究者的风采,有些研究的成果还写入了国际指南,改变了临床实践。

进入免疫治疗时代,我们又迎来了一个机遇,免疫治疗的内涵中富含着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思想,即对于肿瘤,不一定要赶尽杀绝,而可以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机制达到和肿瘤和平共处的目的,免疫治疗确实也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在一些肿瘤患者身上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

如今,免疫治疗最大的问题还未达到靶向治疗的精准,因为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并不需要寻找Biomarker,但是对于进行联合化疗治疗的患者,也有获益和不获益的差别,这就说明我们原来建立的Biomarker有缺陷,所以建立一个有效的筛选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靶向治疗上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因为现在我们可供选择的药物多种多样,如何选择适合的药物实际上也是一种挑战,这些药物怎样使用是最合理的,怎样能给患者带来最大的生存期,同时从卫生经济学的层面,它的效价比是最优的,这些都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挑战。作为临床医生,最终目标一定是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一切都要以患者为中心,不忘初心。

建立更好的预测体系,在精细化的分层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精准管理,实现患者的最大获益,是我们研究的最高追求。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王洁教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靶向治疗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