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启示录 | 全功能紧急医学救援模式大练兵

2020
07/14

+
分享
评论
汪兆平 / 健康界
A-
A+
自2月4日,雷撼担任上海市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鄂领队,率领一支55名成员的队伍,百里驰援武汉。44天的日夜鏖战,救援队圆满完成使命,所有队员凯旋抵沪。

“全队到齐,安全顺利,平安归来,如释重负。”

3月18日晚11点半,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以下简称东方医院)副院长雷撼在自己的微信群里报完平安后,长舒了一口气。

从2月4日开始,雷撼就受命担任上海市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援鄂领队,率领一支53名成员的队伍,百里驰援武汉,经过44天的日夜鏖战,救援队圆满完成武汉抗疫使命,所有队员凯旋抵沪。

此次驰援武汉,东方医院救援队可谓战果累累,先后参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B两厅患者管理,累计收治患者533人,实现三个零(患者零死亡、零召回、医护零感染)的目标。

实践是检验能力最好的试金石,对于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而言,此次抗疫经历尤为珍贵,它将为这支久经考验的救援队补齐传染病救治的短板,促使其华丽转身为一支全功能国家紧急救援队。

厉兵秣马

作为一支国家级紧急医学队伍,上海市东方医院救援队有着异乎常人的敏感性。

2020年1月23日,武汉正式实施封城,远在800公里之外的上海东方医院就同步开始启动紧急医学救援集结演习工作。

正值大年三十前夕,近百人规模的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克服各种困难,全体人员集结完毕。在东方医院南院,救援队搭建了一座由7顶帐篷医院组成的移动式应急发热门诊,用于收治发热病人。

作为全球首支通过世卫组织认证的国际应急医疗队,东方医院国家紧急救援队成立于2010年,曾历经昆山燃爆事件、昆明火车站事件等多次突发重大公卫事件的挑战,身经百战,但是面对新冠病情疫情,可谓老革命遭遇了新问题。

考虑到新冠病毒属于传染性疾病这一特点,院长刘中民紧急召开包括救援队在内的全院人员集体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并强化穿脱防护服过程练习。

从1月23日开始集结到2月4日开拔出发,将近10天的时间内,整个救援队的医护人员一直前往发热门诊上班,进行实战性演练,为此救援团队额外配备了呼吸科、传染科等相关专业的医护人员协同作战。期间很多志愿报名前往武汉的医护人员也纷纷加入进来,参与演习工作。

紧急救援队属于一支整建制作战团队,除医护人员投入实战演练外,行政后勤人员和信息化工程师也同样肩负重要使命。考虑到抗疫的特殊情况,医院信息工程师为救援队专门设计了简化版的门诊和住院留观电子病历;行政后勤人员则积极学习处理预检分诊、帐篷维护和准备后勤物资等事宜。

“我们属于国家级的灾害医学救援队,队员都经过了多年训练,反应速度块,而且也做了比较充足的准备,可以说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正是基于团队过硬的实力,雷撼带领的这支紧急救援队在第一时间就积极向国家卫健委申请驰援武汉前线。

在开拔之前,救援队推演了各种可能性的遭遇,并积极做好人员、物资等相关预案性工作,同步做好队员心理建设和动员工作。

2月3日凌晨零点,东方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正式接到国家卫健委命令要求,迅速组队驰援武汉。

按照治疗百名患者、独立开院两周的预案设想,东方医院为救援队配备了包括呼吸科、感染科、ICU、外科、影像科、检验科和护理在内的53名专业医疗救援队员,同时携带了超过30吨的医疗物资。救援队员兵分两路,一支乘坐高铁,一支与10台运送物资的车辆随行,浩浩荡荡从上海奔赴武汉。

再造方舱

2月4日甫一抵达武汉,雷撼所带队的这支救援队伍就接到了一道全新的命令:“前往武汉客厅展览馆,组建东西湖方舱医院。”

按照任务要求,汇集至武汉客厅的全国救援队须在2月5日搭建完成方舱医院,2月6日开始接收病人。时间紧任务重,更头疼的是,方舱医院属于一种全新概念的医院,迥异于野战医院的运营模式,来自全国的救援队员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趁着会议召开前的间隙,雷撼决定实地勘察一下武汉客厅展览馆现场,以便讨论如何组建方舱医院。迈进这间超大型的展览馆之后,顷刻间便让他目瞪口呆。

