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与医工科合并?超半数信息人选择了“支持”,原因是……

2020
06/29

+
分享
评论
王玉玲 / 健康界
A-
A+
与调研结果相反,大多数受访者投了反对票。

近日,健康界就信息科是否应与其他科室合并管理问题,在旗下数字医疗公众号“new healthcare”上进行了调研。其中,支持信息科与其他科室合并的受访者占53%,超过半数(见图1)。意向合并科室中,设备科排名第一(图2)。 

为什么多数人支持信息科合并设备科(同医工科,下同)?

图1

图2

历史纠葛

要弄清数据背后的原因,有必要了解信息科和设备科之间的纠葛。

2005年之前,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下称苏大附儿院)有独立的信息科。2005年之后,信息科与设备科合并成为信息设备处。曾任该院信息设备处处长的朱晨,历经了两个科室从合并到分设的全过程,现任医院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

苏大附儿院的情况并非个例,多位接受健康界采访的专家证实,信息科与设备科源出同门。

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彭建明告诉健康界:“早期,信息科是设备科下属的一个组,因为信息化日益重要,才成为独立的科室。”据朱晨介绍,即便是现在,很多二级医院仍然将信息化和设备放在一个部门管理。

之所以如此设置,与医院信息的来源有关。同样做过“设备信息处”负责人的重庆市中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彭梦晶介绍,医院信息一方面来自财务电子化,一方面来自设备网络化。医疗器械产生的影像数据,占据医院信息的绝大部分。“信息科最初承担的职能就是搭系统、建网络、修打印机,跟设备管理有很多共同之处。”

随着信息科与设备科职能的不断拓宽与深化,二者的关系,才从以前的从属关系变得平行。

分久必合?

一位业内人士在微信群感叹: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信息科会再次与设备科走向合并吗?跟投票结果相悖,健康界采访到的多位专家均对信息科合并其他科室表示反对。

彭梦晶认为,信息是一个串联整体医院的角色,“你可以把信息系统想成是一条路,是链接所有节点的工具”。这些节点包括设备,当然也不只是设备。

朱晨则认为信息科像是一个面,设备科反而更像一条线。“从设备科来讲,现在倡导对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从每一个设备、元件的计划、采购、招标、验收到运行、维护、维修,一直到报废,这是一条清晰的管理流程线,是线状运作。而信息科更多是从信息层面对医院整体进行规划,包括安全运维、实施等,更多是整体基本面的工作。”

两个科室特点的不同,导致发展方向和人员管理等多方面的差异。

彭梦晶介绍,在上世纪末,信息科与设备科的人才培育差别不大,信息科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也需要学习基础的电子技术。后来,随着教育分工的细化,再加上亚专业的兴起,现在的信息教育弱化了电子技术,只局限于软件操作,与设备科差异变大。

朱晨也提到设备科与信息科人才来源和培养路径的差异:设备科人才主要来源于生物工程专业,也有一些影像专业的学生做影像设备的维护维保,发展路径是从技术员到技师,再到主管技师;而信息科的主要人才来源于医学信息学和计算机工程,有专门的职称。

图3

在new healthcare的调研中,不同意合并者中,选择“信息科有技术门槛,合并会造成高企的管理成本”的占35%(剔除支持者数据,对数据进行重新整合计算所得,见图3),仅次于“信息科是平台部门,合并不利于价值发挥”这个选项。这在采访中也得到了印证。

医疗信息化专家陈金雄提到,虽然信息科与设备科都与IT相关,但两者所需业务能力差别很大,信息科需要的是战略思维、规划能力、对医院业务的整体理解、抽象以及支撑能力,需要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信息保障只是其中一部分;工程科还是偏业务和技术科室,需要专业型人才。

朱晨表示,如果设备与信息仅是简单合并,可能造成相关工作责任划分不清晰,专业人员无所适从,科室的工作也将举步维艰。设备与信息两个部门有各自明确的定位与工作内容,业务应遵循各自专业的特点逐步实现高质量管理和发展。

