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列国志 | 从模范生到问题生,精英战疫背后的30万劳工
新加坡的新冠防疫故事,就像讲述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的故事。4月9日前,他是地球村里的防疫“尖子生”,一度成为“全球抗疫典范”;4月9日后,好学生“人设”塌了……
讲述新加坡的防疫历程,要分为两个时间段,一是从1月份疫情起步到3月底,不论是佛系,还是理性,这段时间新加坡的防疫方式起到了很好的防控作用,一度被WHO誉为“全球抗疫模范”;二是在4月份,新加坡的外来劳工宿舍发生聚集性疫情,新加坡成为首个疫情反弹的国家,“佛系抗疫”神话破灭……
确诊病例一周之内急转直下,模范生“佛系抗疫”神话破灭
时间回溯到2020年1月份,1月3日新加坡就对武汉返回新加坡的人员开启体温检测,之后更是停飞所有湖北及武汉航班。彼时,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在官网发布《关于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情况通报》,共发现44例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例。
1月21日,新加坡公布发现7例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1月23日确认首例新型冠状病毒病例。1月27日,新加坡卫生部宣布实施强制休假计划(Leave of Absence),强制要求雇主对从中国来的员工实施14天强制休假,由政府给予企业补贴。
在疫情初期,新加坡是全球反应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随后,新冠确诊病例在新加坡开始呈个位数上升,直到2月4日出现首个本地病例,2月7日新加坡将疫情警戒级别上升至第二高级别预警的“橙色”。
截至3月5日,新加坡每日新增确诊数量都是个位数,坚持了2个月,疫情可以说基本得到了控制,就算政府早期要求民众“健康者不需要带口罩”,被讽为“佛系抗疫”,依然“佛”得很出色,不愧是防控尖子生。
图1:1月23日至3月5日新加坡确诊病例
截至3月5日,新加坡累计确诊新冠肺炎117例,治愈出院81例,治愈率高达68%。
然而进入3月下旬,原本疫情渐趋平静的新加坡,形势急转直下,迎来了疫情的二次暴发。
直至4月5日,新加坡新增确诊病例第一次突破100人 ,达到120人,116个本地病例,其中66个未知来源。
4月6日,新增确诊66例,65例来自本土,其中30例未知来源。
4月7日新增106例确诊病例;
4月8日新增142例确诊病例;
4月9日新增287例确诊病例;
4月14日新增334例确诊病例;
4月16日新增728例确诊病例……
大量确诊病例来自本土,且找不到传染链。
图2:4月暴发数据走势 来源:新加坡卫生部
据新加坡卫生部6月12日公布疫情数据显示,新加坡当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463例,累计确诊病例达39850例。累计死亡病例25例。
和疫情暴发期的欧美各国成千上万的新增确诊数字相比,日增数百听起来不是什么惊人的数字,但是要知道新加坡国土面积仅有724平方公里,还不如约781.04平方公里的上海市区(不包括16个市辖区)大。新加坡总人口只有570万人,试想如果一个国内中等城市每天新增病例数百人,那真可谓之“暴发”了。
早期抗疫:表面佛系,实则外柔内刚
新加坡早期抗疫手段快、准、狠,一度是疫情防控的典范。甚至在2月20日后,全球疫情开始大规模暴发,新加坡境内依然是相对安全的:截至2月29日,新加坡累计新冠病毒感染数仅102例,无一人死亡;自2月21日之后,这里多数日子也是治愈人数大于新增人数,治愈率全球领先。截至3月17日,新加坡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只有266起,被贴上抗疫模范生标签,稳了。
新加坡的国情和民情有点近似于日本,同样是岛国,国内公卫环境和医疗投入一流,国民素质较高,经济和医疗资源发达但也脆弱。新加坡经济依赖国际商贸,无法“一刀切”地封国封城,难以承受规模大、强度大的防疫方式,也就是说,新加坡抄不了中国的作业。