作为东西湖方舱医院所在地,武汉客厅展览馆整整设置了2000张床位,其中A厅放置了1000张床位,B厅和C厅各设置了500张床位,密密麻麻,异常拥挤。

由于床位设置过满,根本无暇顾及病人隐私,病人吃饭、洗澡、上厕所等生活设施也普遍缺乏,救治工作也无从开展。同样,医护人员的清洁通道、半污染通道和污染通道等医疗流程布局和动线也有很大不足,可谓隐患重重。

“当时我一去看就懵了,全是床,而且床与床之间没有任何空间。这种做法一是没有考虑到院感问题,这么多人挤在一起,空气中的病毒浓度该有多严重;二是病人空间过小,缺乏隐私,一旦出现病人抢救情况和群体性事件时该如何处理?”对于方舱医院的初期情景,雷撼至今记忆犹新。

初步勘察后,雷撼和其他医疗队立即向负责东西湖方舱医院的中央指导组提出建议,缩小方舱医院床位规模,重新布局和规划病人和医护人员生活和作业空间。

按照这一建议要求,经过充分划分区域,规划医疗空间通道,病区之间进行必要的隔断,最终A、B、C三厅的床位规模缩减到最初的三分之二。

经过仔细勘察,提出了方舱医院重新改造的建议,但是雷撼觉得,搭建帐篷医院仍有必要,理由如下:

一是方舱医院虽然可以接收病人,但是却缺乏门诊预检环节,通过门诊预检,可及时筛查并收纳轻症新冠病人,重症新冠病人可及时转运至定点医院,搭建帐篷医院可起到门诊预检的作用。

二是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场所。由于方舱医院内部只设置了污染区和半清洁区,没有设置有物理空间隔开的清洁区,医护人员缺少穿脱衣服和正常办公的场所,搭建帐篷医院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空间。

为此雷撼立刻向东西湖方舱医院指挥部提出搭建帐篷医院的申请。这一申请正中指挥部管理者的下怀,他们同样觉得现有的方舱医院无法满足完整的医疗作业空间要求。

2月5日下午,一座由21顶帐篷组成的标准化野战医院在东西湖的武汉客厅展览馆的站前广场快速搭建完成,门诊、预检、观察室、监护室、药房、检验室、病房、医护办公室、指挥中心、远程会诊中心、更衣室、休息室、洗澡间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帐篷医院摇身一变成为整个指挥部的“中枢神经”,极大地保障了方舱医院的正常运转。

搭建的过程中,还曾发生一件有趣的插曲。当时正值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视察东西湖方舱医院,视察组一行对东方医院主动搭建帐篷医院的行动大加赞赏,于是搭建工作更是快马加鞭,一路畅通。

建章立制

空间和动线布置,还只是方舱医院诸多困难中的起手式,最大的挑战仍来自于运行环节,包括雷撼在内的来自上海、江苏、陕西等地救援团队只能采取“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的策略,力求在未知的环境中随机应变,逐步完善管理规范。

2月初的武汉春寒料峭,为了解决方舱医院病人御寒需求,东西湖方舱医院管理团队紧急调来军大衣、电热毯、油汀等御寒物资;接着又开始忙活病人的食品餐饮事宜;考虑到方舱医院内部洗澡和厕所难题,管理团队又抽调一批一次性和移动式装备方便病人洗漱……多管齐下,最终保证病人衣食无虞。

2月5日,在组建方舱医院的研讨会中,雷撼及其副领队王韬领到了一块“烫手的山芋”,领衔起草一套适合东西湖方舱医院运行的规章制度与管理规范。

经过多方讨论,同时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1-200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等多份政策文件要求,首份凝结多方智慧的《东西湖方舱医院(武汉客厅)管理办法》正式出炉,该管理办法提出建立一整套东西湖方舱医院的组织架构、管理机制和管理办法,重点明晰收治标准、出院标准、住院标准、众多管理委员会(感染管理委员会、医疗管理委员会、后勤管理委员会、联络处)功能与职责等重要管理模块和环节,从而更好地指导方舱医院的运行。