从科室发展上,多数专家认为,两者无法在具体业务上达成深度融合。

 

吴斌演讲

今年6月,宁波第一人民医院吴斌在一次会议上做了一场“信息与医学工程融合发展的思考”的演讲,他是健康界采访到的为数不多明确支持两个部门融合的主任。

与朱晨和彭梦晶一样,吴斌同样有信息和设备两个部门的管理经验。2017年9月,他从信息科主任调任新成立的设备物资采购中心主任,“主要负责信息和医学工程两个部门的协调和资源整合等工作”。

吴斌认为,设备科和信息科的融合是双方所需。从设备科来看,在采购独立出来之后,需要寻找新的方向和定位;没有不通过信息化来解决的医疗设备,哪怕单机也是如此;信息化是顶层设计,医学工程单独搞信息化力不从心;两个专业边界不清楚,不融合矛盾不可避免。从信息科来看,信息化建设逐渐偏离本质,很多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电子病历、互联互通等评级,“很多东西都不是刚需”;信息科从未认真观察和审视过医学工程专业,后者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会出来很多应用;信息科未来亟需寻找更广袤的空间。

“5G、大数据、AI、物联网,这些是两个部门共同的发展,两者融合会是1+1>2的效果。”吴斌认为,两个部门的业务虽有不同,但更多是交集和重合,二者的融合应该是根据业务进行重组,而不是简单的组织架构的合并。

而上海六院计算机中心主任郑西川认为,信息科与设备科的基础不同,未来发展方向也不尽相同,合并不利于科室发挥更大效能:“信息科发展的基础是医院多年来信息化积累的数据,从已有数据中挖掘价值,发挥数据在医院中效能,这是信息科的方向。设备则主要是医疗设备投资论证和维护保养,如果从大信息角度,至少应该是设备并入信息。”

症结何在?

一方面,对信息科和设备科合并投反对票的专家占多数;而另一方面,投票结果却恰恰相反,原因何在?

郑西川提到,投票者可能大多数是信息科工程师,而他们支持合并“说明医院信息科地位的尴尬,医疗信息工作仍任重道远”。“假如信息科和放射科一样,是专业科室,就不可能合并。假如信息和设备都定义为机关管理,那便可能合并。”

一位受访者告诉健康界,在医院中信息科话语权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从医院管理的角度,虽然设备科与信息科都是成本部门,但设备科产生的成本是基于临床的实际需要,且设备在临床投入使用后,就将产生收益,产生利润;而信息科无法直接产生利润,属于绝对的成本支出型,这部分造成了信息科的话语权较低。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信息科与临床需要之间的错位,“有些医院盲从于信息化指标的要求,忽略了自身医院在技术管理上的需求,从而造成了医院基础信息化的长短不齐。”这位受访者说,“信息科做的事情不是临床想干的事情,得不到临床医生的认可,就不可能有地位。”

陈金雄提到,现在医院信息科还存在专业短板的问题,一方面体现在战略不足,对于医院缺乏整体规划;另一方面体现在技术不够,把很多工作都交给公司,工程师变成了医院跟企业之间的“二传手”。

他前段时间走访了一个公司的几家医院用户,发现有些医院把系统设置乃至数据库管理员口令都交给了合作企业,“这样信息科的价值如何体现?”他认为,国内信息系统的问题在于产品和服务不分,这样信息科的职能和公司的实施职能就分不清楚,“想当甩手掌柜的信息科就容易把所有事情推给公司,久而久之,信息科能力就荒废了。

“信息化应该起到战略支撑作用,信息科与医院任何一个部门都能找到结合点,与医疗管理部门结合点更大,这恰恰说明信息科要独立存在,才能从更高维度发挥战略支撑作用”,陈金雄总结道。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工科与信息科,医院管理,临床需要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