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形成管理闭环 扎紧新冠疫情防控篱笆墙

2020-09-22 17:08 张斯文 / 健康界

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制度和防控措施,才能扎紧院感防控的篱笆墙,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医疗机构在后疫情时代健康、长足发展。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下称浙大二院)院长王伟林的记忆里,8月4日很难忘。

当天一名拟在医院眼科中心进行手术的患者,术前检测新冠肺炎抗体IgM阳性。得知这一情况后,院领导连夜组织应对,3个小时就通过医院监控录像找到了与该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并进行列表,第一时间对眼科中心463名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同时对眼科中心的整栋楼进行重点消毒……

教科书一般的应对后,8月5日10点浙大二院眼科中心诊疗工作恢复。

2020年,突然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医疗机构都在不断的摸索、强化防控措施,巩固抗疫成果。在日前举办的“第九届海峡两岸医院院长论坛”之分论坛一上,“院感防控”这一关键词让不少医院管理者打开了话匣子。

遭遇突击战 院感防控问题凸显

“对于院感防控的重视程度不够。”是上海市肺科医院院长艾开兴在抗疫初期的最深刻体验。

“尽管经历了SARS的洗礼,但在新冠肺炎暴发前,对于院感的意识和重视程度是全社会和全方位的不够。”艾开兴认为,这其中很大的问题来自于“人”。

部分医务人员对于感染防控措施的依从性、执行性不够到位。百姓更是没有意识到需要参与患者的安全行动中”。这就导致医疗机构在病人管理、陪客的管理、医院的探视管理过程中存在感染防控的缺陷。

此外,医院内部一些院感部门的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到位也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很多医院院感管理部门不是独立设置的,有的放在医务处,有的放在护理部。这种管理设置无疑削弱了院感部门的存在感。就人员而言,大多数都是感染和重症科室的医生兼职兼配的,预防医学和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比较缺乏。

根基没有筑牢,直接影响感染防控制度、预案的完善和执行。“真正发现问题时,才发现很多预案都停留在了文字上,是执行不下去的。”艾开兴直言。

对于防护物资的调度也是抗疫过程中艾开兴牵挂的问题。

“大家都很关注医院的运营管理,但在应急物资的储备方面却缺少一些规划与认识,甚至没有相关的计划、方案。”艾开兴说。“日常医院的采购是比较单一的,要满足日常的医疗工作,而在防护规格提高后,其他物品的采购就很容易出现问题,而医疗物资的采购一旦出现问题,单一的医疗机构去寻求社会各界的调度帮助是乏力的。”

院内的疫情防控工作预案我们还没有完全的形成;一把手在落实应急管理和保障方面还不是非常到位,没有形成非常好的督导机制……如今再次回忆起抗疫的至暗时刻,艾开兴始终记得期间发现的不足,“大家都认为这样大的疫情是很少发生的,多少年不遇的,所以觉着这些问题落实不到位不要紧,其实很危险。”

这也是疫情发生后,在主管部门领导下艾开兴带领上海市肺科医院不断努力优化的工作。

打赢阻击战 还靠“硬件”不断完善

在防控新冠肺炎过程中,医疗机构中发热门诊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SARS之后,我们国家对于医院发热门诊的建设进行了规范,但近些年疫情很少出现,所以不少发热门诊并不能真正意义上满足标准和规范。”山西省人民医院院长李荣山介绍说。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科大附一院)执行院长刘连新在会上分享说,医院发热门诊的设置通常都是三区两通道加上相对宽敞的空间,满足发热患者检查检验需求。

刘连新介绍说,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科大附一院对发热门诊进行了闭环管理,规范了工作流程,一旦医护人员在预约分诊过程中发现了发热患者就会及时与发热门诊进行对接,这种预检分诊的前置对于保障医院平战结合下的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在管理上,中科大附一院发热门诊主要由分管医疗的院长或分管门急诊的院长负责,由医务处和医院感染办公室牵头,在大内科系统进行轮替出诊。

疫情发生后,对于完善疑似、发热病人的管理,山西省人民医院的动作不可为不快。

 “我们专门腾出一栋楼来用于疑似病人及发热病人的收治。”李荣山介绍说,每天早上我们第一件事就汇报疑似病人的情况,即便如今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之后,医院仍旧坚持一三五召开疫情防控协调会,到目前为止,医院一共召开了118次专题专班会。

经历此次“战疫”,李荣山规划未来要更加完善发热门诊建设,加强院感人才培养,严格落实工作流程,有效降低院感防控的风险。此外,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让患者能够用信息化解决问题,避免交叉感染。

作为一家有151年历史的品牌老院,浙大二院的发热门诊在疫情期间接诊了2万余人。面对不小的诊疗量,为了做好疫情防控,浙大二院在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率先成立了督察组、捐赠组、宣传组、专家组、信息汇报组、考核考勤组、生活保障和家庭关怀组、 医疗设备与后勤物资保障组、消毒隔离与行医过程的院感防控组、以及居家监控与流行病学调查组等十大功能小组;建立新冠疫情防控预案“一周一策”“一事一策”机制;同时提出两个全面即“全员防控”“全空间防控”,“严防死守”全面保障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安全。

平战结合 健全体系谋长久发展

随着疫情防控逐步进入常态化,医疗机构也在探索在平战结合时代如何长足发展。

尽管国内疫情已经得到遏制,浙大二院依旧根据疫情形势动态发布疫情信息,动态更新防控指南。同时,配合复工复产,实行一周一策、一事一策,积极与全球共享“浙二经验”,医院编纂的《新冠疫情爆发下的医院应对策略指南》已被翻译成28种语言在全球发布。

上海市则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作为了抓手。

不久前,上海召开了公共卫生建设大会并且发文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艾开兴在会上介绍说。

站在一名临床医生的角度,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学中心执行长余明治认为,防御作战体系的建设以及超前的部署是台湾这次将新冠肺炎“控制得不错”的主要原因。

据余明治介绍,早前台湾就建立一个完善的传染病防治医疗网,根据当地医疗环境划分成6大医疗区域,形成医疗应变网络。每个区域内有用于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医院,这些医院有安全储备范围内的储备物资,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后疫情时代,医疗机构的长远发展,台北医学大学万芳医学中心医疗副院长陈作孝表示,医院会通过一些智能的管理平台做好指标的及时监控,提升医院管理效力。

诚如王伟林院长所说,在整个疫情防控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制度和防控措施,才能扎紧院感防控的篱笆墙,也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医疗机构在后疫情时代健康、长足发展。

分论坛由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姜杰院长与浙大二院滨江院区马岳峰副院长共同主持。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院感,发热门诊,浙大二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