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药企变卖资产,是被动止血,还是主动转型?

2020
09/30

+
分享
评论
梁建 / 健康界
A-
A+

出售资产向来是企业让业绩变好一大捷径。

股神巴菲特曾经说过,当一个企业CEO渴望达成一项并购交易时,他永远不会缺少证明此项收购是正确的分析预测。

如今,这句话放在国内诸多药企身上,也是合适的。日前,部分上市药企纷纷上演“卖卖卖”举动。在这些拟出售自家资产的药企中,有不少是行业内的熟悉面孔,比如莱美药业、人福医药、哈药股份、海正药业。

对此,有行业观察人士认为:出售资产向来是企业让业绩变好一大捷径。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压力之下,不少药企都得靠这招“釜底抽薪”来保住业绩。不仅仅是国内药企,部分跨国药企也在通过出售昔日明星药、工厂等来进行战略转移。

卖卖卖只为求生

据已披露2020半年报的药企营收数据来看,超半数药企的营收或利润都呈负增长。因此,部分药企试图通过出售资产、股权甚至技术、产品转让,来聚焦主业、盘活资金、提高资产运营效率。

本月初,莱美药业旗下4家子公司股权再次被挂上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进行转让,这是莱美药业第8次转让这4家子公司股权,此前7次转让均未成功。

根据莱美药业公告,本次被转让的标的股权分别为湖南康源制药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2亿元;四川禾正制药有限责任公司100%股权,转让底价1.1亿元;重庆莱美健康产业有限公司60%股权,转让底价0.0001万元;重庆莱美金鼠中药饮片有限公司70%股权,转让底价为1255万元。

为此,健康界向莱美药业求证其资产转让原因,对方表示,“继续公开处置标的股权是公司加速聚焦主业发展、避免与控股股东产生同业竞争的需要。”

然而,本次“瘦身”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其业绩的不景气。2020年以来,莱美药业的业绩持续下滑。根据该药企发布的2020年半年报显示,莱美药业上半年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减少24%;归股净利润亏损810万元,同比大跌115%。

因业绩亏损严重,而选择卖掉相关产业的还有人福医药。8月21日,人福药业发布半年报,公司 2020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96.56 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8.23%。而在8月5日,该公司已与重庆医药签署合同,拟以3.62亿元的价格将四川人福医药70%的股权转让给重庆医药。

而在此前,该公司已将旗下人福钟祥医疗管理有限公司以9.67亿元的价格出售。据人福医药给健康界的书面回复,一方面是陆续剥离非核心医药资产,持续优化业务、资本结构;另一方面是坚持集中资源发展既定专业细分领域,以实现业务聚焦。

同样选择出售旗下资产的还有海正药业。相比于前几家,海正药业是出售旗下资产的资深玩家,去年引起全网热议的“卖孔雀“事件的主角便是海正药业。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年初至2020年初,海正药业总共通过出售资产回血37.71亿元。持续的出售资产也有了正向效果,8月18日,海正药业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营业收入53.1亿元,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2.4亿元,同比增长了357.31%。

近期出售资产的还包括贝达药业和延安必康。8月21日,贝达药业宣布,为了加速回笼资金,充实现金流,助力新药研发,贝达药业将以约2.51亿元的价格出售浙江贝达医药科技公司100%股权;8月28日,延安必康宣布拟转让其在建的嘉安信息中心工程,拟资产转让价格为2.52亿元;以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的转让价格转让新沂智慧健康小镇及其所坐落的土地使用权。

可以看出,面对疫情黑天鹅,药企的经营或已经遭遇现金流困境。如此境遇之下,药企正逐渐从扩张式的“买买买”,转向归核化的“卖卖卖”,以寻求下一步的轻装发展。

变卖资产只能解一时之急

通过变卖资产,上述药企能否达到既定目的?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公司出现业绩持续下滑情况的时候,一些上市公司往往会通过出售资产方式调整业务结构,盘活存量资产,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补给。但他同时也认为,出售资产是一次性收益,并不具备持续性。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资产,出售,医药,药业,转让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