在管理规范中,院感管理是第一要务,按照要求,所有队员必须经过培训和反复练习才能入舱开展医疗工作。负责院感培训和管理工作一职的是随行的东方医院南院检验科主任吴文娟,她牵头制订帽子、面罩、护目镜和防护衣的穿脱程序,并将院感护理团队组织起来成立了一支穿衣班,每天4班,6小时一班,日夜监督值守队员们的进出方舱的穿脱规范。

囿于方舱医院医疗条件有限,中央指导组对于病人收治提出了非常严格的标准,譬如新冠病人年龄介于18~65岁之间、有生活自理能力;临床分型为轻型或普通型;无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基础疾病,无精神疾病;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等。

计划没有变化快,整个2月期间武汉新冠病人数量呈现暴发状态,武汉所有的方舱医院必须要放宽收治条件,加大收治力度,为此东西湖方舱医院不得不及时调整收治标准,完善后期收治管理和规范。

“我们收到应收尽收的指令后,就不再过多考虑患者年龄了,血氧饱和度当初制订的标准是95%,后来只要不低于93%的病人也照样收治,最终的一条原则就是轻症病人全部收治进来。”雷撼坦言,由于敞开收治口子,医护人员顿感压力山大。

如何解决收治时的筛查难题?在一次研讨会上,有救援队就紧急提议:医生不再分为门诊筛查医生和查房医生,集中所有的医生都去入口收治病人,待收治结束后再逐一核对集中查房。这一提议迅速被方舱医院指挥部采纳,也由此解决了收治环节的“堰塞湖”。

当上千名轻症病人被收治进方舱医院后,如何查房和管理又成为一件棘手事。医生数量有限,同时还身穿笨重憋闷的防护服,一次入舱仅能询问有限的病人,然后就要出离方舱,由于没有划片管理,重复或者遗漏问询病人的情况时有发生。

针对这一窘境,雷撼再次向指挥部提出建议,采取“医生固定包床责任制”和“助理医生制”。

所谓的“医生固定包床责任制”,就是医生固定病人模式,由于方舱医生数与病人数比例大约为1:10,平均一名医生可以固定管理十几名病人,负责他们从入院到出院所有的病史、检查和治疗方案,就像医院中所采取的主诊医师负责制一样,由此实现对病人的精细化管理。

“助理医生制”则是为年资较高的护士量身定制,这些护理人员工作年限较长,熟悉病人心理和治疗方式,能够稳定病人情绪,同时保证上班期间对病人服务的连续性,是主管医生的得力助手。

针对方舱医院患者的心理问题,救援队还创新形式,积极开展心理医生介入制,鼓励举行多种形式的病患身心抚慰活动,加强医患沟通,呼吸操、读书会和广场舞成为了患者活动的保留节目。

庞大的患者人群,也为方舱医院的检验检查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中央指导组配置的移动P3实验室和移动CT得以大显身手,及时为患者提供CT检查与核酸筛查服务。由于后期患者数居高不下,救援队采取了外送患者和样本的方式加快CT及核酸检测,进一步提高CT和核酸检测效率。

正所谓群众的智慧是无限的,根据因地制宜、对症施药的原则,一系列的方舱医院管理创新举措层出不穷。由吴文娟、雷撼主编,凝结东西湖方舱医院集体智慧结晶的《方舱医院感染控制手册》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光速”出版,其速度堪称出版界的一项奇迹。这本手册面向全世界免费开放中英文双语版,编写团队成员期望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能为全世界所共享。

经此一役,对于如何强化自身这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雷撼也有了更多的思考与认识:“城市救援不同于野外救援,条件相对不那么艰苦,但是传染病的防控却是我们遭遇的巨大挑战,无论是防护物资的准备,还是智能化和信息化管理,更重要的是救援队伍院感基础知识的培训和应急能力的提升还有很多的提升空间。”

作为一名遭遇此次“例外状态”的平战结合的“老兵”,雷撼进一步呼吁每家医院都应该建立一支或大或小的紧急救援队,平时加强实战演练,如此才能形成“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战斗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全功能国家紧急救援队,上海东方医院,国际应急医疗队,整建制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