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 | 未来已来,董蒨带领团队蹚出一条产学研之路

2020
10/19

+
分享
评论
杨瑞静 / 健康界
A-
A+

当发现新的技术时,董蒨恨不得分享给全世界。分享并共同进步,这是董蒨创新的目的之一。

2020年1月10日,对于山东省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主任、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下称青大附院)院长董蒨来说,是幸福的一天。

这一天,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董蒨作为首位完成人,青大附院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成果“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荣获2019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一刻我很幸福。我用我的研究成果拿到了奖励,也挽救了很多孩子及成人的生命,也有很多人使用我的研究成果去拯救患者生命,这都是让我感到幸福的事情。”不仅是医学技术上的成就感,让董蒨幸福的还有这次研究成果也促进了数字医疗产业的发展,“我们带动企业一起关注数字医疗领域,最起码给大家蹚出一条产学研合作的路子。”

他带领团队医学创新的过程,其实也是产学研合作的过程,这在很大程度上映射出公立医院医学创新的共性路径。

两个孩子

7年前,一个4岁女孩在爸爸倒车时被车轮从肚子上轧过,肚子因充血高高隆起,命在旦夕。CT显示,她可能肝脏受损,但具体伤情如何,不得而知。这让董蒨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困难:一打开腹膜,血喷到天花板上,各种伤口、断裂层出不穷,才修补动脉伤,又发现了静脉伤……后来他才发现,车轮碾过女孩肚子时,肝脏被后面的脊柱隔断。但这样的伤势,却被肝脏前叶挡住,刚一打开腹腔是看不到的。

经全院几十位专家会诊紧急处理、4天呼吸机治疗,最后女孩被抢救过来。这个得到CCTV报道的手术虽然有惊无险,却让董蒨刻骨铭心。他开始思考,能否有一个系统,让医生在手术前就知道哪个内脏、哪根血管出了问题,而不是打开腹腔临时一个个去找?

2019年,又一个不幸的4岁男孩被越野车轧过肚子,和7年前的小女孩几乎一模一样,他的左、右肝之间后面几乎全断了。

但这一次,男孩的CT数据传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里,15分钟内,三维重建就传到了手术室。精准的手术规划后,董蒨胸有成竹地拿起手术刀,一开腹就直奔主题:肝左叶切除、血管修补、肝脏修补……因为伤情尽在掌握,医生不再紧张困惑,抢救效果明显提高,孩子也安然度过危机。

两次一样的病情,不一样的手术过程,全因一套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

两个男人

2013年1月6日,是董蒨终生难忘的日子。

当时,他正负责一个“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但因缺乏技术支撑,课题立项一年半之后,仍然进展缓慢。这天,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的到访,让董蒨突发奇想:何不请周厚健帮忙介绍计算机高手,协助这个课题?

在他向周董细说这项课题及他心中数字医学梦想后,周厚健当即承诺:“我来帮助你。”

于是,两个男人带着两个团队开启了长达两年的紧密合作。“我的学生们都曾在海信待过三个月到半年时间,他们与工程师一起根据临床数据随时沟通,为产品研发解决了很多问题。”与此同时,董蒨的实验室里也为海信集团工程师们设有专门办公桌。“我们还经常召开视频会议,遇到问题随时沟通、随时解决。”从研发到落地需要反复实验,董蒨所带领的青大附院团队与海信专家团队一起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用数十头猪的肝脏做实验,终于研发出“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海信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与“海信SID外科智能显示系统”。这套系统能对二维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把腹部脏器和血管从各个角度详细展现在屏幕上。医生可进行精准的手术模拟、手术规划和导航。

简单来说,海信CAS即肝脏的三维数字成像:将近千张原始CT片中的数据输入系统,电脑会自动建立虚拟立体的数字肝脏。因此,不用开膛破肚,医生便可三维观察病变与血管、脏器的关系,精确计算脏器、病变的体积,还可实施虚拟手术切除,确定最佳手术切除线,从而最大限度保留正常肝组织,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术后患者肝功能衰竭的风险。

