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六院:坚持多学科诊疗模式,打造基于全科医学的老年医学

2020
06/28

+
分享
评论
董俊 / 健康界
A-
A+
如何在保证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同时,成功救治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成了摆在武汉六院面前的难题。

疫情初期,高龄且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病死率很高。他们多数不是死于COVID-19,而是受慢性病或多重并发症所累。

武汉六院面临保证院内防控和救治重症的双重难题

2020年伊始,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下称“武汉六院”)临危受命,成为定点救治医院。相比于普通综合性医院,武汉六院以老年病为特色。如何在保证医院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的同时,成功救治老年新冠肺炎患者,成了摆在武汉六院面前的难题。

团队作战,“指挥部”里现场出方案

“针对新冠肺炎,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武汉六院副院长刘敏表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常常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病的人群,救治这些患者,不能给病毒任何蔓延的机会,要“一棒子打死”,抢时间把病人的高热、合并细菌感染、呼吸衰竭等问题控制住。

对此,武汉六院采取“团队作战”,针对出现多种并发症的老年新冠肺炎患者,组建多学科诊疗团队,实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模式),使患者获得更科学、及时、全面的诊疗方案。最终,武汉六院收治的1325名新冠患者中,成功治愈1248人,其中年龄最大的达106岁。

上图治愈出院的106岁患者和86岁的儿子,是湖北省内治愈年龄最高的母子;下图为武汉六院收治的97岁新冠患者治愈出院;

这位106岁的高龄患者是和86岁的儿子同时患上新冠肺患的。当时,经过社区人员排查发现,儿子有点发烧,母亲也出现气喘症状,两人被一起送到武汉六院救治。

当得知106岁母亲和自己都感染新冠肺炎后,儿子整个人都懵了。刘敏向健康界介绍,从急性症状来看,儿子伴随高热,情况更严重,但母亲除新冠肺感染外,还合并有高血压、心衰、低钾血症以及营养不良等合并症,危险更大。

为帮助老人度过难关,武汉六院组织来自多学科团队及新冠肺炎专家进行专项会诊,结合各自的既往病史,分别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经氧疗、呼吸机辅助呼吸,抗病毒、抗感染、口服中药汤剂、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后,两位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精神状态逐渐好转,最终痊愈出院。

刘敏表示,一些老年患者本来已经被下了病危通知书,但是经过对“细节”关键点的处理之后,老人都康复出院了。有时为了让老年患者把痰吐出来,医护人员可能要用1个小时为患者拍背,不停地在一旁仔细护理。刘敏感慨道,“正是由于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到位,才能让患者挺过每一关,顺利出院。”

多学科诊疗(标清)

2019年,刘建华刚到武汉六院不久,就开始着手打造MDT新模式。视频时长:36秒

多年来,武汉六院一直坚持MDT模式,专门开设MDT门诊,每每遇到疑难病例,会邀请院外资深专家共同参与病例讨论,不仅提高了救治成功率,还加强了各专业学科的互动与学习,拓宽了视野。而在疫情期间,多学科诊疗成了“常规”操作。

作为定点医院期间,院长刘建华组织成立了临时“指挥部”。据介绍,“指挥部”实时上传全院病人的数据,每隔5分钟更新一次。每天下午4点,18个病区所有科室主任都必须出现在指挥部,雷打不动。

多学科(标清)

作为定点医院期间,武汉六院组织多学科专家研讨疑难案例。视频时长:40秒

“指挥部”开会也不讲大道理,就是讨论“这个人活不活得过来,能不能搞定”等问题。如果遇到疑难案例,会直接在会场大屏幕调出病人的病例,来自呼吸科、ICU、老年科等学科的专家团队共同讨论个性化救治方案。据刘敏介绍,那些重症和即将转为重症的新冠肺炎患者成了“指挥部”集中“研判”的重点对象,极大地保证了新冠疫情救治水平的同质化。医院也会邀请外部的顶级专家一起参与研讨,帮助制定患者解决方案。

刘建华对健康界表示,武汉六院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的作用,为新冠肺炎治疗积累了大量成功经验。未来,基本技能和综合知识的培训工作将贯穿于武汉六院的长期教育中,促使医护团队逐步把握整体观念和系统思维,具备疾病全方位救治的能力。

统筹兼顾,建设基于全科医学的老年医学中心

据悉,拟投资10亿打造“武汉市老年医学中心”正在加紧推进,该中心涵盖老年医疗、科研、康宁疗护、健康管理四大板块,总体规划面积10万平方,建成后将与毗邻武汉市儿童医院形成“一老一小”特色化医疗板块,助推武汉建设“国家医疗服务中心”。

“武汉市老年医学中心”设计模型

遇此大疫,武汉六院的老年学科建设怎么发展,成为摆在医院管理团队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对此,刘建华院长明确指出:“我们去年提出建立老年医学中心的目标,必须要坚持去做。但通过这场疫情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究竟怎么建,学科到底怎么变,综合医院如何做好分区管理,医院规划和建设如何做到平战结合,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挂牌“老年病医院”,得益于老年病科的优势学科基础。

2019年11月,“武汉市第二老年病医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武汉六院的第三个院名。之所以能挂牌“老年病医院”,得益于武汉六院老年病科的优势学科基础。据介绍,医院的老年病科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经历近4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涵盖老年危重症、老年心血管、老年呼吸、老年神经、老年妇科、老年外科等十个亚专业组成的省、市两级重点学科。

“老年病科是个顶级的综合性学科,要想做好特别不容易。”刘敏擅长疑难和危重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从心血管科转去老年病科(综合科)以后,才深刻地感受到老年病科的复杂性。

因为老年病是多病共存体,很少有老年人只得一种病,这也决定了老年病科从业人员必须要在全科技能的基础上,再各有所长。因此,武汉六院始终坚持“专科与全科相结合”原则,把基于全科医学的老年医学作为发展方向,首先搭建老年病区内的全科医疗体系,基本配置完成后再向亚专业延伸。

武汉六院

作为定点医院期间,老年科的医疗团队承担了全院一半的会诊工作。在疫情期间,刘建华唯才是举,让“小鬼当家”,大胆启用优秀的年轻人才,让他们专门负责部分重症及所有感染医务人员的救治工作,老年科团队不负众望,把很多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并且圆满完成了院长布置的医务人员“一个都不能少”的光荣任务,包括四个重症在内的所有感染医务人员全部治愈返岗,他们的先进事迹登上了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平台。

刘建华院长在黄陂区任卫健委主任期间,致力于黄陂区健康管理工作,健康管理落实到每村每户,黄陂健康管理模式曾在第九届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上交流。在刘建华看来,虽然有些疾病可以治疗,但是改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才是保持健康的重要方面。要真正把慢性病控制好,需要医防结合,形成资源互通、信息共享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政府主导、医疗卫生机构主管、单位社区协管、家庭个人自管的四方管理,建立全人群、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体制机制,才有可能使老年人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得病以后能真正得到有效控制和规范治疗。

“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医院发展方向,我们应该从深层次、全方面、多角度进行谋划、建设和发展。”刘建华表示,武汉六院将继续坚持以做老年病为特色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在武汉市委市政府、江汉大学及武汉市卫健委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更加科学精准地部署各个学科,统筹做好老年医学和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使医院的功能更加健全与完善,更好地为更多的健康需求者做出更大贡献。

(文中视频、图片均由武汉六院提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患者,老年病,武汉,健康管理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