但是学霸自有学霸的方法:外柔内刚,快准狠。
外柔。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于2月9日对全国民众发表的9分钟视频演讲中强调“佛系”和“理性”:“恐惧比病毒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并说出了那句名言“健康者不需要带口罩”。虽然这句话在疫情反转后被打脸,但在防疫早期的新加坡,是可以被理解的。
李显龙在视频中苦口婆心:新冠病毒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多洗手才是最应该做的卫生习惯,也不要哄抢物资……因为像新加坡这种几乎没有口罩产能的国家,如果政府呼吁全民戴口罩,既会造成资源的极端紧缺,又会引发民众在街头排队,造成交叉感染。同时,最需要防护的医护人员却可能没有了口罩。这些并不是新加坡政府无谓的担心,因为它们在日韩都发生了。
图3:疫情早期,新加坡政府呼吁“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
内刚。新加坡做对了什么?除了前面说的快速反应,简单说还有以下几点:
1.提高检测能力;
2.追踪病例流行病学史,信息公开透明,减少未知恐慌;
3.以严刑峻法为后盾,隔离期间严格管控;
4.分诊制,努力维持医疗资源平稳运行。
疫情早期全球普遍使用核酸PCR检测来确定新冠病毒携带者。但它有一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只有病毒发作,才会给出阳性结果,对很多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准确率不高,更加无法检测曾经感染但已经自愈的人。
新加坡研究开发了全球首个新冠病毒血清检测法——因为只要曾经感染,病毒抗体会在血液中保留一段时间,这个方法成功追踪了一起社区感染,在此前一直无法形成闭环的病例之间建立起联系。
2月13日,哈佛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把新加坡检测新冠肺炎的方法称为“黄金标准”(gold standard),鼓励各国研究人员以新加坡作为基准。该研究表示,如果每个国家都具有新加坡的检测能力,最终发现的确诊病例数,将可能是目前的2.8倍。可以让漏诊减到最少。
高效的流行病调查追踪,追查每一个病例的行动轨迹,并及时透明公开发布,是安抚民众恐慌情绪的最好办法。让政府和民众都清楚,主要病例来源是哪里,隔离前经过哪里,哪里是集中暴发点,出门绕着走,从而保证日常生活秩序井井有条。
新加坡有一旦实施就毫不妥协的严厉法令,对境内健康人群管控相对宽容,但却严控外来输入,比如,新加坡2月18日开始实施居家隔离令(Stay-Home Notice),对象是在新加坡工作或读书的外国人,在过去14天内曾访问中国内地,必须强制在家隔离14天,违者将受到惩罚。
一名中国籍男子居家隔离期间曾离开家,甚至想要坐飞机离开新加坡。据新加坡《传染病法》,该男子被剥夺新加坡的永久居留权,且有可能面临10000新元(约5万人民币)的罚款,以及6个月监禁。
新加坡的法律有人性化的一面,没症状不需要强制隔离,但狠起来,也是六亲不认。还记得当年,即使有美国总统求情,也必须接受鞭刑的两名美国青年吗?
最后,新加坡高效运转的分诊制,节约了医疗资源,也让896家诊所成为疫情“哨点”。
早在1月2日,新加坡接到中国武汉的新冠疫情警报,通过PHPC体系共享医疗信息。从2020年2月17日起,新加坡卫生部激活了超过800间发热门诊诊所,专门为患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患者提供治疗,并且统一价格为10新元,老人则是5新元。
如果一名新加坡人在当下出现发烧和咳嗽等症状,去发热门诊就可以进行分流,高度怀疑是新冠肺炎的,转诊到综合医院,如果只是普通流感,诊所可以直接开药,居家休养。
图4:新加坡十分普及的全科医生诊所
严格的分级诊疗制度,既提高了就诊的效率,也扩大了病人获取医疗资源的概率,还在第一步就减轻了大型综合医院的负担。同样,新加坡家庭医生的大量普及也大大降低了居民面对身体不适的恐慌感。不然大家感冒发烧都跑去三甲医院排队挂号挤一挤,更恐怖的医院内交叉感染就会发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