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虚假信息泛滥成灾,哪些阴谋组织是幕后推手?
假消息是疫苗接种最大的“绊脚石”。
盖洛普(Gallup)最新民意调查显示,虽然美国民众对疫苗的接受度有所提高,但拒绝接种疫苗的人数仍高达42%。若要继续推进疫苗接种计划,该国公共卫生专家和政府官员还面临着重大挑战。
《哈佛商业评论》撰文指出,人们对接种疫苗犹豫不决,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不信任,包括本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以极快的速度推出疫苗的药企、疫苗接种倡议者以及负责监管和推广疫苗的政府。
全美最大的公关公司爱德曼公司(Edelma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理查德·爱德曼(Richard Edelman)则认为,导致这种不信任的原因可能是网络上泛滥的虚假信息。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疫苗虚假信息的“幕后推手”
近期,《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Edelman Trust Barometer)对数千人进行了“核心机构信任度”调查。结果显示,57%的受访者认为,政府领导人、企业高管和记者在散布虚假或夸大其词的信息。
研究人员按照每个人的媒介偏好和投票模式来细分他们的答案,发现主要依靠社交媒体获取信息的受访者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接受度较低,且在看待美国政治问题上更加极端。
报告显示,在美国,政府公信力因政党不同而差异较大:拜登的选民中信任记者的比例高达63%,而这一比例在特朗普的选民中下降至21%。后者长期将主流媒体斥为“虚假新闻”。
爱德曼表示:“美国国会大厦发生的骚乱、全球愿意接种疫苗的比例仅1/3,这两个事实都清楚地说明了虚假信息的危险性。”
有些人创造和分享虚假信息可能并没有恶意,甚至是出于警告他人的善意;但有一些人却是为了动摇政府公信力,故意编造恶意谣言。亚洲新闻台评论认为,疫苗相关的虚假信息可能有以下两种传播和扩散途径:
一,阴谋集团的兴起,如美国极右翼阴谋集团QAnon。自2020年初以来,QAnon在脸书上建立了多个群组和帖子来散布虚假信息,包括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是为了破坏特朗普连任,亚裔比白种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等。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埃德蒙·李(Edmund Lee)正在追踪脸书上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开言论。他发现,尽管脸书已经关停了QAnon所有群组和帖子,但在公共网页和群组中,QAnon残余势力仍十分活跃。他们到处散布有关疫苗未经证实的说法,如疫苗内含芯片,接种疫苗就是把芯片植入人体等。
此外,上周冲进美国国会大厦的那些人并不只关注大选,他们同时也是新冠病毒虚假消息的传播者。
一支播放量达数百万的专业视频“Plandemic”(有预谋的疫情),其背后的制作人是米基·威利斯(Mikki Willis)。视频声称,一个由民主党精英组成的小圈子正在暗地里利用新冠病毒及其疫苗获得财富和权利。
另一支播放量达数千万的视频是由西蒙娜·戈德(Simone Gold)主导。视频中有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医生,讲述了多个误导性信息,包括羟氯喹能够有效治疗新冠肺炎、戴口罩不能遏制病毒传播等。
据称,威利斯和戈德都出现在了围攻美国国会大厦的现场视频中。
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副教授凯特·斯塔伯德(Kate Starbird)主要研究网络虚假信息。他表示,这两人的出现表明,在网络上散布疫情和“选民欺诈”虚假消息的人可能是同一拨。
二,名人会放大“反疫苗”言论的不良影响。近日,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侄子小罗伯特·肯尼迪和《黑豹》的演员莱蒂希娅·赖特对疫苗的安全性提出了质疑,成为了公众讨论的焦点。
亚洲新闻台评论认为,虚假疫苗信息潜移默化地在民众心中种下了“不信任科学和公共机构”的种子。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人们为什么会相信虚假信息?
一些资料表明,虚假信息和阴谋论能够给人非常大的想象空间,十分危险,是时候增加传播阴谋论的代价了。
至少自2008年以来,阴谋论就已在政治权利的内部斗争中日益增长。但是,为什么民众会相信阴谋组织的疯狂言论呢?为什么会相信“2020年大选投票造假”的说法呢?且会因为这些说法采取行动,甚至诉诸暴力手段呢?
