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的关键“武器”——核酸检测的作用怎样最大化
对于任何传染病的防控,早期快速识别感染患者是防止传染蔓延的重中之重。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中,从一开始的检测不足,到检测方式升级,再到大规模人群检测,核酸检测成了一件关键“武器”。
在具体实施中,如何通过新冠病毒筛查快速追踪传染途径从而阻断病毒传播?如何让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最大价值?
7月24日,2020健康界峰会国际新医疗板块特别策划了一场针对核酸检测的论坛:核酸检测在疫情防控中的价值和应用。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胡必杰和美国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病理和检验医学主任Dr. David Frishberg分别带来了他们的实战经验和见解。本次论坛由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主持。
不断创新筛查方式,迅速追踪感染途径
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组专家胡必杰介绍,最开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使用的检测方式是二代基因测序,“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检测,但灵敏度不够。”
在不断地发现问题并改进筛查方式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新冠病毒检测方法“走上正轨”。
在这一基础上,针对具有发热、咳嗽症状的疑似感染者,所有肺炎患者,需要医生高风险操作的患者,如做气管镜的患者,全部住院患者和陪护家属以及所有医务人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逐一进行了核酸检测,筛查感染者,确保了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胡必杰认为,进行全院大规模检测不仅是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目的,更是出于疫情防控的目的。
快速高效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在中国控制住疫情后,美国疫情逐步恶化。加州作为美国疫情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疫情之初,也经历过防护设备、检测试剂不足等问题。位于加州洛杉矶的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却能快速高效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西达赛奈医疗中心病理和检验医学主任Dr. David Frishberg表示,到2020年3月1日,美国都几乎没有生产商可以开发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当时美国各家医院都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西达赛奈医疗中心没有“坐以待毙”。
3月5日,他们与新加坡一家检测试剂盒生产商合作。
3月9日,达成协议后,西达赛奈医疗中心得以有了检测试剂盒供应。
3月11日,西达赛奈医疗中心重新建立了生物学实验室,专门用于处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Dr. David Frishberg透露,现在他们每天处理1.5万余份样本,已累计处理超过100万份样本。除了提升处理样本能力,西达赛奈医疗中心还扩大了核酸检测的应用范围,即从最初仅用于筛查新冠肺炎疑似感染患者,到现在用于检测急诊科患者、手术前患者、ICU住院患者以及医护人员和社区居民等。
Dr. David Frishberg认为,根据核酸检测的结果可以推测民众对健康管理的接受度,可以评估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以及更需要普及防控知识的人群。
后疫情时期,如何将核酸检测的作用最大化?
扫描下图中二维码,观看论坛视频,揭晓答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