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答卷,做计划!国务院官宣下半年医改“KPI”

2020
07/28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A-
A+

如何继续深化医改,成了各地卫生健康系统需要考量的问题。

疫情让我国各级医疗机构经历一次大考。如今,疫情影响正在慢慢消退,如何继续深化医改,成了各地卫生健康系统需要考量的问题。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7月28日上午10时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请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王贺胜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医疗保障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深化医改2020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有关情况。

上半年的医改答卷:降药价、强基层、缓解看病难

会上,王贺胜表示,2019年,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医改决策部署,坚持预防为主,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推动医改取得新成效。

一是以治病为中心正在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启动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聚焦健康主要影响因素、突出问题和重点人群,组织推进15个专项行动。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序推进重大疾病防治,国家癌症筛查项目覆盖184万人,职业病监测病种扩大到28种。进一步规范预防接种管理,逐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二是看病难问题得到持续缓解。启动实施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河北等8个省区开展试点建设。规范推进医联体建设,开展城市医联体网格化管理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持续提高基层服务能力,300家县级医院成为能力建设“标杆”,616家机构达到社区医院标准。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55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9100多家医院开展远程医疗。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三级医院预约诊疗率超过50%,超过1200家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办医,在10个城市开展促进诊所发展试点。

三是看病贵问题取得重要突破。逐步推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25个中选药品价格较2018年最低价平均降幅59%。持续减轻药品耗材费用负担,17种医保谈判抗癌药医保报销52亿元,96万人次受益。强化基本药物配备,完善药品审评审批,持续规范药品流通,加强药品供应保障,印发33个鼓励仿制药品目录。调整优化国家医保目录,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

图源:图虫创意

四是医疗卫生体系运行效率持续提高。持续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开展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99.8%的医院数据质量符合要求。逐步强化综合监管,采取“双随机”方式抽查38.6万家单位。开展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医药领域价格监管和反垄断执法。

五是相关工作统筹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健康扶贫工作,组织1000余家三级医院帮扶1173家贫困县医院。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提升500家县级中医医院能力。构建道地药材质量保障体系,对59个中成药大品种和101个中药饮片开展生产全链条质量追溯。不断深化医学教育改革,优化医学专业结构,多途径培养全科医生4.6万名。

下半年医改重点:补公卫短板、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加速

公卫:今年用于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建设的中央预算投资总量是去年两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司司长欧晓理在会上介绍,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公共卫生相关项目建设的投资总量是去年的两倍,缩减了其他的一些专项,集中支持公共卫生领域的建设。

“未来一段时间将重点通过加强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强化七项能力,完善三个保障。”欧晓理表示,七项能力包括:强化发热门诊的接诊能力;强化可转换传染病区的收治能力;强化可转换ICU的救治能力;强化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强化传染病的检测能力;强化医疗废弃物的处置能力;强化应急救援能力。

另外,要完善三个保障:一是完善重大疫情救治保障,支持每个省份改造升级1至3所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承担危重患者救治和重要医疗设备储备任务;二是应急医疗物资保障,引导医疗机构做好医用口罩、防护服、防护眼罩等储备,提升有效抵御第一波需求冲击的能力;三是应急医疗物资启用预案保障,要求各地全面掌握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应急设施分布图和启用的次序表。

医疗保障制度:明确的“1+4+2”框架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先介绍,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首批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之一,是对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重要的顶层设计。

作为首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文件,《意见》的出台是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指导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于今后较长时间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医保局将把贯彻意见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特别是按照《意见》明确的“1+4+2”框架,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任务。具体包括明确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保制度体系。健全四大机制,即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加强两个支撑,即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

结合今年医改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国家医保局将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重点做好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等工作,同时抓好打赢医保扶贫攻坚战、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优化公共管理服务、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重点任务。

医疗资源:8省区试点建设,区域医疗中心十个建设方案已获批

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上供给不足、分布不均衡,是我国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也是造成很多患者跨区域就医、增加医疗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决定开展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

2019年,经中央深改委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联合印发了《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在北京、上海等医疗资源相对富集的地方选择一批优质医疗机构,通过建设分中心或者分支机构,促进医师多点执业等多种方式,在患者流出多、优质医疗资源相对比较薄弱的八个省区,即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作为试点省,建设区域医疗中心。

欧晓理透露,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推进,已批复10个项目建设方案。

常态化疫情防控:做好秋冬季准备

熊先军表示,国家医保局从以下三方面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出台“两个确保”的政策。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对承担新冠肺炎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拨付专项资金,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并及时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截止7月1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13.5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8.47亿元,医保支付12.32亿元,支付比例达到67%。

二是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及时办、不见面办、便民办、延期办、放心办”的“五个办”医保经办服务,将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实行长处方政策。

三是支持复工复产。各地可从2月起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减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预计可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以上。

下一步,国家医保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结算清算,不留后账。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组织参保地核实并进行全国清算。二是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对疫情期间出台的“互联网+医保”、长处方等便民措施,使它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三是加强形势分析与研判。压实基金管理责任,做好基金运行监测分析。积极支持医疗机构渡过难关。

在秋冬季疫情防控中,王贺胜表示,一定要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和家庭“四方责任”,严格落实“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常态化防控要求,结合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的季节特点,研究制定加强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具体措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举措,遏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区域医疗中心,清算,基金管理,疫情防控,公共卫生,中医药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