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办医如何自救?围观全国拔尖医疗集团突围新思路 | 2020健康界峰会
疫情后期,在这场自救行动中,各社会办医突围方法迥异,路径不一。
新冠肺炎疫情的黑犀牛,重创了社会办医这片雪花。
抗疫进入胶着状态时,他们投入救援力量支援一线;疫情平稳阶段,他们顶着经济和防控压力,小心翼翼地复工。虽然疫情终将过去,但社会办医在经历了此番重创后,如何恢复元气?后疫情时期的社会办医该走向何方、如何发展?
在这场自救行动中,各社会办医突围方法迥异,路径不一。在7月21日下午举行的2020健康界云端峰会之健康新服务“社会办医:医疗集团集约化发展”主题论坛上,国内领先的医疗集团负责人就各家应对疫情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分享。
主持嘉宾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章滨云
抗疫,他们都做对了什么?
在疫情阻击战中,除公立医院的医护力量外,还有一支生力军,他们不招自来,踊跃请战,一样忘我地奋战在抗疫第一线。这支力量就是社会办医。
北京和睦家医院1月24日被北京卫生健康委指定为定点医院发热门诊,随后建立核酸实验室,参与近4万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弘慈医疗集团于1月23日派出一名院长,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抽调赴湖北前线的第一批医院感控专家,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随后,旗下的包钢三医院和中化二建医院的医护人员,分别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支援湖北的医疗队奔赴前线;在武汉方舱医院,也有弘慈医护人员的身影。
2020年元月,武汉疫情告急的时候,中美医疗集团快速反应,进行“医”“防”布控,既要保障到院区本部的安全防控,同时抽调最精锐的部队,去一线抗击疫情。
弘慈医疗集团董事、总经理李蜀光
正如弘慈医疗集团董事、总经理李蜀光所说,“疫情面前不分公私”,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队伍义无反顾地勇敢逆行。“我想这就是社会办医的担当。”
中美医疗集团行政总裁郭华伟
不论报酬不论安危,中美医疗集团行政总裁郭华伟带着她的团队承担起社会责任,坚守在一线,“我们的资源支援,我们的医疗救助,一时一刻也没有停止。”
疫后,他们经历了什么?
力量不足?学科建设差距大
和睦家北京区总经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
和睦家北京区总经理、北京和睦家医院院长盘仲莹坦言,真正面对疫情时,才深切感悟到学科发展和医疗团队的配合尤为重要。
从妇儿专科医院向综合医院发展的和睦家医院,尽管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但部分学科的发展还处在初始阶段。“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各学科的发展,跟公立医院还有很大差距。”
盘仲莹意识到,学科建设不足,是摆在包括和睦家在内的社会办医院的严峻挑战。“如果我们没有及时跟进学科建设,就没有充足的力量应对疫情。”
倒闭潮出现?经济压力大
受疫情影响,全国医疗服务机构服务量大幅下降,有公立医院降薪、停薪,也有非公立医疗机构倒闭。
李蜀光提到,疫情期间,弘慈医疗集团出现“三降两升”的运营情况,“三降”即就诊量大幅下降、住院人次大幅下降、收入锐减;“两升”即防控成本明显增加,运营成本明显增加。
以数据的方式表达,或许更为直观:1-5月份,弘慈医疗集团10家综合医院门诊,同比下降27.4%,住院人次下降28.3%,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0%。
社会办医自救行动
用团队力量,快速弥补学科不足
疫情期间,北京和睦家医院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包括医疗医务、护理院感、行政运营三线合力。值的一提的是,行政运营这条线将客户服务、市场部等力量同样纳入疫情防控小组。“抗击疫情并非医护的专属职责,需要同等重视医技、IT、行政、后勤、供应链……多部门能力才能顺利应对。”“在盘仲莹看来,没有超级的学科,只有超级的团队,“好团队的合作是最重要的。”
用精细化管理突围
疫情对医院运营带来很大冲击,弘慈医疗集团以“精细化运营”突围:
在管理上进行规范,以保障集团和各个医院的持续发展。
在运营上,从产品力和专科服务等方面发力,打造一流患者体验,解决效益问题,与此同时加快医院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通过信息化的运营来产生效益。
在运行效率上,一方面开展非常规时间运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一方面加强资源配置,解决“忙闲不均”的问题:集团把各种指标落实到科室,到个人,同时进行工作量公示,包括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等,在医院内部形成良性竞争;另一方面控制成本,通过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加强内审等方法,减少浪费。
从规模化扩张到结构式调整
恒康医疗集团副总裁聂晨
在恒康医疗集团副总裁聂晨看来,社会办医势必要进行规模扩展的,“医疗服务是需要多样性的。”而从追求规模扩张到聚焦结构调整是事物发展的必经之路,只有进行结构调整才能更理性化、系统化推动社会办医。
从规模扩张到结构调整,聂晨认为社会办医需要从四方面进行改变:
一是思想结构调整,社会效益是最大的经济效益,这一战略意识要执行到集团的每一个人。
二是完善组织架构,没有目标的管理就是“胡作非为”,权力要放在制度的笼子里边。
三是优化管理流程,治硬伤、补短板、定方向,细耕基层单位,并从在集团层面相互支持借鉴。
社会办医这样应对未来形势
下半年,所有医疗机构或又将迎来一场大考。
“流感季到来后,我们要如何及时区分各类患者,如何保障相对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吸取上半年抗击疫情的经验,盘仲莹决定加大招聘呼吸专业等专家,同时做好全体医护的防控培训,“利用这段时间,尽量弥补短板,以应对下半年的疫情形势。”
一方面抓紧时间补齐学科建设上的短板,一方面“准备好钱”。李蜀光提醒,社会办医在疫情期间一定要充足现金流,以保障医院的运营。
此次疫情也暴露出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上的一些弊端。郭华伟认为,“疾病预防,是医疗机构需要延伸的服务前端。”在她的规划中,要把医院作为“医防融合”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搭建与之匹配的专业性人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