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的居家健康管理,不能“虎头蛇尾”
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国家有序有步骤地转入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建设。
但目前新冠疫情的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国外上总感染人数仍然在持续、快速增加,国内仍然有一些区域性的爆发,“外防输入、内防扩散” 的任务依然繁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与经济建设兼顾的后“疫情”时代,大家仍然要积极开展自我健康管理,以达到防“疫”、促健康的目的。
一、继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在新冠疫情期间,为有效防控新冠疫情的传播和感染,大家养成了很多非常良好的卫生习惯。疫情虽然缓解了,但好的卫生习惯需要继续坚持。
(1)戴口罩
对于通过空气、飞沫途径进行传播的传染性疾病,戴口罩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疫情期间在公共场合人人佩戴口罩,是我国能快速、有效遏制新冠疫情的宝贵经验之一。据环球时报报道,直到今年6月份,美国研究人员才得出“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病毒人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这一“重大发现”!公共场合佩戴口罩这个观念,欧美国家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终于认识并认可了其价值。在疫情严重的部分欧美国家或地区,这个措施正在逐步落实或者强制要求。
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新冠疫情低风险地区的人群,口罩已经可以不用天天佩戴。但作为一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在特定场景或者特殊的人群,仍然建议佩戴口罩。
比如在冬春季节,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高发时节,作为预防措施,外出建议佩戴口罩。比如在公交车、地铁等相对密闭且人流量比较大的场合,也建议佩戴口罩。对于感冒、发烧或者传染性呼吸道疾病症状或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更要坚持佩戴口罩。大家在过去半年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与往年同期相比,自己和周围的人感冒少了很多!这其中的原因是多层次的,但公共场所佩戴口罩肯定是一个重要因素。
(2)勤洗手
勤洗手是一个良好的卫生习惯。洗手可以有效去除通过手接触到一些病菌,减少个体感染的机会。除了预防新冠病毒外,勤洗手还可以有效预防很多通过胃肠道感染的疾病。因此,大家在新冠疫情期间养成的勤洗手好习惯,需要继续保持。
(3)使用公筷公勺
与西方国家的分餐制不同,“围桌共食、相互夹菜”是我国百姓家庭就餐的主要方式。我们的这种方式增加了细菌、病毒在家庭成员之间传播的风险。特别是作为胃癌高风险因素之一的幽门螺杆菌,极易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播。因此,不仅在外聚餐,即使家庭用餐,也提倡使用公筷公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