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央视曝光存在致敏、烫伤风险?双十一在即,美容仪产品还能买吗?

原创 2020-11-02 17:27 和星星 / 健康界

一边备受追捧,一边饱受质疑。今年双十一,到底还要不要剁手美容仪?

近年来,美容仪以美妆新贵的身份跻身爱美人士的梳妆台。淘宝天猫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淘宝天猫全网“美容美体仪器”类目成交额高达114.08亿元。Wind数据统计,2019年1-10月,我国美容美体仪线上销售额 116 亿元,同比增速22.0%,仍属较快增速。

今年618,天猫洗护销量排行榜中,脱毛仪品牌Ulike成为首次登顶该榜的美容仪类产品,与欧莱雅、兰蔻、玉兰油、雅诗兰黛等老牌化妆品品牌并列入榜。背后折射的是,美容仪这一新新品类已经迈向大众视野的标志。

双十一在即,各大电商的花式玩法早已预订了消费者的钱包。从预售数据上看,家用美容仪产品仍然销售紧俏。西南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龚梦泓认为,“在‘女性经济’、‘颜值经济’、品质生活等因素共同推动下,美容小家电较高的价格与巨大的潜在需求将使其成为新一代消费新宠。 随着“颜值经济”蒸蒸日上,洁面仪、蒸脸器、面部按摩器等美容小家电随之被大众接受, 并以纳米技术、离子技术、脉冲技术等高科技为卖点,快速集聚以女性为主的市场目光。”

销量屡创新高、市场备受看好,美容仪的实际功效也常备受质疑。今年8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发布《2020年家用美容仪比较试验报告》,对市面上销量较好的10款美容仪产品进行评测,结果发现十款产品中,有6款存在致敏风险,2款存在低温烫伤和灼伤皮肤真皮层的风险。此外,单从卸妆效果来看,测试者认为,美容仪卸妆效果均不及人手。

一边备受追捧,一边饱受质疑。今年双十一预订的美容仪,到底要不要付尾款呀?

家用美容仪效果普遍不明显

根据《2020年家用美容仪比较实验报告》,参与测试的十款美容仪产品有不同程度的使用问题。

其中,在产品的化学安全性上,10款美容仪样品均未检测出有毒有害物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但是,有6款家用美容仪样品检测出重金属“镍”释放量超出限值要求,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相关要求。包括微电流产品KEONBASO康堡仕、ReFa黎珐的滚轮及手柄部分和电离子美容仪MKE、Notime、SKG、YA-MAN雅萌的装饰件和后手柄。

《报告》介绍,镍是一种容易导致皮肤接触性过敏的重金属元素。因此长期或反复地使用镍释放量不符合要求的产品,可能引起过敏症状,情况严重的还会造成身体伤害。

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我国镍过敏人群比例很高。有统计数据显示约20%左右的人对镍过敏。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科主任医师赖永珲告诉央视记者,近年来发现了多个由于使用美容仪导致过敏性皮炎的患者案例。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就此联系了Notime品牌方,对方回复,称该产品完全符合完全符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及ROHS的要求,也符合欧盟CE认证的要求。但该产品生产上使用的塑胶电镀零件受行业工艺所限,不符合欧盟相关标准。公司已启动无镍电镀的工艺研究、调试,后续将采取无镍电镀来改善。

此外,在5款有发热功能的电离子型样品中,其中SKG和Notime品牌的两款样品功能表面温度大小及均匀性测试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存在低温烫伤风险。据了解,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51 ℃,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测算数据显示,规定器具工作10分钟以内,器具表面温度计仿造皮肤温度此次测评中,

健康界就此采访了从事皮肤美容多年的行业专家。专家表示,仪器使用不当或者急功近利者容易发生低温烫伤。所有的家用美容仪都存在一定风险,在使用上,最好咨询专业的美容师或医生。

此外,该专家还表示,低温烫伤和高温引起的烫伤不同,疼痛感不十分明显,仅在皮肤表面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发白的现象,烫伤皮肤表面看上去烫伤不太严重,但如果创面严重者甚至会造成组织坏死,处理不当,严重会发生溃烂,长时间都无法愈合。此时建议尽快就医,由专业的医生诊疗。

针对消费者最为关心的家用美容仪效果,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组织主观体验,研究了瞬间提拉效果、二次清洁效果和温热导入效果。结果显示,家用美容仪效果普遍不明显。

以5分制打分,五款微电流美容仪的消费者评价均不足3.5分。通过使用美容仪和不适用辅助工具对比,5款电离子型美容仪样品的卸妆功能不如常人手卸妆干净,而温热导入效果也不及商家广告宣传效果,对比不使用辅助工具下敷面膜的效果,导入效果最好的YA-MAN雅萌和Panasonic松下两品牌产品的皮肤水分吸收效果仅提升了5%。

医美专家告诉健康界,医美仪器多伴以治疗为主,而家用美容仪则以保养为主,无法起到代替的作用。但是家用美容仪多以简单、易用、小巧为特点,设计比较简单,多数可以随身携带(袖珍),生产成本低赚,使用风险较低,适合大众。

国内家用美容仪监管尚属空白

其实,这并非家用美容仪首次位列问题产品目录。2017年,江苏省抽查的97批次美容小家电中,合格的只有42批次,不合格率超43%。同年,杭州一电子商务公司被爆,其销售的蒸汽美容仪涉嫌未取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涉案店铺一年来累计销售上述产品达3万件。

目前家用美容仪之所以问题频发,主要和产品标准不明、政策监管空白、产品技术壁垒不高和国内低端品牌较多等因素相关。

医学专家认为,目前家用美容仪只是小家电分支下皮肤毛发护理器具,不属于医疗器械范畴,而目前国内在家用美容仪方面的监管尚属空白。

健康界走访调研数据表明,目前在美容仪产品的监管方面,国家确实没有较为完善的监管举措。

2019年前,国家并没有关于美容仪的行业标准,大多将其归为小家电,执行“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标准。但是,3C认证只是最基础的安全认证,不能代表美容仪产品的品质。

此外,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督管理司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公众留言系统中答群众问时曾表示,“对于美容仪器产品,若其不是用于头发或皮肤护理的带电加热元件的个人护理器具,应不属于强制性产品认证范围。”因此,一些没有加热功能的微电流美容仪产品并不在此认证范围内。

2019年1月,家用和类似用途皮肤美容器国家标准(GB/T 36419-2018)开始实施,这被视为我国首个家用美容仪品类的认证标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美容仪,洁面仪,微电流
VI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