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入局千亿疫苗赛道 谁拨动下一个市场飞轮
“互联网+”模式能够解决疫苗行业的问题吗?各家企业打法有哪些?
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助推下,疫苗成为2020年医疗健康领域出现的高频词汇。全球医学界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和规模研发新冠肺炎疫苗,各国政府也对疫苗面世和投入使用抱以极大期待。
12月2日,辉瑞和德国BioNTech公司宣布,双方合作研发的mRNA新冠疫苗(代号BNT162b2)获得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批准的紧急使用授权,这是该疫苗在全球获得的首个新冠疫苗使用授权。英国监管机构MHRA(Medicines and Healthcare Products Regulatory Agency)表示,该疫苗可提供高达95%的保护率,可于下周安全上市。
然而不仅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展得到了极大促进,HPV、流感类疫苗的预约接种热度也进一步发酵,市场出现“一苗难求”的局面。
当下,疫苗预约接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仍在加剧,众多互联网巨头也纷纷进军抢占市场,试图利用互联网的方式解决当前疫苗行业供需关系不平衡的问题。
规模直奔千亿 二类疫苗市场有望扩容
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企业、机构布局疫苗行业,主要还是由于国内庞大的疫苗需求市场。据中检院数据披露,我国每年批签发疫苗5亿—10亿瓶(支),全球排名第一。2019年,全国疫苗批签发总量为5.65亿剂,同比增长5.8%。
我们国家的免疫规划疫苗(第一类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但对于非免疫规划疫苗(第二类疫苗),我国的接种率普遍较低。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疫苗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容空间,从全球主要疫苗市场人均疫苗消费额来看,中国疫苗市场的人均消费额只有3.71美元,而美国和日本的人均疫苗消费额分别是47.27美元和20.44美元。以流感疫苗为例,我国流感疫苗渗透率仅为2.2%,美国的流感疫苗渗透率则超过50%。
随着非免疫规划中不断有新的大品种类疫苗出现和我国公众对于疫苗的认知加深,接种意愿提升,非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最明显的反映在,经历了上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公众对于接种流感疫苗的意愿大幅上升,导致了流感疫苗需求火爆。今年7月~9月,中检院批签发的流感疫苗数量达3335.96万支,已经超过2019年全年的数量3078.42万支。
在新冠疫情的催化下,我国的疫苗市场正在迎来行业发展的增长拐点,市场规模将快速扩大,尤其是非免疫规划疫苗。
目前,我国的疫苗的批签发量基本都保持在5.5亿剂左右。其中免疫规划和非免疫规划疫苗占比约为三七分。并且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占比逐步上升,市场空间不断扩容。
2010年,免疫规划疫苗在批签发支数占比约为46%,到了2019年,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占比为31%,可以看到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量占比明显的下滑趋势,非免疫规划疫苗批签发数量的快速上升。
从市场规模上看,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2018年我国疫苗市场收入为331.7亿元。免疫规划疫苗市场在2018年达到30.8亿元营收规模,非免疫规划疫苗市场营收规模在2018年达到300.9亿元。我国整个疫苗市场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到973.6亿元,2018年到2023年的复合增长率为26.5%。
数据来源:动脉网
其中,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市场份额占据了超过90.7%的市场规模。可以预见,随着未来更多品种的上市,非免疫规划疫苗的占比还将上升。
打破信息不对称 各家“打法”不尽相同
疫苗接种服务不同于普通消费品,其涉及医生、接种者、疫苗接种诊所及医疗机构、疫苗厂商等多个相关方,相关机构准入监管极为严格,而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极为严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