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诊疗之路究竟为啥走的如此艰辛?

2020
09/23

+
分享
评论
郭俊(特约) / 健康界
A-
A+

分级诊疗落地的“实锤”是做出一套标准化,做成竞争优势品类的医疗服务。

近5年来,国家一直在大力推进增强基层医疗的政策,推动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组建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疗医共体签约等目标落地。但现在无论是用户体验,还是分级诊疗的实施运行,都不同程度地遇到桎梏,要做到90%的县域就诊率也没有完全达到。

基层医疗更是面临用户量下滑、拉新难的问题,尽管偶尔出现用户留存率高的数据体现,但每月基层医疗用户留存率的数据量仍是乏善可陈。

“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是医改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布局方向。为什么分级诊疗没有达到基层医疗的“厚望”?没有落实的重要原因是什么?要知道,分级诊疗政策或规定中的细则,都可能对患者、医保,医院产生巨大的影响。分级诊疗,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落到实处。

因此,构建分级诊疗的体系化,其重要性就在于平衡各方利益的问题。分级诊疗这种同质化痛点的症结,往往出现在基层医疗利益未能兼顾均衡的基础上。要想在自下而上的分级诊疗方案中,能最大程度上兼顾各方利益,并找到平衡点,无疑是极难的事。

倘若分级诊疗体系化是从自上而下来构建,才是事半功倍的事。就当下而言,分级诊疗的推进亟需不断地进行合纵连横,来推动其走上正轨,某种程度上,逐步提高用户对于所选择当地医疗服务平台的忠诚度,将使分级诊疗玩法,能够适合基层医院用户运营的思路。

资源下沉只是表面,真实服务才是底线。

首先,国家大力推动的全民健康,家庭医生,分级诊疗等举措很难取得实质性效果。实际的分级诊疗数据不是多而是少,其缺乏的正是靠与用户交互和服务产生,这就是大病留院不出县、疑难危重转上来,这两个指标目前都很难实现的主要原因。

就分级诊疗而言,大病留院不出县、疑难危重转上来,这是一个上游下游一起使劲儿的过程。一是在过去的五年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设备、人才和资金放在了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上,以达成乡村两级诊疗引流效果;二是基于实际就诊习惯,基层居民在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完病后,如果没有解决问题,大概率会到县医院或省医院进行就诊,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基层诊疗比例下降。

现在大力推进分级诊疗,但存在缺乏实战的检验和打磨的硬伤,还不能真正做到把大量就诊留在基层解决,仍旧需要在当下的分级诊疗实践中探索。

其次,一方面是基层医生能力还不足,导致居民不能一直信任基层医生;另一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占据了基层医生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学习和提升。这形成了恶性循环,导致整个分级诊疗最终难以落实。为什么这样?因为用户去医院就医,是自己掏钱购买了医生的技术服务,于情于理双方都是在做对等的且可接受的价值交换。

再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该如何看待分级诊疗的重要性、现实性,分级诊疗与资源下沉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当医院把医疗技术当产品服务让用户购买的那一刻起,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分级诊疗实践,覆盖省、市、县、乡的四级医疗平台,要做的绝不仅仅是设立慢病模式、家医模式,还必须建立一个完整的医疗品类的服务体系,需要在医疗服务品类级别上,结合四级医疗平台各自实际市场情况与自身能力,在分级诊疗框架性和方法论角度上去解决好这个事,这也是公益性医疗服务和经营性医疗服务的根本性、本质性区别所在。否则,医疗需求用户难以完成具体的就医购买选择。

分级诊疗落地的“实锤”是做出一套标准化,做成竞争优势品类的医疗服务。

探讨分级诊疗市场效果之前,有必要聚焦一下“下沉基层”的成绩单。医疗服务品类印象、消耗殆尽的资源红利、搭配组合的团队玩法,都是挑战,虽偶有成效却始终难以重回本质,更遑论收效甚微的困境。

分级诊疗思路,真正强调的是与当地用户需求的关联,强调品效合一,包括先求效果,再谈品牌影响力,只能获得流量,没有真正解决医疗用户的需求痛点,来医院的流量只会越来越少。

其次,医疗服务品类背后的分化,大医院固然有其特有的优势,但其广泛推行仍存在极大难度。因为大医院把握的资源力量,要么是依据基层医疗的需求变化,要么是技术赋能,都是按照自身供给端的变化而推动的。

比如,华西医院把自己科室的业务骨干派往各个基层医疗做长期驻守,甚至将本部的教授派往基层医疗帮助建立学科亚专业,管理、硬件都参照本部,服务当地人民,疑难杂症还可以远程会诊,可以说分级诊疗做的风生水起。但事实上,华西医院是遵循自己医院原有组织架构、管理、硬件都参照本部先入为主的做法,对更多投入与产出要求能够对等,其效果远大于赋能基层医疗的帮助,之所以“下沉基层”这条路走得被动也艰难,问题症结恰恰是下沉基层医疗并没有形成分级诊疗新的秩序,实在是“船大难掉头”。因为从医疗服务品类分化中,就能发现和判断很多医疗需求服务的价值机会,它不再是灵光一闪,而是能够系统性地梳理、推演。这背后不光是基层医疗要做的,也是大医院要做的。

再者,如果把分级诊疗对医疗用户的需求,简单按照“是否即时需求”“看病贵还是难”两条坐标轴,划分成一个四象限矩阵,像家庭医生签约、基层首诊、多项分级诊疗配套管理的保障政策,都各有对应的象限归属。但从近期的分级诊疗进展的举动看,能多大程度上让基层医疗场景受益,?在即时需求便捷化象限尚未有体现,只是在“即时需求-便捷化”场景下,累计的分级诊疗供应链经验而已。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分级诊疗,基层医疗,医疗机构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