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中国医改“走老路”还是“建新路”?

2020
09/18

+
分享
评论
唐长冬(特约) / 健康界
A-
A+

后疫情时代医疗改革的方向不是重回政府主导的公立医院做大做强做规模的“老路”,而是让医疗市场中更多的资源配置加入到医疗行业里,以此降低医疗行业运行成本。

2020年一场疫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们对医疗改革的认知。

越来越多的“医疗市场化改革过头了”、“医改方向错了、失败了”以及“公立医院做大做强”的声音在媒体和社会上层出不穷。当看到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舆论导向时,笔者不禁感到诧异。疫情的到来不是偶然,更是长期历史周期律发展的必然。

对于疫情而言,只要处于可控状态,都说明政府对于医疗资源配置和改革的成果有效。试想一下,1918年全球流感大流行是什么结果?2003年面对非典是怎样的举措?正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那样,“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内用1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用2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进而又接连打了几场局部地区聚集性疫情歼灭战,夺取了全国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

一场疫情并不代表医疗健康领域的全部,也无法从根源上改变医疗现状,更不可能去否定十年来新医改的成就。疫情的发生不能证明医疗行业出现的问题根源在市场,也不能将老百姓看病难与贵归咎于市场,这就提出要重回政府主导的计划经济道路。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比政府高,这是经济学领域的基本原理,我国四十余年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足以说明一切。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五大目标是党的十九大报告重要内容,为什么其他领域都可以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到了医疗行业就不灵了,非要政府主导?医疗和其他民生领域的大事一样都有很强的刚性需求,价格高也罢、低也罢,饭总是要吃的,学总是要上的,病总是要看的,房子总是要住的。

刚性需求决定了消费者在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讨价还价能力肯定也是不足的,而且老百姓的期望值、需求意愿往往超出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医疗行业往往都是人命关天,更是如此。过高的医疗费用、医疗需求和医疗资源寄托于政府承担和主导,压垮的不仅仅是政府财政能力,更拖累着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进度。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政府和市场的界限在于产品和行业的经济学属性决定,只有在垄断、公共产品以及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的领域才需要更多的政府干预。显而易见,医疗行业不存在绝对垄断的问题,也不是单纯的公共产品提供,不可能脱离社会和市场独立存在。特别是当医药企业、设备供货商、服务外包等一系列相关联行业、产业均是完全市场化的同时,医疗行业由政府主导更是造成新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权力寻租。

另外,医疗服务不是公共产品免费向老百姓提供,除去类似疫情这样的重大事件、事故和急诊,医院不可能像街道马路一样让市民随意行走,医院完全有权力要求患者必须遵守医院秩序,并拒绝向不遵守规则和支付费用的患者看病,即使很多人认为这可能不道德,但无法否认这是正确的。

其实,行业内都明白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因素在于信息不对称,药械供货商比患者更了解药物、耗材的效力和成本,医生比病人更了解治疗和手术的实际费用。这也是为什么医疗行业“熟人经济”更为盛行的原因。信息不对称会被供货商利用而造成价格虚高,特别是新特药等领域,因为政府面对新生事物也会处于一个信息采集、分析的过程,同样面对信息部队称的问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疗,市场,政府,疫情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