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对民营医院发展有何利弊?

2021
01/18

+
分享
评论
李洪军(特约) / 健康界
A-
A+

新版标准对三级民营医院的挑战与机遇并存,对还没有完成华丽转身的大多数民营三级医院来说,压力更大了、担子更重了、经营更难了。

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版标准),成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评价三级医院等级的标尺和医院建设的指南。新版标准的颁布犹如一块巨石,已然掀起了民营医疗江湖的涟漪,有必要在深入学习贯彻好新版标准的同时,对民营医院发展的战略问题进行探讨研究,以便更加准确地领会新版标准修订的本质内涵和时代意义,利于更加精准的接轨,前瞻性的筹划好各项工作。

一、医院评审对民营医院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如何评价一家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医疗质量和经营效益等关键指标,向业务主管部门、同行、患者反映其综合实力和技术水平的能力,需要一个科学的、客观的、公正的评价体系,医院评审便顺势而生。当今国际上,医院评审主要有美国医疗机构评审联合委员会(JCAHO)及其国际部(JCI)、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质量指标体系(IQIP)、欧洲质量管理基金会(EFQM)等等。我国从1995年开始,结合我国国情、医疗服务的特点也制定了医院评审标准,沿用到今天。医院评审也被认可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手段,其目的和本质是为了巩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促进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医院等级本身就代表着医院技术能力、管理水平、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医院建设的厚度、广度和深度。

民营医院参加医院等级评审既是各级行政业务主管部门的要求,更能对民营医院自身建设带来巨大的规范、促进和提升作用。民营医院在迎接医院等级复审和创建更高等级医院过程中,能够对原有的管理体系起到“鲶鱼”式搅动和推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等级评审或复评能够让医院借助“外力”的倒逼作用,查找自身的不足、对比存在的差距、找到建设的方向和突破口,避免盲目乐观,防止偏离医疗服务本质,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

二是通过周期性的医院评审,能够让全体员工保持一种时刻准备迎检的状态,等于为医院发展树立了一个靶心、确定了一个目标、明确了一个方向,从而保持应有的工作紧张度,消除医院员工的疲态和松懈心理,确保医院能够持续提供相对稳定或不断提升品质的医疗服务;

三是医院等级层次是民营医院品牌的“硬壳”,是医院声誉的“无声”代言人。我国医院现有的一、二、三级医院等级的划分,一方面标志着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差异,另一方面是患者选择就医的先后顺序,是患者心目中口碑信赖的排序。

四是医院等级与利益挂钩。通过医院等级评审使民营医院能够跻身更高的目标层级。等级越高意味着医院的收费标准可以更高,员工整体待遇得以提升,而且各项政策更优,可以购置更加高端的设备,享有更多的科研项目资源;等级越高意味着拥有更大的平台及声誉,能够吸引更多的医疗人才;等级越高意味着医院的美誉度则会相应提升,将会有更多的病源,医院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这些“好处”是民营医院长期欠缺和迫切需要的。因而,医院等级评审是民营医院经营管理的“压舱石”,其对医院管理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二、新版标准对民营医院发展的“利好”

与旧版标准相比,新版标准最直观的变化是“厚”了。新版标准共3个部分101节,设置448条标准和监测指标,与旧版标准相比增加了57条监测指标,页数也从旧版的56页增加到86页。但新版标准也变“薄”了,新版标准对现场评审只有24节183条,与旧版标准相比减少了208条,权重从100%降为40%。“厚”、“薄”变化中蕴藏着对三级民营医院发展的四点利好:

(一)明确了建设的重要方向。在新版标准中,最大的改变是数据前置审查,占比要不低于60%,不是评价某一年的“突击”数据、“迎检”数据,而是评价周期内的不间断数据。现场检查比例所占不超过40%,而且没有再进行A/B/C/D/E档的设置,现场评审只有达标和不达标两个标准。虽然,新版标准中把数据达标的区间值设定和现场检查的落实细则留给了省级卫生管理部门,但也明确要求各省要结合本地特点,遵循“标准只升不降,内容只增不减”的原则。可以预判,未来这些数据的达标值一定是区域内相同等级医院的中位值或者及格值,现场检查的达标线一定是三级医院必须要达到的基本标准。因而,这实际上已经指明了三级民营医院建设的主要方向,成为医院发展的风向标。如果医院全面落后就可能会被踢出三级医院队伍,不再区分民营和公立医院,体现出了公平、公开。

(二)减少了迎检的工作量。在既往的医院评审中确实也存在一些偏差,时常会出现“领导压力大、员工抱怨多”的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医院评审方式决定的。

受限过去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和运用的不充分,让评审专家在不到三天的时间内对一家大型综合或专科医院的管理成效作出最终评价,难度可想而知。对于专家来说,除了要眼看、耳听外,更要看管理痕迹、成效和结果,必然要盯着原料、材料、资料,且可以直观感受、客观可见的。对于医院来说,如何展现“过程” 和“结果”,体现出PDCA循环等管理工具在医院管理中使用是评审能否通过的关键,“白纸黑字”的管理“证据”是最有效、最直接、最客观的方法。这就导致在医院评审过程中,一切为了“证据”,以“书面”资料替代管理过程,以“目标”结果代替管理成效,“为评审而评审”。

这种评价方式带来急功近利的弊端就会显现无遗—— “临阵抱佛脚”、制造虚假材料、评审前冲刺加班、评审过程打各种人情牌等等。最终,医院等级评审变成一件“劳民伤财”的过程,成为堆积文字资料的过程。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也全面提升了被评审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但是其弊端也是不容忽视的。新版标准的现场评审部分压缩为24节183条,而且只占40%以下,对评审结论的作用明显下降,相比旧版标准无论从条款数还是页码数都有大幅度压缩,一方面,整合了原标准中的重复条款;另一方面,对原标准中操作性不强,或者可以用日常数据监测替代现场检查的条款进行了剔除或调整,无疑就减轻了民营医院迎检的工作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医疗质量工作中。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民营医院,三级医院,等级评审,新版标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