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所“双一流” 35所沾“医”,医学院为何成为高校“必选项”?

2020
06/26

+
分享
评论
肖伞伞 / 健康界
A-
A+
高校与医学院能否实现双赢,尚需时间的观察和实践的检验。

疫情渐退,综合性大学在医学领域的大动作频频。

6月6日,上海大学宣布成立“医工交叉研究院”。上海大学将聚焦老年医学、公共卫生、医学工程三大领域,积极探索与国际国内知名校院所及医药企业合作新机制。目前,学校已重点建设了医工交叉、纳米医学、生物医学3个方向,新增智能医学诊疗、新药物与新材料2个交叉学科博士点。

在上海大学的官网已经出现医学院页面

往前数十多天,西北大学与西安国际医学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揭牌成立“西北大学附属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和“西北大学附属西安高新医院”。再加上5月19日成立的西北大学附属神木医院、之前挂牌的附属第一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和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目前西北大学已经坐拥5所附属医院。

5月23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宣告成立。在将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等相关领域医院“收为”华东师大附属医院之后,新的医学与健康研究院采用“院-中心-所”三级架构,设立基础医学中心、临床医学中心、转化医学中心和公共健康中心,包含若干研究所及附属医院集群,从高学段向低学段稳步推进医学学科建设。

据健康界统计,截止目前,42所“双一流大学”高校中已经有35所已经建立或者正在筹建自己的医学院。

为什么各大高校纷纷挂牌医学院?

“抢滩”医学,对提升学校科研的含金量大有裨益。

首当其冲就是科研经费。据高校数据平台青塔网统计,上海交通大学自2005年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医学部分快速增长。

其中,2009-2012年间几乎每年成倍增长。而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部分占全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比例也日益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了40%。

可以说,医学部分的快速增长,让上海交通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保持国内高校第一。

除了经费之外,医学院在顶尖高校科研立项的贡献也首屈一指。

据科学网《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立项数和立项金额统计》,上海交通大学总立项数1192项,以总立项经费64385万元位列榜首,其中医学科学部资助立项数631项。复旦大学总立项数722项,医学科学部资助立项数412项。

前15位均为合并医学院或自建医学院的综合大学。

由于医学领域在科研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曾有人打趣“高校得医学院者得科研天下”。从医学科学部资助立项金额占总体比例来看,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都接近50%。

其次就是学校排名,ESI指标是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评价指标工具之一。

ESI是指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它是根据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按被引频次的高低确定出衡量研究绩效的阈值,分别排出居世界前1%的研究机构、科学家、研究论文,居世界前50%的国家/地区和居前0.1%的热点论文。

ESI数据库以学科分门别类,共设置22个学科,其中医学类学科多达5个,拥有医学院的高校在ESI排名中会占有一定的先天优势。

ESI排名前10的高校都有医学院

此外,从科研方向上讲,学科交叉融合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如物理与化学、工科与医学、化学与医学等。随着对交叉研究的日益重视,从对研究趋势的鼓励上,其比单一学科研究更容易取得突破和认可。

某工科院校从事医学教育的副教授就认为,多学科融合是大势所趋。医学院的存在,必然会提升高校学科融合、科技创新的优势。

综合性大学筹建医学院,或面临诸多难题

合并、自建与共建是目前高校兴办医科的三种主要途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医科教育的培养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自建医学院往往需要从头起步,投入巨大是办医学院的一大特点。高校界流传着一句话:“想要把一所大学办穷,就去办一所医学院。”

综合性大学自己建设医学专业起步艰难,因为临床医学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高的专业,从学科人才建设的招募到课程设置、实习医院安排、学校招生都要进行系统性地搭建。

前述副教授介绍,即便在起步阶段,医学院一般少则也要设置5个系,每个系至少有1—2个副教授,讲师3—4个,人才队伍形成梯度。

要注意的是,如果高校新建医学院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学生的实习则成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临床、口腔、检验、中医、护理等专业学生有60%以上时间在实习医院度过。

由于自建医学院的繁琐,也有部分高校选择合并医学院,既延续了医学院在优势学科领域内的“光荣传统”,提升了学校排名,实现了双赢。以中南大学为例,在与有“北协和、南湘雅”之称的湘雅医学院合并后,排名超过了湖南大学,成功坐上湖南省内高校的头把交椅。

但大学合并也并非百利无一害。综合性大学合并省内的医科大学,以前的医科大学的牌子就被撤销,这会使得相关品牌的认知度逐渐减弱。

此外,在附属医院行政管理上,医科大学与综合性大学合并后有两种模式,有的医院归学校直接管理,有的则归学校下属医学院或医学部管理。

从组织架构上讲,第一种模式是合并后挂牌大学医学院或医学部,作为大学下设相对独立的二级管理实体,其管理功能基本保留,附属医院归医学部直接管理,如北京大学与其附属医院。第二种是医科大学或医学院成为综合性大学众多学院中的一个,附属医院划归大学直接管理,与医学院没有隶属关系。例如武汉大学、吉林大学与其附属医院。

高校虽然做医院的“家长”,却并不掌握财政大权。根据相关要求,医院的资金、财务管理仍由卫生部门负责。资金和人事的多重管理,使得医院出现监管难。而附属医院又是医学院的“标配”,高校无法拆分。因此附属医院的财务监管问题,会存有隐患。

一流综合性高校争相举办医学院已成热潮,但高校与医学院能否实现双赢,尚需时间的观察和实践的检验。

参考资料:

青塔网:《双一流高校纷纷建立医学院,医学院缘何成顶尖大学标配?》

软科:《数读大学丨“一流大学”中,谁还没有医学院?》

科学网:《完整名单!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和总金额出炉!》

上海大学:《面向未来的新医科建设探索,上海大学成立医工交叉研究院!》

华东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医学与健康研究院宣告成立》

南方都市报:《“问诊”高校附属医院:摊子大权属杂资金乱监管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医学院,综合性大学,ESI,医工交叉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