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领秀丨武汉六院刘建华:不光要做得快,还要做得对!

2020
06/20

+
分享
评论
董俊 / 健康界
A-
A+
作为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并且让大家都跟你一起去做。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病毒肆虐。1月25日,距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到5公里的武汉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附属医院)(下称“武汉六院”)被定为定点收治医院。作为一家以老年病为特色的综合性三级教学医院,疫情防控和救治工作无异于难上加难。

然而在院长刘建华带领下,1000多名员工坚持抗疫100多天,发热门诊接诊29216人次,收治新冠患者1325名,治愈1248人,重症救治成功率高于武汉市三级医院平均水平,死亡率低于平均水平。

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这样优异的抗疫答卷,武汉六院是如何完成的?对此,刘建华向健康界总结了武汉六院的抗疫经验。

以下视频为武汉六院抗疫实战录 时长14分26秒

武汉市第六人民医院抗疫实战录(标清)

第一阶段:预判及时,策略准确

2019年12月下旬,刘建华发现,医院原本每天的发热患者,从往年同期的二十多个一度增加到六十多个,有些病人的病情甚至很严重。作为深耕卫生系统30多年的“老兵”,刘建华经历过SARS,曾担任武汉市黄陂区卫健委主任多年。这一次,刘建华隐隐感觉“有些异常”。

2019年12月31日晚,针对“不明原因肺炎”武汉市卫健委召开紧急会议提出:提高警惕,加强防控应对。会后,刘建华随即让医务科收集全院不明原因发热人员名单,并即时汇报。

第二天,刘建华亲自下院区踩点,用一天时间开辟单间隔离发热病区,完成两区三通道的改造,将全院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统一集中转至隔离病区治疗。当时还未公开确定新冠肺炎病毒会“人传人”,但是武汉六院紧急改造的病房已经初步具备了“院内隔离”的理念,比如为防止通过中央空调空气传播,及时关闭了中央空调,每个房间紧急配置单独空调。

抢扩建2000平方的发热门诊

刘建华还特别指示,要密切监测全院医护人员有无发热情况,建立一日一报机制。在当时核酸检测还没有普及的情况下,武汉六院针对接触过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近80名医护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及CT排查,发现异常立即进行单间隔离治疗。1月10日,院内出现首批医护人员发热。刘建华了解情况后,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并向武汉市卫健委汇报,并请求派专家会诊。

因为快速识别、早期预警、迅速应对,武汉六院的医护人员没有出现大面积感染,避免了战斗性减员,也为最后确定“人传人”提供了早期依据。医院得力的应对措施也得到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传染病学专家的高度肯定。这一切有利的防控举措,全有赖于刘建华准确的“早期预判”。

在最初的时候,不管是机动性质的病区改造、发热病人临时转科室,还是大量购进无创呼吸机、血氧监护仪、床旁血气等设备,刘建华的这些做法曾受到外界和下属的不理解。

“在任何时候,院长都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精准决策。”刘建华告诉健康界,身为一名医院管理者,自身的决策行动不仅符合医务人员的愿望,也是为病人的安全做出精准判断。

第二阶段:针对疫情,科学防控

1月23日10点,武汉市封城。1月25日,武汉六院被征用为第三批定点医院之一,收治重症及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如何能够在保护医务人员和其他患者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有效地收治?武汉六院做到了精准施策,在72小时内完成从综合医院到定点医院的全面转型。

刘建华院长指挥通道改建工作

刘建华亲自下病区实地勘察、设计布局、草拟施工图,请来工人,按照设计的图纸,利用医院现有材料,连夜加班,72小时完成全院18个病区的改造。标准病区的改造,设置了三区两通道不交叉、一患一诊室、开设发热病人就诊专区、新增医护更衣缓冲区、重新规划患者就诊流程和路线等,但基本原则是“通道分设,实行隔离”。如此一来,即便在高峰期,发热门诊日接诊量接近600人的情况下,就诊依然安全有序,也避免了患者间、医患之间交叉感染。

在这期间,如何调配人员和物资也成了加强“防控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刘建华认为,抓培训、立规矩、严管理、重过程等等都是重要的手段。

