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健身” 屡现政策红利 万亿产业开启加速跑
万亿体育市场规模和9亿网民能擦出怎样的火花?
10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的意见》,提出推进“互联网+健身”。《意见》提及实施群众体育提升行动,包括丰富社区体育赛事活动;推进“互联网+健身”;推动居家健身。
其实,“互联网+健身”并非全新概念。梳理近年来健身乃至大体育产业政策不难发现,“互联网+”一直在健身产业占有一席之地。
如今,互联网+健身走入深水区,行业发展面临哪些产业新机会?未来还将具备哪些商业想象空间呢?
政策利好正落到实处
2016年10月,《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就已明确提及推动“互联网+健身休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健身休闲服务。
2019年9月,《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大力发展“互联网+体育”,推动电子商务平台提供体育消费服务。
在咕咚CEO申波看来,近年来运动产业利好频现有其必然性。首先运动产业和健康产业是密切相关的,“运动产业发展了,大家健康了,医保的开支可能就会低一点。”此外,今年特殊的背景是疫情大大强化了公众的健康认知,在需要保持社交距离的前提下,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互联网+健身”优势凸显。“这个时候国家出台《意见》,我认为是多方考量的结果。”申波告诉健康界。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政策鼓励既是国家层面对互联网+健身产业的肯定,亦是经过多年发展行业逐步迈入深水区的验证。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院在国内健身产业发展中提及,2014年至今是国内健身产业回暖期,健身挑战引爆社交平台,线上健身内容供应商和新型健身服务机构大量涌现。
从融资数据上看,2014年后,互联网+健身产业融资消息频发。行业先行者咕咚在本年度陆续获得A轮和B轮融资,健身APP头部企业Keep、悦动圈、乐动力等也均在该年度获得融资。
经过多年发展,行业已经细分出围绕线上、线下多场景的互联网+健身商业模式,包括新型健身服务机构、线上内容与社交平台、智能硬件、运动MCN等多种商业模式。
虽然政策利好不断,但部分行业人士认为,政策对整个健身产业是明确利好,只是落到个体来说,受限于我国健身产业的发展现状,行业爆发尚有距离。
人马君创始人王寅告诉健康界,政策的出台对行业来说是一个全方位利好,比如业内企业可能获得银行贷款、场地租赁等优惠政策扶持,但是个体企业未见得会因此获得立竿见影的影响,“我们也不会因为政策出台突然觉得自己生意好做了。”
线下健身机构Facebody联合创始人梅雪峰认为,只有在全民关注的时候,政策的影响力才会凸显。“当运动理念真的深入到社区、深入到每一个居民时,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上,这种改变正在逐步发生。
上海自2019年开始,在杨浦区殷行街道、徐汇区康健街道试点落地“老年健身房”,以“社区体育+康养”模式鼓励社区周边老年人进行体育锻炼。
云南在今年五月举办社区运动会线上系列比赛,长达四天的时间里,吸引了全国各地运动达人关注参与。
成都市总工会在今年9月主办“绿动成都能量跑”活动,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同步了四大分会场及周边区(市)县22个分会场,完成多人、多地通过视频共享赛事。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建明在10月10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社区是人民群众生活的基本单元,最靠近人民群众,所以在健身设施建设方面,要更多地向社区倾斜,增加社区体育设施和完善设施功能。另外一个方面,要组织更多的社区体育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需求。”
在申波看来,推广社区运动会是深刻理解用户心理需求的体现。他表示,“后疫情时代,当大型赛事无法举行的时候,社区运动会其实是聚合社区运动人群的一个好方式,可以通过社交+比赛的方式激励大家持久运动。”
此外,政策红利下,由政府买单的互联网+健身服务有望成为业内企业的一个新盈利增长点。《意见》明确提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承接社区体育赛事活动和培训项目。
由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指导中心主办的全国社区运动会的合作伙伴就包括北京奥乐云力体育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和尔萌(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业内公司。
咕咚生态链公司咕咚健康则服务了成都“绿动成都能量跑”活动,通过其赛事举办经验及完善的数字化服务能力,覆盖4大分会场及周边区(市)县22个分会场,规模超千人,互联网实时赛事数据共享。“政府买单,对社区运动会的组织承办者和我们这样的线上平台,都有很大的价值。”申波告诉健康界。
互联网加持下仍有问题待解
从老年健身房到社区运动会、从线上课程到智能硬件,近年来互联网对健身产业的影响和重构有目共睹。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2017-2020年中国运动健身客户端用户规模不断增长,预计到 2020 年用户规模可达 3.52 亿人,增长率为 12.1%。据移动互联网商业智能服务商QuestMobile数据,今年2月,运动健身APP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928万。这意味着已经有近1亿用户习惯于互联网健身的模式。
业内人士普遍认可,互联网+健身对行业升级起到了助推作用。
首先,这种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的健身手段在运动的便捷性和性价比上都有巨大优势。据梅雪峰透露,Facebody会员的月消费大概在1200-1600元左右,这是在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中相对适中的价格,“消费者可以接受,心理压力也不会太大”。但如果反观一些线上健身课程,其中存在大量免费或百元以内的付费课程,月需千元的消费实在不低。此外,线下健身场所固定,课程时间固定,消费者还需承担来回健身的时间成本、路费成本。“去场馆,是要做心理斗争的。但在家放个瑜伽垫、买双跑鞋,就能运动。”
第二,对于运营者而言,互联网+大大提高了健身业态的运营和获客效率。王寅告诉健康界,公司从学院付费、约课、教练对学院的管理等流程都有系统支持,这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此外,线上多样化的触达模式也颠覆了传统的地推获客,朋友圈、导流平台等新营销途径大大降低了获客成本。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