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大限迫近,国资托底、混改求生……国企医院上演改制冲刺
最后期限迫近,国企医院以不同的姿态谋求生存和发展之路。
同是广东的两家(前)企业医院,以两种不同的面貌分别告别2020年。
12月31日上午,健康界致电广州新海医院,了解其改制方案的最新进展,被告知最后结果尚未出炉。此前几天,这家医院的大批院职工身着白大褂聚集在广州海运大厦门口引发关注。医院职工反对医院由企业接手,并担心医院被沿用企业模式进行管理,要求将改制后的医院移交地方政府或医学院校。
此前一天,广东湛江南油医院的执行院长吴宇则告诉健康界,历经近两年发展,尽管今年还受到疫情影响,原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混改后,医院员工由改制后只剩下108人发展到如今超过500人,医院床位增设到238家,获得了较大发展。南油医院作为附近区域唯一一家二级综合医院,如今基本满足所辖区域群众就近看诊就医的需求。
2017年8月,国务院国资委等六部委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简称134号文),明确规定在2018年年底前要基本完成国有企业办教育、医疗机构的集中管理、改制或移交工作。由于剥离企业医院的进程远比预期的更加艰难和缓慢,国务院国资委不得不在时间节点上做出让步,把企业医院的剥离大限从原定的2018年年底延后到2021年,增加了三年“缓冲期”。
如今,三年“缓冲期”只剩一年,最后期限迫近。剩下的国企医院以不同的姿态谋求生存和发展之路。
“断奶”之后,关闭还是改制
湛江南油医院的改制,也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戏剧性情节。2018年12月11日,原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医院张贴了“停诊通告”,宣布暂停全院门诊、急诊及住院病人收治工作,医院进入关闭撤销程序。
然而半个月后,这家隶属于中海油集团南海西部公司的企业医院就重新启动社会资本改制。这一建院35年的二级甲等医院鼎盛时有400多名员工,年门诊量20万人次,与北大医疗、华润医疗、环球医疗等投资机构多轮谈判后引资失败,陷入停诊。
在关闭与改制两条路非此即彼的选择中,职工们最终接受了后者,重启与民营资本天源健康的改制谈判。
医院对改革方案进行了重新审议,并重新投票。最终,南油医院改革方案获得通过。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南油医院改制重组发布会暨揭牌仪式”举行。
南油医院采取了混改模式,由天源健康和隶属于央企中国海洋石油集团的中国海洋石油南海西部有限公司,分别持股70%和30%。“我们是湛江,乃至粤西地区唯一一家混合股份的医疗企业。”吴宇介绍,在原南海西部医院改制几乎失败之时,多方齐心协力,趟出了一条新路。
而广州新海医院的职工不满意医院将由央企接收的方案,更倾向于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一般而言,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多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广海公司人士称,新海医院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独立核算,若有亏损,公司会予以补亏;盈余原则上要上缴,但近几年并未上缴,以支持医院发展。
尽管有了三年缓冲,但母体国企给下属医疗机构的“输血性补贴”依旧在2018年年底被坚决切断。根据国资委、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刊发的8号文件,按照相关要求,母体企业从2019年起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医疗机构提供补贴。
中国卫生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王景明告诉健康界,尽管理论上应该“断奶”,但在实操中,不能彻底“断奶”或者变相补贴依旧存在。
根据134号文,企业医院改革的四种形式包括:移交地方政府、国有平台整合、社会资本改制、或关闭撤销。事实上,国有平台整合路径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归入由地方国资委搭建的托管平台,另一类则由国务院国资委指定的6家“中字头”企业做医疗健康平台。
在实操中,也有两类路径兼而有之。比如2019年,辽宁省政府整合6户省属国企所属33家企业医院组成辽宁健康,而央企托底平台之一的华润以华润健康以货币形式认缴集团控股公司的增资,达到控股地位。
如今“缓冲期”已经过三分之二,根据健康界从国资委指定的六大国有资本托底平台了解到,国有资本对企业医院改制的承接正在进行中,但中国诚通、中国国投和中国国新已明确表态不主动接手国企医院,而华润健康、国药医疗和通用技术依然是企业医院的“托底大户”。
仅通用技术集团旗下的环球医疗,在2020年就相继承接了阳泉集团、 中铁国资、中国五矿集团旗下企业医院改制。8月31日,环球医疗还与五矿集团全资子公司——五矿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及五矿系相关子公司、中信资本股权投资(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签署重组协议,新增五矿集团四家医院注入环球医疗。
改制四条路走向何方
被国企尤其是国资委指定托底平台接受,通常被认为是一条较好的出路。就连广海公司高层人士也表示,央企接收也有其好处,比如员工身份无需转变,企业年金、补充医保等福利待遇较好衔接等。
然而,若成为政府办医院后,企业医院职工可转为国有事业单位身份,出于实际利益、观念、退休待遇、事业编制等原因,很多企业医院更看重“公家人”身份,因而想走这条路。
上述广海公司高层人士还表示,广州作为一线城市,医疗投入较大,医院归入地方后在获得政府投入方面会有优势,医护人员可能较为看重这一点。
但实际上,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与政府主办的二级医院相比,国企主办的二级医院,发展普遍滞后。
过去十年,是政府主办公立医院的黄金发展期:获得巨额医保支持,在人才、设备上的投入大增,床位数迅速扩张。相比之下,国企二级医院,缺乏规模优势、机制优势、政府补贴,发展很被动。这些医院取决于是否能在当地医疗卫生规划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