为了理解上述问题,我们可以把“非理性”看做一件商品,跟汽车和电视机一样明码标价。众所周知,相比于平日里汽车和电视机高昂的售价,人们更倾向于在其降价时购入。
这个逻辑可以类推出阴谋论产生的原因。
对于阴谋论者而言,价格不一定用金钱来衡量。一般来说,光说而无行动的成本是十分低廉的,这也是扶手椅理论(armchair theorizing/philosophizing)所表达的含义。
可以说,在网络上发布疯狂的言论几乎没有任何成本,最多收到一些辱骂的评论。但是,对许多人来说,疯狂言论带来的好处足以抵消被辱骂的代价。对反疫苗者、地平说拥趸者和阴谋组织等边缘群体而言,极端观点不一定非得是真相。实际上,他们完全是哗众取宠,为了反对而反对,以此来抵抗外部威胁。
阴谋论者在发表一些荒诞不经的言论时,内心会产生一种快感。所有体育迷都很熟悉这种感觉,如同为喜欢的球队欢呼,为对手喝倒彩时所产生的感觉。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感觉甚至可以让他们不惜失去朋友和工作。这就是阴谋论者持续发声的原因。
美国罗格斯大学(Rutgers University)医疗、卫生保健政策和老龄化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Health Care Policy and Aging Research)所长董欣琪(音译)表示,阴谋论的传播路径跟八卦十分相似。
“有时候,阴谋论会让我们先入为主地认定它就是真相,因为人们有时就是为了寻找这种确定的感觉。”他说。
克雷顿大学医学院(Creigh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副教授兼传染病专科医生莫琳·R.蒂尔尼(Maureen R. Tierney)对人们相信虚假信息、拒绝接种疫苗作出了自己的猜测:“新冠肺炎疫情的情况太特殊了,西方世界此前从未接触过类似的情况。人们习惯于使用已经存在一段时间、有既定安全记录的药品和疫苗。”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如何消除虚假信息?
由于新冠病毒疫苗能够预防病毒感染并拯救生命,公共卫生专家表示,消除虚假信息对疫情防控至关重要。
一直以来,世界各地的公共卫生专家都在努力把事实告诉民众,努力消除虚假的言论。如今,一项新的研究表明,对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进行核实可能会有所帮助。
研究人员邀请了全美1000多名具有不同程度“疫苗犹豫”的人参与这项研究,以测试使用核实标签(fact-checking labels)的效果。他们使用模拟推特账号,发布了数条虚假信息,涵盖5种疫苗类型和5类共计13个核查事实的来源,包括各路媒体和官方组织,如美国疾控中心(CDC)。
他们发现,相比于那些只看到虚假信息的人,看到核实标签的人更有可能对疫苗接种持积极的态度。此外,疫苗怀疑论、虚假信息的类型和参与者的政治信仰均没有影响这一结论。
该研究作者表示,给虚假信息打上“核实为假”的标签,并附上可靠的信息来源,这两个简单的动作能够有效地改变民众对接种疫苗的态度。他们建议,社交媒体平台可以和世卫组织等机构进行合作。
除打击虚假信息外,提升政府公信力也是一个可入手方向。
《哈佛商业评论》文章称,可以利用数据的力量来提升信任度。例如,目前,CDC鼓励已接种疫苗的人注册V-safe平台。V-safe通过手机收集接种者的数据,一旦发生不良反应可主动报告给CDC。V-safe所汇总的数据是公开的,且直观易懂。通过这一平台,人们可以知道有多少人接种了疫苗,以及有多少人在接种疫苗后产生了不良反应。社交媒体公司和CDC合作推出的这个简单的可视化技术,不仅能实时了解“群体免疫”的进程,还强化了这样一种观念——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一件普通到近乎平凡的事。
此外,该文章认为,不平等也会损害信任度。美国必须帮助边缘人群,让他们相信接种疫苗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目前,关于有色人种等少数群体、孕妇和75岁以上老人等弱势群体的样本信息仍不充足。文章建议,为了弥补这一点,联邦、地方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和疫苗管理机构可以提供真实的接种安全数据,帮助不同种族、不同处境的人们了解各自所在群体的疫苗接种进度。
参考资料:
1. CNA:Commentary: Misinformation threatens Singapore’s COVID-19 vaccination programme
2. Forbes:It’s time to raise the cost of spreading conspiracy theories
3. The Straits Times:Public trust crumbles amid Covid-19, fake news: Survey
4. Gallup:More Americans Now Willing to Get COVID-19 Vaccine
5. Harvard Business Review:To Overcome Vaccine Hesitancy, We Need a Better Patient Experience
6. Healthline:COVID-19 Vaccine Misinformation: How Social Media Fact Checks Can Hel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