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滥用越发严重,迫在眉睫的科学化管理该这样出手
抗菌药物滥用不仅造成了医药资源的浪费,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临床结果,加重社会经济负担。
越来越严重的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紧迫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人类面临着重返没有抗生素可用的风险。这不仅造成了医药资源的浪费,还可能进一步恶化临床结果,加重社会经济负担。
整治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迫在眉睫。国外临床研究证实,通过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AMS)实践,即通过行政管控、院感参与、临床专家等支撑体系建设,对院内抗菌药物进行科学化的“选、管、用”,确保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能得到最佳治疗方案,从而进一步优化临床结果。
在我国,如何进一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遏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多数医院在积极探索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抗菌药物暴露,进而减少艰难梭菌等抗生素相关的二重感染,延缓或遏制细菌耐药性的发生,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住院费用。
事实上,我国的抗菌药物整治工作已开展了第十个年头,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细菌耐药问题方面,2011年4月和2016年8月,原卫生部办公厅分别发布《关于做好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和《关于印发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 2016-2020 年)的通知》,力求通过完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成立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小组、加强临床药师服务工作、建设个体化药物治疗实验室等方式,促进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并探索了长效管理模式。
抗菌药物科学管理的定义为“采用最佳的抗感染治疗的药物选择、剂量和用药时间,以期达到临床治疗或感染预防的最佳结果并最大可能减少患者的药物毒性和降低耐药的产生”。抗菌药物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应用是保障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但是,临床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无指征预防或治疗用药、无指征超说明书用药、不规范联合用药及用药疗程盲目延迟等情况,滥用抗菌药物将导致医疗机构细菌耐药现象日趋严重、患者住院时间及经济负担增加。所以,如何践行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从而改变目前的现状呢?
在具体的医院管理中,单靠某个部门对抗菌药物进行管控效果一般,而在一些医院多部门联合组建AMS团队是目前探索中效果明显的模式。这包括院领导、医务、质控、院感、抗感染、药学和微生物专家和信息科等多部门,共同承担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任务、管理要求和质控指标,完善合作机制,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首先,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等文件。从院领导层面定期召开抗菌药物管理会议,明确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要求和质控指标,作为医院加强抗菌药物管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制度和准则,督促各部门严格落实管理要求。
其次,从院感部门完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细菌耐药监测;每季度发布细菌耐药监测报告,通过加强全院控制感染的环节管理,如手卫生管理、加强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和耐药菌防控等综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过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