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巅峰对话

2020
08/08

+
分享
评论
黄美清 / 健康界
A-
A+

汇聚平台力量,关注“健康”梦想!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医疗大健康产业价值凸显。如何提速生物技术创新、提升医疗健康水平、加速大健康产业发展?

8月8日,在高瓴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百济神州创始人王晓东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Mayo Clinic国际部总裁G. Anton Decker先生,与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先生,产学研医代表聚首,展开了一场后疫情时代健康产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巅峰对话。

(从左至右分别为:G. Anton Decker、王晓东、王辰、张文宏、易诺青)

作为国内呼吸医学界的领军者,王辰院士在峰会致辞中表达了对医疗和大健康产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此次疫情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健康事业是关乎民生福祉、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稳定的主流社会事业。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相对于衣食住行等消费增长,健康相关的产业增长空间是巨大的,完全称得上是‘未来的第一大产业’。”王辰院士表示。

疫情也并未阻断健康产业的跨国交流合作。通过越洋视频连线,美国的Mayo Clinic国际部总裁G. Anton Decker表示,在当下情况下,更要加强全球医产学研联动。

“我们的研究者,包括病毒学家、微生物学家、传染病专家以及重症专科医师,每天要从全世界各地了解到不同信息,对新冠病毒展开科学研究,在应对新冠疫情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全球通力合作。”

实际上,新冠疫情的爆发,也客观上加速了产学研医之间的深度融合。“今天健康产业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像当年信息产业爆发前夜一样,上下游之间正在发生越来越强烈的耦合效应,通过产学研医通力合作,构建一体化创新生态,将大大降低整个行业的创新成本,加速药物和医疗器械研发的迭代速度,创造巨大的增量价值。”作为HCare峰会的主办方,高瓴联席首席投资官、合伙人易诺青表达了对全球医产学研融合的期待。

共议全球新冠疫情最新进展

王辰院士表示,新冠疫情不会很快过去,未来的风险依然很大。“不同病毒株不断的进化和变异,其传播性和致病性发生动态变化,加上各株在传播中所遇到的隔离等社会干预、疫苗等科技干预不同,每个病毒株及其所致疫情的‘命运’会大不相同,使得预判疫情的难度极大,精确预测几近不能。”

对于公众关心的“疫情是否会在秋冬季节卷土重来”,张文宏教授认为,所谓的秋冬第二波疫情,是以第一波的结束为标志的,现在全球范围内第一波并没有结束,所以,“第二波疫情”目前还是伪命题。他也同时强调,“得益于比较完整的抗疫策略体系,中国最差的时刻已经过去。”

与会嘉宾也对人类终将战胜病毒表达了乐观的共识。“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如果回望过去30多年,人类基本上已经征服了三种非常重要的病毒,乙肝、HIV、丙肝。人类科学研究的能力,整个社会对新冠病毒的重视程度,必将促使科学家们能够做出疫苗,找到高效的治疗方法。”王晓东院士表示。

在新冠治疗性特效药短期很难出现的情况下,疫苗就成为最好的解决方案。作为此次主论坛一个重要环节,多年深研医药健康产业的易诺青,还分享了高瓴对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的研究。

他梳理了新冠疫苗研发的五大类技术路线——分别是灭活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核酸疫苗(包括mRNA和DNA疫苗)以及减毒疫苗——又以代表公司为例,介绍了各条路线的最新进展。

其中,mRNA疫苗方面,全球第一个进入III期临床的美国生物制药公司莫德纳 ( Moderna),国内进度最快的苏州艾博生物(Abogen),腺病毒载体疫苗的代表企业康希诺生物,以及重组蛋白疫苗的代表企业三叶草生物,此次都参加了HCare全球健康产业峰会,并在“新冠治疗性抗体及疫苗分论坛”现身说法,分享各自研发进展。

公开资料显示,基于在生物医药创新产业的长期深耕,高瓴多年来投资了多家新冠疫苗研发的前沿企业,除了Moderna、三叶草生物,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开发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的君实生物也将出席“新冠治疗性抗体及疫苗分论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论坛召开前,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刚刚成立。王辰院士作为医学中心的主任,被寄予厚望。他也在论坛现场表示,中心的成立是推动国家呼吸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中心将通过发展呼吸学科,来提高防治包括新冠在内的呼吸病的水平。

医产研融合新生态

“做临床的,做研究的,做产业的,应该通过跨行业交融,形成雄浑的交响乐。”王辰院士表示。

张文宏也认为,许多临床问题,从前端的基础研究,再到临床研究,再到产品出来,都需要创新和跨行业融合才能解决。

“未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相当多的疾病,都会对健康产业有一个期待。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王晓东院士们从医疗和科研前端走到后端,根据临床的需求来设计产品,也期待王辰院士主导的国家呼吸医学中心,能与整个临床网络融合在一起,为所有的科学家、产业进行赋能。”张文宏表示。

除了从医疗端到科研端,再到产业端的纵向交融,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科研端与科研端、产业端与产业端之间的横向交流也非常重要。

在接下来的三天里,来自全球产业界和医疗界的与会嘉宾,将主要围绕全球新冠疫苗及治疗性抗体研发进展、细胞治疗前沿及进展、孤儿药研发创新和市场准入、临床研究创新实践、基因治疗领域的机遇及挑战、RNA和mRNA疗法从罕见病到大适应症的拓展、心血管介入器械与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等全球医疗健康行业最前沿的方向,展开对话与交流。

“我们希望汇聚平台的力量,关注健康领域每一个科学家、医生、患者、创业者的梦想、需求、向往,关注全球健康产业的生态繁荣,万物生长。”易诺青表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产业,健康,全球,疫苗,院士,张文宏,王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