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病变加重,涡流或是“推手”!郑大二院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加重的患者,就血流动力学角度而言,原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
促成冠心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多因素,那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加重的患者,就血流动力学角度而言,原因和危险因素有哪些?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万大国、谢艳辉等研究发现,应用高分辨率CT图像可以准确重建冠状动脉三维血管模型,冠状动脉中度狭窄进一步加重,可能与狭窄处更多的涡流以及更高的壁面切应力值相关。
在这项研究共对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表现为中度狭窄并在1年后再次行冠状动脉造影的110例患者进行了分析,并借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冠状动脉狭窄血管内血流进行了分析。
其中判断冠状动脉狭窄是否进一步加重,依据两次影像学结果,定义为狭窄加重程度>20%。
研究显示,1年后,25例(22.7%)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加重。
比较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稳定的患者和狭窄加重的患者发现,两组在性别、吸烟史、高血压及糖尿病患病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但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较之冠状动脉中度狭窄稳定的患者,狭窄加重者壁面压力值较低,而狭窄处血流速度较高,不过两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此外,狭窄加重者涡流数目和壁面切应力值均较高。
研究者指出,在存在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壁面切应力在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较低的壁面切应力可通过在内皮血管细胞中诱导氧化应答而促进炎症过程,并导致内皮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还有一些临床研究支持高壁面切应力与斑块易损性,斑块破裂和扩张性血管重塑相关的证据。
研究者表示,通过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技术对冠状动脉中度狭窄患者进行临床识别狭窄加重的高危风险,以期尽早进行干预。
来源:谢艳辉, 祝万洁, 宋恒良, 等. 冠状动脉中度狭窄进行性加重的血流动力学风险因素分析.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091-1096.
本文转载自中国循环杂志,作者循环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