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规模超千亿,却遭遇现金流“压力山大”,小口腔如何撬开大市场?
病从口入,随着人们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口腔健康正在成为全身健康的风向标。目前,口腔医疗的需求已从洗牙、拔牙、补牙升级到美白、正畸、种植等整个口腔治疗领域,口腔医疗以及相关设备耗材市场高速增长。然而,口腔医疗市场一直存在服务品质参差不齐,甚至忽视医疗本质、过于逐利等乱相。
进入后疫情时期,口腔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需求升级,服务业态将发生全新变化,行业洗牌加速。如何精准把握与引领用户新需求?如何提升口腔机构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如何找到口腔蓝海市场的新增长点?值得每一个口腔机构经营者深入思考。
口腔行业尚无绝对龙头出现
“口腔行业还是比较赚钱的一门生意,投入并不高,但收益相较于其他行业好很多。” 乌鲁木齐一家口腔连锁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相关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说法。据鲸准研究院发布的《2019医疗健康行业大报告》显示,在专科医院中,口腔医院利润率高达12.5%,高于整形外科医院的11.3%,排名第二。
市场需求带动了行业上中下游的发展及资本的参与热情。据了解,近年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口腔机构在不断加速业务拓展,资本也悄然布局口腔医疗市场。
在资本的参与热情下,一批口腔机构用连锁扩张的方式跑入了大众视野。瑞尔集团表示,计划在2025年前将瑞尔齿科建设成拥有1000家诊所的口腔医疗机构;劲松口腔在获得约2亿元融资后也表示,计划未来三年将劲松口腔发展到国内、国际多个主要城市。即便是已登陆A股的通策医疗也并未停下奔跑的脚步,意图通过新建、收购、扩建、合办等方式加快医院网点布局。
头部口腔连锁圈地不断,但从整体市场来看,民营口腔机构中尚无龙头出现。而且,每一个口腔医疗行业的入局者都有“做大做强”的梦。于是,总有人追着风奔跑。期待口腔医疗行业也能够跑出像眼科医疗中“爱尔眼科”这样独占鳌头的企业。
现金流告急之下的口腔机构如何应对2021
有多大的期待,就会换来多大的失望。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打乱了口腔医疗行业本来制定的业务节奏,在2020年上半年,全国几乎所以的口腔医疗机构皆停止了常规诊疗工作。
停业,意味着没有收入,但支出还在继续。房租、人力成本的基础支出等一系列的费用接踵而来。欢乐口腔医疗集团董事长马春敏曾告诉健康界,疫情导致停诊,房屋、水电、人工费等成本持续支出,对口腔医疗行业的冲击比较大,每月收入降低几千万。而瑞尔齿科创始人兼总裁邹其芳表示,疫情对他们的影响“超乎想象”,每月损失超1亿,现金流告急。美冠塔口腔创始人于宏亮也表示,停诊几个月,医院旗下门店净支出近2000万元。
根据第三方医院管理咨询机构广州艾力彼2020年3月发布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近六成民营医院的现金流支撑不足2个月。行业内人士透露,2020年上半年已经至少有不下十家口腔连锁机构需要向银行借钱度过难关。
以上这些只是口腔行业的缩影,数字背后隐含着千亿口腔市场停滞带来的不可估量的红利流失。
尽管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步稳定,各大口腔机构的门诊量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回升。但新冠肺炎疫情堆积的现金压力,以及后续需要持续支出的经营成本,口腔医疗行业依旧没有恢复元气,各家企业依然面临不小的压力。面对即将到来的2021年,寻找新出路也就成了口腔连锁行业的关键词。
经历疫情冲击之后的口腔医疗市场将会发生怎样变化?口腔医疗产业链上的各类企业如何找寻业务增长的第二曲线?为此,健康界原创内容品牌《BOSS论健》特别推出口腔专场,邀请高特佳弘瑞执行合伙人范大龙、协禾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丹吾和瑞尔齿科北京区域总经理王一军直播对话,在2020年末尾,一起触摸2021年中国口腔医疗行业跳动的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