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列国志 | 日本抗疫迷思
WHO数据显示,截止6月9日,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过1.7万,当天新增病例为36,这已经是第6天每日新增病例低于50——不知不觉中,日本已度过了疫情高峰,迎来疫情的尾期。
回望过去,日本的疫情数据一度“平滑”,在美国、欧洲等多个国家确诊与死亡人数不断高扬的时候,日本则一直“龟速上升”,成为国际疫情形势中一道奇特的风景线。
1月16日,日本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随后新增确诊人数缓慢攀升,但一直到3月22日,这一数字还没有超过100。
进入4月,新增确诊人数达到最高点743后,便逐渐下滑——5月16日降至100以下,6月4日则到50以下。
如图所示,日本疫情的暴发期大概维持在3月21日到4月11日之间
伴随相对平缓的疫情曲线,是外界对日本政府检测量少、无法反应真实情况的质疑。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公开承认日本实际感染者多于确诊人数,但说不清确切数字。
但是,如果感染人数能隐瞒,死亡人数总瞒不了吧?国内感控专家张文宏就曾说过,传染病的病例是谁也“藏不住”的,因为有人会死,它总会暴露出来。
日本死亡数据同样很“积极”:自2月13日出现首例死亡病例,一直到今天,日本单日新增死亡的人数都没超过100,最多的时候也是在4月22日达到了91例,近两天该数据更是一度降为0。
即便这些数据可以掩盖作假,但是民众的行为不会作假,况且日本政府并不具备彻底控制国内舆论的能力,也无法让全国各地医生系统性地进行隐瞒和造假。但是目前日本国内并没有任何信息,哪怕小道消息显示国内因疫情出现大面积恐慌。
可供观察的另一个视角是规模高达近百万、占日本常驻人口1%的在日华人华侨,如果日本的疫情形势比想象中严重,按照比例日本华人也会有一定数量的人感染,消息也必然会传到国内。但是目前在日华人除了心慌,并无多少确诊病例传出。
种种信息都让旁观者除了想当然的怀疑以外,无法理解其中的迷思。日本疫情真的已经“安全着陆”了吗?日本政府与民众到底做了什么,使新冠病毒对日本如此“友好”?
日本政府佛系抗疫知多少
首先来说说,日本备受争议的检测难题。
早在1月底,日本政府便依据《传染病法》将新冠肺炎认定为“指定传染病”,新冠肺炎的诊疗也必须按照法定传染病的相关程序进行。
2月25日日本公布了应对疫情的基本方针——以“尽可能控制感染扩散速度、尽可能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为目标,原则上要求轻症患者居家静养,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观察,完善以重症救治为中心的医疗资源和体系。这一政策与武汉疫情初期、美国疫情初期的应对基调基本一致。
其中,医生在决定该患者是否需要进行核酸检测方面有较大话语权,也成为确定疑似病例的第一道关卡。
如果医生怀疑该病人为疑似患者,就会上报所在地保健所,并开具转诊证明,要求患者到国立传染病研究所进行病毒检测。而在日本,医生的判断标准相对苛刻:必须具有临床疑似症状,如发烧37.5度以上、有上呼吸道症状4天以上、65岁以上的人有症状2天以上,CT显示肺部有阴影等等。
严苛的检测标准使大量申请者被排除在应该检测的范围之外。根据厚生劳动省公布的资料,3月20日之前,共有23万多人主动申请检测,最终医生经过初筛,最终能够获得检测的,不过7659人,获准率只有3.3%。外界纷纷猜测,这可能存在的大量漏诊的病毒感染者。
截至3月13日,日本累计检测才2万人出头,而同时韩国的检测量已达26万人。而直到6月初,日本的检测人数才刚刚超过30万。
“检测少,所以确诊病例少”由此也成为大家对日本此次疫情防控的最大印象。
除了检测难,日本政府在“减少接触、隔离病毒”方面的行动也总是“慢半拍”。
疫情暴发之初,日本主要采取边境检疫的方式试图将病毒“隔绝在境外”。1月15日出现首例病例后,日本只于24日劝告国民不要前往湖北省,但并未限制中国甚至湖北游客入境,这也造成最初一些接待中国游客的旅游业从业人员被感染。
直到2月1日,日本才禁止湖北省人士入境,此时距武汉封城已近10天。13日,该禁令扩大到浙江省,直到3月5日才扩至所有中国公民。要知道,美国早在2月2日就禁止有中国旅行史的外国人入境。
当时,欧美人士仍可自由出入日本,但是彼时中国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美国、欧洲却处于快速暴发期。而日本政府针对欧美地区的相关限令再次“姗姗来迟”:3月26日才要求包括日本公民在内的由美来日人员隔离观察2周,且避免在日本国内使用公共交通设施;4月1日把隔离要求扩展到所有入境者,并拒绝美国、加拿大、英国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人入境。
但是很快,日本厚生劳动大臣加藤省信解释称,要求来自中韩两国的入境者隔离的举措,不是依据《检疫法》或《传染病法》的措施,“说到底是要求”,不具有强制力。
如此迟缓与松散的“攘外”措施,无可避免造成日本疫情的社区传播——3月21日开始,日本累计确诊人数突破1000,新增确诊人数曲线开始加速抬升。
很快,确诊人数在4月7日便接近4000,快速增长的病例数使日本终于宣布东京都、大阪府等7地进入“紧急事态”,并于16日宣布紧急状态地区扩展至全国,而当时的确诊总数已经突破了一万。
宣布进入“紧急事态”的主要目标是减少七八成的人与人接触,从而降低感染扩大范围。进入紧急状态后,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具体政策,要求对民众生活非必要的行业暂停营业,并呼吁民众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企业远程办公等,避免“密闭、密集、密接触”的“3密”行为。
但是无论是居家隔离、有症状者戴口罩还是远程办公,日本用词都只是“呼吁”、“要求”,不具有强制性。“在日本,这些行为都是居民的私事,而非公事,政府是没有权利干涉的。”居住在横滨、正在读博士的相泽勇辉告诉健康界,这是日本小政府、大社会的现实情况决定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