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转化医学创新奖”落下帷幕 CCI再添殊荣
该奖励计划为中国转化医学领域的第一个专属奖项。
12月19日,第三届“转化医学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该奖项由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盟、上海广慈转化医学研究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
颁奖典礼现场,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丁奎岭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范先群教授分别为获得“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杰出贡献奖”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院士和获得“转化医学杰出贡献奖”的浙江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博士颁奖。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院士、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院士和四川大学魏于全院士分别为获得“转化医学创新奖”的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应天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主任医师沈雳教授,获得“新型冠状病毒诊疗创新奖”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欣欣教授,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郜恒骏教授颁奖。
其中,荣膺第三届“转化医学创新奖”的沈雳教授,长期坚守在心血管创新转化一线,专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及其器械的创新转化,开展“内皮友好型”药物支架的相关基础及转化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三氧化二砷支架的研发及上市,使其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独立知织产权的冠脉药物支架;较早开展完全可降解支架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肾动脉消融治疗项固性高血压器械研发,其研发的国际第一款深低温肾动脉交感神经冷冻消融导管目前已开展临床研究。
在个人申报专利10余项,研发的2项产品实现转化、4项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之外,沈雳教授还积极协助葛均波院士创建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enter for Cardiovascular Innovations ,CCI)并担任秘书长。截至目前,CCI创新学院已举办四期,培训学员320余人,成立初创公司近30家,并收集到百余个心血管创新项目,切实提高了我国一批心血管创新从业者的素养与能力,打通了心血管创新全链条的协同与合作,提升了心血管创新的节奏与步伐,加速了心血管创新产品落地临床应用,也为专科创新平台的建设树立了榜样。
就在今年疫情期间,在葛均波院士的呼吁下,CCI创新学院的学员们头脑风暴、相互接力、并肩作战,仅用时21天便研制出一款新型“防雾护目镜”,并迅速应用临床。这一产品的高效转化,再次凸显了 CCI 的转化实力和效率,验证了CCI创新学院资源整合之下的积淀优势和对早期创新项目的全链条支持能力。
“我们实际上在推进整个模式的创新,只有我们的创新模式探索成功了,才能带动更多创新产品的转化成功。”沈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说,CCI希望打造一个创新航母,让更多产品和个人在这里完成腾飞。
“转化医学奖励计划”于2017年5月发起设立,旨在对转化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以及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的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进行奖励,激励和培养转化医学领域的杰出人才。该奖励计划为中国转化医学领域的第一个专属奖项。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