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识别要被“禁”,医院怎么办?
人脸识别技术究竟有怎样的优势与应用特点?对于医疗机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又需要防范那些风险?
12月1日发布的《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对人脸识别技术及其应用作出规定:将禁止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采集人脸、指纹、声音等生物识别信息。
无独有偶,10月26日发布的《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规定,禁止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进入小区。
人脸识别是利用软件来映射人的面部特征,然后将数据存储为面部模板。通过算法或机器学习技术比较面部图像或查找面部特征中的图案以进行验证或认证的技术。现今主要应用于身份识别,适用于远距离、用户非配合状态下的快速身份识别。
在疫情期间,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许多医疗场景中。包括医院后勤管理、无接触测温、刷脸支付、门诊全流程等。特别是人脸识别测温,具有自动化、低成本、效率高的特点,在政府机关、学校、企业也都陆续开始启用。但后疫情时代下,人脸识别技术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风险隐患令人担忧。
一方面,鉴于人脸生物信息的敏感性,以及近期发生的盗用事件,政府将人脸识别技术列入管控。另一方面,在实际应用层面,人脸识别技术门槛降低,适用范围扩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看似矛盾背后,人脸识别技术究竟有怎样的优势与应用特点?对于医疗机构,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又需要防范那些风险?
“刷脸”正成为趋势
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在医院的综合应用,医院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以技术来驱动医疗流程改革与创新成为共识。
人脸识别技术及其应用,已成为改善医疗流程的利器之一,并在患者服务、医院管理、智慧医保等多方面发挥作用。
1.患者服务:门诊全流程服务
此前,国家卫健委曾发布《关于通报表扬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典型案例》,健康界对其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智慧e疗服务进行过报道。智慧e疗的核心是以“刷脸”实现全流程就诊。患者只需“刷脸”即可完成实名认证、自助建档、挂号、缴费等看病相关的全流程。“刷脸”服务应用于线下自助机与微信公众号。
华山医院是基于身份信息服务于患者门诊医疗全流程。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在今年4月,开通了以医保电子凭证的刷脸服务,主要应用于诊间结算。通过“刷脸”,患者直接通过电子医保凭证完成费用结算。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刷脸”服务主要应用于全厦门市的医保患者以及所有地区自费患者。
无论是门诊流程还是诊间,通过“刷脸”,能够为患者省去前往缴费窗口或者自助机环节,有效简化了院内就诊流程,缩短了患者就医时间。
2.医院管理:阻挡“技术黄牛”
“黄牛号”,一直是大医院的管理难题。“号贩子”通过技术手段,抢占医院的热门号源,导致有看病需求的患者只得高价购买号源。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就通过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来阻隔“技术黄牛”拿号,保证患者的就医可及性。
中山大学引入微信人脸识别功能,与公安系统对接,实时校验患者的活体人脸与系统内预留的身份信息的匹配度。确保操作者身份,解决“技术黄牛”利用网络技术,垄断优质号源的问题。人脸识别前,一分钟被抢空的号源,延长至420分钟才抢完。预约诊疗真实为患者提供便利。
除了医院个别应用外,人脸识别应用于“号贩子”识别还具有集体属性。2019年,北京市卫健委将人脸识别技术推广应用于24家医院,重点医院可以共享2017年以来,被公安机关处罚的2100余名号贩子的信息。共同开展整治和打击号贩子行动。
3.医院管理:智慧门禁系统
除了应用于前端患者服务,在医院管理后端,人脸识别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医院后勤管理,维护医院秩序。
江苏省肿瘤医院以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基础,借助新技术建立“三个平台一个中心”以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传感器的医院物联网平台,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的智慧信息平台。
为了加强住院管理,对于除了病人之外的所有入院区人员,都需要通过人脸识别进入园区。以陪护人员为例,陪护人员可以通过App输入病案号,提取医嘱陪护信息,识别陪护身份证后,就可以通过人脸识别进行院区。在简化流程的同时,做到精准防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