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心脏日|COVID-19大流行,我们如何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
在医疗资源大量倾向COVID-19防治的同时,面对如AMI这样的急重症,大众和临床医生又该如何做?
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大流行成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至今,疫情仍在继续。根据最新的专家态度,在有效的疫苗研发成功之前,防疫或成生活“常态”。防治病毒传播早已成为“社会优先事项”,然而,在努力防疫的同时,不少人忽略了其他社会常见健康问题。
据2020年AHA发布的最新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尽管COVID-19是大多数国家“迫在眉睫”的突发卫生事件,但心血管疾病(CVD)仍然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2017年全球CVD相关死亡人数为1780万[1]。更令人担忧的是,CVD本身也是COVID-19的高危因素,患有CVD相关基础疾病的人群也是COVID-19的易感人群。
2020年9月29日是世界心脏日,今年全球的主题是“聚力凝心,齐力救心”。COVID-19在全球肆虐暴发之时,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保护心脏对保护生命具有非凡的意义。而疫情期间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可能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肥胖与代谢异常人群的比例出现大幅增长,促使一些急重症突发CVD事件的发生频率上升,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增加。
“心脏保护”概念(图虫创意)
但是,在医疗资源大量倾向COVID-19防治的同时,面对如AMI这样的急重症,大众和临床医生又该如何做呢?
AMI症状隐匿,发病急
AMI是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具有发病急、最佳救治窗口期短、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等特点,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伴有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源自:图虫创意)
导致AMI发生的诱因主要有:第一,气候因素,目前正值季节变换时期,第二波疫情已经来临,AMI发病风险也在增加;第二,AMI的发病存在昼夜节律,多发生在上午6~12点;第三,过度体力活动(负荷),如工作繁重、旅行劳顿、家务过重或者运动过度也可诱发AMI;第四,精神过度紧张,如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劳等;第五,饮食习惯,多吃高脂质食物或吃得过饱、喜喝冰镇果汁等是AMI的高危因素;最后,吸烟、大量饮酒,吸烟和大量饮酒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并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导致斑块不稳定,从而诱发AMI。
AMI的典型先兆症状表现为心前区憋闷、出现压榨样疼痛,如同胸口放了一块大石头;疼痛有时会向后背、颈部、双上肢放射,可伴有呼吸困难、出冷汗等不适;发病时疼痛十分剧烈,甚至有濒死感,疼痛可持续半小时以上,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均不能缓解。前驱症状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前1星期内,也可出现在发病前1~3星期内。值得注意的是,少数人群AMI发病时,也可没有先兆症状突然发病。
疫情下的AMI如何诊治?
疫情期间,医疗资源不可避免的倾向COVID-19的救治及相关诊疗中心的建设。面对AMI这样的急症,不少中国学者发布了心血管疾病疫情防控期间治疗建议,根据中国学者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非疫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策略》中提及[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诊治指导应为, (1) 非病毒感染的STE-MI患者,若无溶栓禁忌证,立即就地溶栓治疗和优化药物治疗,首选第三代溶栓剂,不推荐溶栓后转运PCI; (2) 病毒感染的STEMI患者,若无溶栓禁忌证,建议转运至定点医院实施溶栓治疗,并进行优化药物治疗和抗新冠肺炎治疗;有溶栓禁忌证者,原则上转运至定点医院,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考虑在三级防护下负压导管室进行急诊PCI治疗,术后转入隔离病房治疗。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诊治指导应为,(1) 非病毒感染的NSTEMI患者,原则上就地按照危险分层治疗,以抗栓和优化药物治疗为主;(2) 病毒感染的NSTEMI患者,原则上转运至定点医院治疗,低、中、高危患者建议以抗栓和优化药物治疗为主;极高危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时,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后可考虑在三级防护下负压导管室进行PCI治疗。
大众怎么做好AMI一级预防?
疫情期间,虽出现封城隔离现象,但对于老百姓而言,不能因为交通不便而忽视自身出现的症状,高危人群在出现AMI先兆症状时,及时就医是上上策。而在生活中,时刻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才能防范于未然。
首先,避免过劳,不沾恶习。不要饮烈性白酒,避免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三手烟”,规律生活作息。
其次,适当锻炼,持之以恒。可以选择气功、太极拳、游泳、骑车等有氧运动。
最后,注意保暖,增强免疫。天气寒冷及下雪天时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外出时要做好保暖防护。如身体免疫力弱,可以注射流感疫苗,预防呼吸道感染等。
普通人群的预防,主要在于将致病的危险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比如血压、血脂、血糖要达标。另外,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比如健康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充足的睡眠、平衡的心态,还要戒烟限酒等。
健康生活理念(图虫创意)
CVD高风险人群如何进行AMI的二级预防?
首先,CVD高风险人群要按医嘱服药,不能私自停药或者减量。如做过支架的患者不可随意停用抗血小板药物,否则容易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稳定性有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改善心功能,防止心脏重塑和变形;若患者没有禁忌,建议长期服用β受体阻滞剂,这样能改善心功能,降低心梗复发率。如果需要调整用药,应咨询医生,因为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
其次,对血压、血脂、血糖的控制。若控制不好,疾病可能会卷土重来。相对年轻的糖尿病患者,病史比较短,临床建议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内;老年糖尿病患者,病史比较长,容易出现低血糖,可把指标放宽,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以内。
最后,CVD高风险人群要遵循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盐、低糖饮食原则。胆固醇和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胆固醇越高,越容易形成斑块。高血压患者,要坚持低盐饮食。对于CVD高风险人群来讲,不管是否患有糖尿病,都要坚持低糖饮食。研究显示,大约2/3甚至更多的心梗患者会发生糖代谢异常,因此出现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AMI发生可能性也相对较高[3]。
疫情防控期间,AMI的预防措施(国外专家意见)[4]
突发AMI,我们应该如何做?
AMI发病后3小时以内是最佳救治时间,6小时以内打通血管仍能挽救大量心肌,总体原则是越早越好。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需争分夺秒——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因此,若家中老人或身边有人突发AMI,在救护车到来之前,我们又该如何做呢?
首先,立即使其平躺休息,保持空气流通,放松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其次,拨打120急救电话或就近三甲医院就诊,保持电话畅通,确保120急救人员可以随时沟通和指导;第三,帮助测量实时血压与心率;第四,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1片,若症状不缓解,10~15分钟后可再次含服硝酸甘油1片;第五,可咬碎嚼服阿司匹林300mg;最后,有条件者给予氧气吸入。
AMI发病急,症状隐匿,越早进行救治,才能避免更多不可逆的心肌损伤,带来更好的预后效果[5]。
简而言之,疫情期间,大众也不可放松对CVD的警惕。心脏是作为人体中的“永动机”,它每一次的跳动,都在为人体新陈代谢注入新鲜的养分。我们生命中的每一秒钟,都和它息息相关。如今年的世界心脏病的主题所言,“聚力凝心,齐力救心”,正是说明了保护心脏对保护生命具有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Virani, S.S., et al.,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Statistics-2020 Update: A Repor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20. 141(9): p. e139-e596.
2. 张旭霞, et al.,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非疫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策略.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0. 47(02): p. 65-67.
3. 健康指南杂志社官博, 疫情期间,心梗患者如何做好二级预防与居家护理?. 健康指南杂志社, 2020.
4. Duffy, E.Y., M. Cainzos-Achirica, and E.D. Michos,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Era of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Circulation, 2020. 141(24): p. 1943-1945.
5. ICU护理之家,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该怎么办?. ICU护理之家, 2020.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