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设备领域迎来全球变局,跨国企业竞争的“中国战术”
“强强联合”已成放疗设备企业的生存法则。
智能时代,数字医疗和整合型医疗已成为趋势,单凭一家企业提供肿瘤救治的完整解决方案已不现实,“强强联合”或成为生存法则。
2020年8月2日,西门子医疗(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代码:SHL)和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VAR)宣布,双方已签订协议,西门子医疗将以每股177.50美元现金收购瓦里安医疗系统公司的所有股份,折合收购总价约164亿美元。
164亿美元的价格不仅刷新了今年以来医疗领域并购案的最大交易金额,同时也是整个西门子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收购案,对瓦里安的收购预计将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
有业内人士表示,肿瘤治疗的关键是放疗,瓦里安占有50%的放疗市场,西门子拿下瓦里安,就等于拿下了一半的放疗市场。在收购瓦里安后,西门子医疗将有望在营收排名上进入全球医疗器械公司前三名。
那么,这样的结合将如何改变放疗设备市场的竞争格局,跨国巨头又将采取哪些不同的策略,来瓜分中国这一国产率最低的高端医用设备市场?
成为“一家人”
西门子医疗方面表示,瓦里安是癌症关护的全球领导者,特别是在放射肿瘤学和相关软件领域拥有创新的解决方案。瓦里安在多学科综合癌症护理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使公司在过去七十年中始终处于创新的前沿。因此,瓦里安可以和西门子医疗在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和介入治疗等领域实现理想互补。
西门子医疗全球首席执行官Bernd Montag博士表示:“两家业界领先公司的强强联合,使我们一步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方面推动公司抗癌业务的飞跃,另一方面提升公司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整体影响力。”
同时,瓦里安官方也表示,创建领先的数字医疗保健平台,整合真实世界的临床证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合并后的公司将以软件、数据和技术带来颠覆性的癌症治疗解决方案。
瓦里安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思韬(Dow Wilson)表示:“西门子医疗在检测和诊断方面的创新领导地位将使我们参与到抗癌的第一战线,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服务。”
实际上,西门子医疗和瓦里安早就已经有了十余年的合作基础。据了解,瓦里安与西门子医疗早在2012年就有过接触,当时双方签订协议,在影像引导的放疗与放射外科癌症治疗展开合作,开发能够连接彼此产品的软件接口,在全球范围就放射肿瘤业务展开互惠式营销和代理。
2017年,据路透社报道,时任西门子首席财务官的Ralf Thomas曾透露过,考虑把旗下营收规模150亿美元的医疗保健业务Siemens Healthineers反向收购一家已上市的竞争对手,作为将该业务上市的一项替代方案。当时Thomas并未透露西门子的具体选项。但后续有两位熟悉西门子的投行人士在采访中提到了美国医疗器械制造商瓦里安Varian Medical Systems,是Healthineers始终关注的合作伙伴。消息发布当日,瓦里安医疗的股票市值上涨了1.2%。
3年后,西门子医疗趁着这次新冠疫情,真的收购了瓦里安医疗。彭博社报道中提到,犹记得西门子医疗首席执行官恩德·蒙塔格在2019年年底说的那句话:“下一次的收购行动一定会是‘就地取材’,我们不可能去做心脏起搏器之类的产品,这显然不适合我们公司整体的产品组合。”
十余年的合作都为今时收购埋下了伏笔。但也必须承认,一边是急需在放疗设备方面增强临床救治能力的西门子医疗,一边是从2017年就开始试图跳出单一业务困境的瓦里安医疗,他们都有着强劲业绩增长的需求,可见,携手去攻下更广阔的放疗市场,不失为一项明智的选择。
放疗设备市场暗流涌动
有投资人做过这样的估算:从业务融合后的体量来看,西门子医疗145亿欧元收入,瓦里安31亿美元,合计粗算规模达到200亿美元。全球第一大医疗器械公司美敦力(MDT)2019年收入305亿美元,第二大医疗器械公司强生(JNJ)去年实现营收259亿美元,第三大医疗器械公司雅培(ABT)同年实现营收199亿美元。
因此,收购瓦里安后,西门子医疗有望超过雅培,成为第三大器械公司。同时,在影像等大型医疗设备领域,西门子医疗有望成为体量比GE稍大的行业龙头。
犹记得并购浪潮最高峰的2015年,医疗行业整合加速,彼时的美敦力,就曾以429亿美元的天价吃下柯惠医疗。该笔并购案至今仍是医疗行业的纪录保持者。
而西门子医疗的老对手飞利浦医疗科技也已经在两年之内连续收购了VitalHealth、Volcano、Forecare、EPD、Spectranetics、RDT等包括介入治疗、成像系统、健康管理在内的一系列供应商。
竞争格局演变至今,单从医疗设备的竞争梯队来看,瓦里安、医科达、安科锐等综合实力将要进行重新估算。值得一提的是,瓦里安医疗被收购的新闻甚至让人对排在第二的放疗龙头医科达的走向充满好奇和想象。有人猜测飞利浦也许会与医科达进行深度联手。
这样的猜测不无缘由。早在2019年1月17日,飞利浦就与医科达签署了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针对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聚焦肿瘤精准放疗进行合作。
类似的合作和收购,都离不开业务间的补充。例如西门子医疗与瓦里安的结合,不仅可以在AI数字和智能化医疗方面发力,还能共享经销商。
而这两点,恰是各大医疗设备企业近年来的发展重点。
可以发现,为开拓中国市场,医疗设备企业具体战术各不相同。有的会与高值耗材企业一起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有的会侧重于治疗的全链条。如何为基层群众提供便利的,有专业性的放疗方案成为这类跨国企业的目标。这其中,GE就显得较为特殊,也有着更大的决心,他们甚至打出全流程“国产化”来站稳中国市场。
补足中外放疗差距
根据西门子医疗在2019年财报中的预估,得益于全球人口老龄化,全球肿瘤患者数量将从2010年的1400万上升至2030年的2500万,肿瘤治疗的市场规模届时将达到200亿美元。
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放疗是很重要的手段,几乎可以用于所有的癌症。瓦里安在年报中也同样预计,占据肿瘤治疗市场半壁江山的放疗市场未来的年复合增长率将稳定在6%至10%之间。
截至2020年5月,根据PTCOG官网统计,全球共有98家已运营的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其中质子治疗中心86家,重离子治疗中心6家,质子/重离子治疗中心6家。按地域划分,北美共有37家中心(均位于美国),欧洲33家,亚洲28家(中国4家),非洲、大洋洲暂无。
2019年至今共有16家新开业的质子治疗中心,其中就有新开业的“中国武威重离子治疗中心”。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中国癌症新增患者每年约380万,5年生存率仅为40.5%,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的原因之一是放疗在中国可及性仅为23%。提升放疗可及性所面临的的挑战除了设备的普及困难之外就是专业医技人员的严重匮乏。
虽然放疗空间大,但中国高校开设放射医学物理专业的不超过5个,这大大限制了中国放疗的发展。根据《2019年中国大陆地区放疗人员和设备基本情况调查研究》显示,2018年度全国每百万人口放疗设备(1.5台)仍低于WHO的要求(2~4台),更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每百万人口6~12台的水平。
对于中国本土企业来说,仍面临的形势依旧严峻。从医疗器械细分领域来看,我国中低端的医疗设备占比最大,高值耗材、IVD领域我国占比仅为20%和11%,高端的放疗设备占比更低,相比全球差距相对较大。因此,加强创新研发,打破外资垄断已经刻不容缓,但这同样也是机遇。
(本文综编自亿欧、长江商报、蓝鲸财经、彭博社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