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国考55条”中,专科运营管理该怎么做

原创 2020-11-24 18:30 杨曼丽(特约) / 健康界

随着指标管理精细化与全面化,科室业务数据的过程管理与收集提取工作量将会不断加重,专科运营必然会与科室主任、职能部门之间产生工作交叉和分工协作。

2019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国启动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并明确了三级绩效考核体系和考核指标,包括4个管理维度、14个管理方向和55个管理指标。随着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精益化管理的探索和研究成为医院管理的流行趋势和重要课题。

在医院日常业务运行中,55个管理指标在院内各科室都对应设有指标收集定义与数据提取标准。随着指标管理精细化与全面化,科室业务数据的过程管理与收集提取工作量将会不断加重,专科运营必然会与科室主任、职能部门之间产生工作交叉和分工协作。专科运营管理通过精准定位科室品质管理的需求、发散式联结科室所需的资源配置与职能服务、以持续改善的精神协助科室推进业务发展,助力科室医疗品质的提升。

本文以放射科摄片影像质量评定与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改善专项为例,专科运营助理通过推动X光摄片与放射诊断报告评价表的RIS系统数据化,提高放射质控的效率,并建立PDCA持续改善机制。

放射科摄片质量与报告质量是该专科最重要的两个质控环节,目前大部分医院放射科质控是由科主任指定技师组长和质控医生负责,质控人员定期随机抽取样本进行质控,指出样本的缺陷并评分归档;最终报告诊断结果的质控,多依靠病理随访结果,或临床医生的反馈。由于人工质控具有随机性、不完全性、延时性及数据处理难度高等作业缺点,其后续检讨与追踪耗时耗力效率低下。这样做质控管理,存在的问题还包括:

一、在病患检查和诊断过程中,报告书写医生阅片和审核医生更正书写医生报告的当下即进行了部分质控工作,但并未进行记录与后续改善跟进。质控医生随机抽取的已审核报告二次质控,作业重复浪费人力。

二、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关系,手工质控选取了检查报告中的极小数量作为抽查样本,很多三级综合医院放射质控评核率仅占每月摄片和出具诊断报告总数的1%不到,难以完整地反映摄片和报告存在的缺失与问题。手工质控的局限性可能误导科室对当前摄片和诊断报告存在的问题概况的判断,引致后续摄片及诊断报告质量改进与人员教育培训的执行偏差。

三、诊断报告书写经过审核、更正及确认多次修改后,在RIS系统中仅显示最后一版确认报告,质控医生并未参与每份报告产生过程,仅对诊断报告的最终版本进行评核,无法实际了解书写医生的主要缺失与问题,不能反映书写医生的真实水平和教学需求。

专科运营助理多次参与科室放射品质管控会议,与科主任及质控人员共同研究讨论摄片与诊断报告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工作流程及实施过程改善方法。鉴于手工质控方法带来的质量评估的偏差与弊端,商讨通过新增RIS系统摄片影像图像质量评分评价功能、诊断报告书写质量评价追随功能,督促每位带教技师、书写医生、审核医生均成为科内的质控人员。具体做法是,每位书写报告的住院医师在书写报告过程中对摄片质量进行评估,报告审核医生核实摄片质量,并评估报告书写质量,报告书写医生根据审核医生在RIS中标注的追随病例进行随访,三个阶段的质控结果反馈到个人、技术质控专家、报告质控专家,形成月度质控报告,提高科室质量水平和科室管理效率。

针对手工质控时所使用的检查表格评分指标笼统、死板等问题进行改善,选取实际报告质控中常见问题并新增扩展栏位作为RIS系统记录评核的选项,如“左右、内外写错或性别不符或已手术但继续描写正常”、“描写与诊断不一致”、“描述病变大小、部位、密度语言不规范、不准确”、“缺漏病变”、“与之前检查之旧片对比不确切”、“错别字”和“其他”等项目,并依据问题出现频率进行高低排序以便医生快速点选。每份摄片与诊断报告在读取审核时根据实际质量情况直接评分并点评,审核和质控一次完成。在RIS系统审核医生界面新增病例随访标注功能,审核医生针对疑难病例或典型案例要求书写医生后续随访,周会讨论最终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通过RIS系统后台数据处理,分析摄片与诊断报告书写的整体真实情况,并反馈给相应的摄片技师、书写医生、审核医生、质控医生和科主任。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国考,绩效考核,专科管理
VI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