海信SID即术中手势控制导航:通过智能识别,该设备可在术中根据医生手势指挥,三维立体展现数字肝脏的不同侧面和不同角度,既方便医生迅速判断手术操作路径,又保证操作环境无菌无污染。

一个目的

“医学技术是没有专利的,现代医学就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当发现新的技术时,董蒨恨不得分享给全世界。分享并共同进步,这是董蒨创新的目的之一。

为便于国内外同行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董蒨团队通过三维重建,构建小儿肝胆胰三维可视化精准诊疗新技术体系;基于合作成果和腾讯技术支持,进一步建立全球最大的人类数字肝脏数据库开放平台。在大数据支持下,董蒨又在全球提出新的、适合中国人体特点的、以中国人名命名的肝脏分段体系,即“Dong’s数字肝脏分段体系”,并将中国人体肝脏分为ABCD四种类型。“这个分类让中国乃至世界的医生再次了解人类肝脏的极其复杂性,所以在每次肝脏外科手术前,都应该进行更加精准的肝脏检查。”董蒨说。

9月13日,董蒨收到一份来自世界机器人外科学会主席的邀请函。信中提到,海信CAS设备和技术已经与世界最高端的手术机器人,一起装备在全世界手术机器人培训中心,用来培训全世界的顶端医生。

这套手术系统及技术已经走向世界最高的医学科技舞台。目前系统已经在北京301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等全国100多家医院得到应用,从小儿肝胆外科拓展到其他脏器外科,从孩子拓展到成人,完成手术已达6800余例。这套系统促进中国高科技数字医疗设备摆脱完全依赖进口的窘境,引领中国数字医疗进入世界领先行列。

在此过程中,一个在全国影响更广的事情是祛毒猪肝的研发。“祛毒猪肝的研发,是我们在此次研发中延伸的科研产品。”由于研发过程里,医生与工程师常“杀猪”做实验,他们想到:作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补品,肝脏虽是解毒器官,但“这个解毒器官里是不是有一些还没来得及解的毒,会被吃到人体内?”

科学研究、对美食的向往再加上创新思维,最终造就了祛毒猪肝技术的产生。据了解,董蒨团队推出“青英董氏祛毒猪肝”系列产品,在保证安全无毒的前提下,可改善猪肝食用口感。相比手术辅助系统,祛毒猪肝的影响面或会更广,“我希望全国人民都能吃上祛毒猪肝。”

一个未来

9月24日,青大附院副院长牛海涛带领手术团队,为身处近3000公里外的膀胱癌患者实施膀胱根治性切除手术。

牛海涛在青大附院操作新一代国产原研手术机器人——“妙手”系统的主操作手,通过5G网络远程控制西秀区人民医院手术室里的“妙手”从操作手,为患者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手术。此次手术是世界上首例5G联合国产原研手术机器人的超远程泌尿外科手术。

据董蒨介绍,手术的成功,是青大附院、海信集团、威高集团医工合作的又一个里程碑。“这种新型手术是产学研合作的重大成果,也代表了未来医学趋势。”

新型手术是董蒨团队创新的另一领域。董蒨希望能探索到未来医学发展趋势,数字医学就是他的突破口。在董蒨看来,数字医学是一个学科最高端的发展领域,“未来已来,如果医生掌握了数字医学,就掌握了学科发展方向。”

数字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多领域交叉学科,其出现和快速发展,改变了近百年来疾病的基本诊断和常规治疗模式。“没有一代代人的创新,就没有医学的进步。”虽然出身于小儿肝胆,但董蒨的梦想绝不会止步于小儿肝胆。“我希望我的创新领域是从肝胆拓展到全身器官,从孩子拓展到成人,让所有人群都能受益。”

科研是医院永久的主题,医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是不能仅凭单个医生、某家医院、一个技术团队实现的,往往需要产学研多方克服各自短板,合作研发。而董蒨带领团队蹚出的这条产学研合作之路,极大地提升现代医学的技术水平,也让青大附院的手术进入全新的可视化信息时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董蒨,青大附院,小儿肝胆胰,数字医学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