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去新来,医保目录落榜者的来由与去路

2021
01/04

+
分享
评论
梁建 / 健康界
A-
A+

新药的到来,意味着旧药不得不与新药“竞速”。

2020年国家医保谈判结果正式公布已有多日,但热度依旧不减。

不少谈判成功的企业开始发布公告,并加大马力招揽人才到新入选产品的岗位上;而一些“黯然离场”的企业也开始寻求院外市场。谈判毕竟是一种“双方的买卖”,不管是掉以轻心还是失之交臂,如何走好下一步才是最重要的。

29个品种被调出医保目录

和去年一样,今年更新的医保目录继续“请出”了一批品种。与2019年调出的150个品种相比,今年共调出了29个品种,相对较少。

这次调出的原则依旧是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以及在国内上市但已没有有效批文的药品。

2020年医保目录被调出的29个品种

其中纳入重复的药物首当其冲。例如在2020医保目录中,在心脏治疗药物方面,调出了毛花苷丙,留存了地高辛、去乙酰毛花苷及毒毛花苷K,这4种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急性和慢性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症状。

根据网上资料,毛花苷丙治疗效果并不如去乙酰毛花苷稳定,因此临床用药多采用后者。而毒毛花苷K则适用于洋地黄无效的患者,亦可用于心率正常或心率缓慢的心房颤动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因此,花苷丙在与同类药物相比不具优势的情况下,被调出也就顺理成章。

此外,本身具有风险的药物也是被调出品种中的大户。典型的例子便是在本次医保目录中调出的卡比马唑。

2019年2月,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发布了两则信息,警示与使用卡比马唑相关的风险。MHRA指出,卡比马唑的使用可能导致先天性畸形风险,并提醒育龄患者严格避孕;如在使用卡比马唑治疗期间发生急性胰腺炎,应立即永久停止该药的治疗。

“上述两种被调出的品种表明,对于企业来说,自己的品种是不是能留在医保目录里,最大的因素还是取决于临床价值。”医药行业观察者张廷杰如是表示。

40种中药注射剂被限制在基层使用

除了被调出的药品之外,新版医保目录同2019年版本的医保目录一样,在医保支付的限定上也作出相应的规定。比如对很多药品的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制,所有的支付限定都在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适应症范围内。这也意味着说,即使品种依旧在医保目录里,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一旦超过药品说明书使用,医保也将不予报销。

在本次公布的受限使用的品种中,中药注射剂依旧独占鳌头。一直以来,中药注射剂都备受争议,大多数中药注射液是由一些常用的中药饮片汤剂,经过水蒸馏或乙醇提取获得。这种“不合理”的生产工艺,让其多次陷入不良反应报告的危机。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PD-1,中药注射剂,医保目录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