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这家医院的癌症诊疗服务反而增长了?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逐步进入平稳轨道,新冠患者人数大幅减少,但医护人员和医院的压力并未减小。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医院的常规医疗服务因暂停而导致大量非新冠患者积压。如何才能找到疫情防控和常规医疗二者之间的平衡点,确保所有患者都能顺利就医呢?
7月23日,在2020健康界峰会国际新医疗板块的第四场分论坛——疫情防控对常规医疗服务的影响上,三位嘉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希尔曼癌症中心主任Dr. Robert Ferris和武汉市血透质控中心主任熊飞就此提出了他们的见解。
疫情应对中探索出的华西经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副院长曾勇表示,面对常规门诊患者的大幅下降,医疗资源的短缺,医疗收入的减少,医护人员感染风险的增加等挑战,华西医院坚持把防控放在第一位,积极进行人员调整,灵活分配考核员工,而不是以常规的考核方式来作医务人员的绩效评定。虽然医疗收入大幅减少,华西医院仍然保证了员工待遇。同时全院动员,积极做好了人员储备培训,加强了工作人员防护知识,发挥了远程人性化诊疗模式的优势。
别慌,肿瘤患者这样应对疫情影响
与华西医院不同的是,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希尔曼癌症中心主任Dr. Robert Ferris给出了不同见解。他指出,疫情时期,未及时诊断治疗的肿瘤患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尤其是结肠癌和乳腺癌患者。肿瘤患者在疫情当前更应该加强营养加强免疫力,增强自我防护意识,若因发热去医院就诊,需仔细阅读当地卫生部门公布的发热门诊单位。同时,医院要合理利用远程医疗手段,减少医院就诊人数压力。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在疫情期间利用远程医疗手段和分流手段,不仅提前恢复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还使得疫情期间问诊人数比平时还多了10%左右。
多方合作,保障疫情下的血液透析有序进行
武汉市血透质控中心主任熊飞却认为,面对疫情,首先要保障的就是通过资源的调配和患者的管理,通过技术手段来满足血透患者的就医需求。加强医护、病患、医院三者之间的沟通合作,以及定点医院之间密切配合;设立病患沟通中心,从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同时完善资源调配,加强有效准确的数据收集;坚持每日汇总工作量报表,申报疑似病例并上报到指挥部。
对于如何在常规医疗服务和疫情防控之间把握平衡,曾勇再次强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救治非新冠急重症患者一样重要,都是在挽救病患的生命。有关部门、医院要积极应对挑战,坚持创新,一定要做到统筹兼顾,不能顾此失彼,绝不能因为疫情,就对非新冠患者的救治按下“暂停键”。
想了解各位嘉宾分享的更多干货,扫描下方图中二维码观看论坛全程视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