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医疗周报024期 | 2020年10月12日-10月18日
编者按:数字医疗周报会在每周一和大家见面。往下翻,数字医疗领域过去一周发生的大事小情你都不会错过。提供新闻线索,请加小编微信:fisher006。
一周好文
动脉瘤诊断AI挑战赛,医生输给了这样的“组合”
10月11日,2020年中国卒中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开启了一场“动脉瘤AI挑战赛”。参与此次挑战赛的AI系统是基于CTA(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的BioMind颅内动脉瘤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经过两轮比赛(均为“人”与“人+AI”两组),无论是动脉瘤诊断的准确率,还是诊断时间和形态学参数测量,均为“人+AI”组获胜。【链接】
董家鸿:智慧医疗将面临的三个挑战
10月13日,在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健康分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分享了他关于数字医疗的现状和面临挑战的最新思考。
董家鸿指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目前,我国智慧医疗在快速发展中,已经逐步形成体系。” 他倡议,将智慧医疗定义为现代智慧科技赋能的最优化大健康生态体系。共分为三个层面,分别为主体层、核心层、应用层。其中,核心层提供无处不在的精准医疗,实现全人群、全生涯、全维度的健康照护。【链接】
宏观
国家卫健委: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
10月12日,国家卫健委规信司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要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等新兴信息技术与卫生健康行业的创新融合发展。《意见》提到了四项重点任务:一是促进全民健康信息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二是加强全民健康信息数据库标准化建设;三是推进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建设;四是加强网络安全标准化建设。【链接】
国家卫健委:医养机构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
10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民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医养结合机构管理指南(试行)》。对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内容和管理要求作出了规范。
其中提到,医养结合机构管理应当以老年人健康为中心,根据机构资质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机构内老年人提供医疗、养老等服务并进行科学、规范管理,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指南》中还明确了对于医养结合机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医养服务衔接、运营、安全的管理要求。【链接】
地方
福州: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福州试点工程硕果累累
目前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福州)完成福州市医保用户在14家省属医院的数据、全市37家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17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数据汇聚工作,已入库结构化存量数据400多亿条,总计超过180TB。
在保障数据安全和数据可控的情况下,福州市落地了基于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多个创新智能应用,例如在福州市中医院上线使用的福州市区域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在福州市第二医院试点应用的5G+大数据院前急救协同平台等。【链接】
云南“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第一批)价格出炉
近日,云南省医疗保障局、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试行价格 (第一批)的通知》。
其中提到,云南省“互联网+”医疗服务项目(第一批)按新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由省医疗保障局制定或者授权医疗机构自主制定试行价格,试行期限为两年。【链接】
公立医院互联网诊疗新规:第三方合作机构不得超3家
10月14日,四川省卫健委发布《四川省互联网诊疗管理规范(试行)》征求修改意见函(简称《意见》)。与此前银川市出台《银川市互联网诊疗服务规范(试行)》一样,《意见》特别强调了对互联网诊疗的监管。
对于医疗机构,《意见》强调,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应当独立设立互联网管理部门,由分管院领导兼任负责人,统筹协调医疗质量管理、信息技术服务、药事管理服务、网络信息安全、医疗纠纷处置等相关工作。对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明确了其主体监管义务,同时要依靠行业监督。【链接】
医院
你的CT第一“读片人”已经是AI了!浙江医院开启“智慧浙医”2.0模式
目前,在浙江医院两院区放射科,在AI辅助诊断系统的帮助下,接受CT检查的患者,第一“读片人”是经过特殊“培训”的人工智能,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提高阅片效率,也大大减少了疾病的误诊和漏诊率。
借助智慧化软硬件的提升,医生可随时掌握所有住院患者的影像资料。而从患者角度出发,放射科医生已随时可及,达到了“影像检查最多跑一次”的目标。【链接】
产业
人工智能和物联网如何帮助老年痴呆患者?
最近,IBM和michaelj.Fox基金会已经开始研究一种机器学习模型,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帕金森氏症。BRAIN的一项研究成果,一本神经学杂志和深度学习计划可以解释MRI测试、年龄、性别、患者病史和神经心理学测试,以预测患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
现在的物联网技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用于痴呆患者的智能物联网设备需要具有关于患者健康和生命体征的重要信息。人工智能最适合利用这种高端数据。医疗保健行业的人工智能是下一个前沿领域。【链接】
科技
国内首个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启动 为医疗AI立标准
在9月19日的第二届医学影像AI大会上,医学图像数据库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正式启动,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首个医学影像的标准化数据库。数据库的建设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建设的要素之一。这一建设项目将形成10个以上基于器官或疾病的高质量、多任务、可扩展、可挖掘的大样本标准数据库,以支持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建模、训练、检测及应用的落地。【链接】
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精准心衰诊断机器模型,开启医疗新可能
急性心力衰竭最常见的警告信号之一是肺部液体过多,这种情况被称为“肺水肿”。为了处理细微差别,近日,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CSAIL)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可以通过 X光来量化水肿的严重程度,分为 0级(健康)到 3级(非常非常非常糟糕)。 【链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