成为定点医院后,武汉六院成立了以呼吸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老年医学科专家组成的新冠肺炎专家指导组。专家组根据国家卫健委及中医药管理局最新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并结合医院救治过程中成功经验,制定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版《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共识》,采取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进行治疗。

针对复杂病情,多位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

值得一提的是,对待危重及疑难病例,武汉六院还采用“每日集中研判制度”。每天下午4点准时组织专家组成员及所有病区负责人开展危重及疑难病例讨论会,根据病人情况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由心血管、呼吸、消化、重症、血液、神经、影像等多个领域专家组成的多学科团队,也成为支撑疑难患者多学科会诊的重要力量。湖北省最高年龄母子106岁的母亲、86岁儿子均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母亲入院时合并有高血压、心衰、贫血、低钾血症、营养不良等症状,经过多学科团队会诊制定治疗方案,痊愈出院。

与此同时,武汉六院还加强了对转岗到隔离病区的非呼吸专业的医护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派驻有经验的呼吸科医生指导各个隔离病区,使治疗更加精细化、同质化。

院感知识的培训强化,尤其重视。刘建华在一次医院会议上表示“必须做到防护服精准穿脱”。他甚至建议使用“笨”方法,医务人员穿脱20次才进入隔离病区。否则不规范的防护服穿脱,同样加大了感染风险,可能会给全院医护和患者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医院还针对轻、中、重患者根据诊疗指南,设计了不同的治疗模块,并录入到信息系统中,转岗医生在救治病人的实际工作中易于学习与执行,确保了医疗质量。

刘建华院长检查医务人员防护服穿脱情况

为了保障隔离红区的医务人员的安全,刘建华还要求防护物资必须精准发放。当时疫情防控处于攻坚阶段,全国防护物资都不充裕,很多医护工作者为了不浪费防护物资,常常在高强度工作的状态下,穿更长的时间。刘建华表示,武汉六院利用SPD物资管理系统,实行按人、按天、按不同岗位、按不同防护级别精准发放,配送至科室,保证了每个医护人员防护到位,确保一线战士的安全,使病人得到更加有效的救治和看护。

刘建华院长要求防护物资必须精准发放

后勤供给保障也是前线白衣战士和病人康复的重要支持。隔离病房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后勤人员一日三餐准时配送到病房,避免了交叉感染。整个疫情期间后勤人员为接近2500名的患者与职工配送盒饭,最高峰每天配送5200份。为保障患者取暖,后勤组克服封城后物资难以进城困难想办法购置500台取暖设备及500床毛毯。刘建华表示,做好了人、事、物的有效调配,才能保证患者救治的安全顺利进行。

第三阶段:复工复产,安全有序

“不让我们透析,你就是要我的命!”一个长期透析的病人闯进刘建华的办公室说。

作为发热定点医院,一方面接收疑似或者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如果还要接收非新冠透析病人,一旦引发交叉感染,后果不堪设想。

“只要病人有需求,医务工作者任何时候必须想办法去研究和解决。”思虑再三,刘建华决定建立非新冠患者透析区,但是“隔离工作”必须做好。比如固定一部电梯直达透析楼层,电梯由专人把守;所有病人必须保证核酸检测和CT筛查结果正常;取药、缴费等流程由专门的护士负责,避免交叉感染。刘建华说:“我们保障了100多名透析患者的生命安全,没有一例感染。”

武汉六院中医部

武汉六院采用设置屏障与物理隔离的方法,将中医部与隔离病区分隔开来,在中医部开设重症门诊,为肿瘤、高血压病、糖尿病等非新冠重症患者提供日常取药、门诊诊疗,实施彩超、心电图、抽血化验、取药、收费一站式服务,如此一来,降低了非新冠患者的感染风险。作为定点医院期间,武汉六院保障了5000多名非新冠重症患者的日常医疗。随着疫情救治的不断推进,3月8日,武汉六院成为首个恢复非新冠门诊的武汉市级医院。

武汉六院

为了实现普通的门诊诊室“一患一医一间”,武汉六院用一天时间极速拼装建成200平方米的“康之屋”缓冲区,在此更衣后的医务人员经专属电梯再到各楼层接诊。据悉,医院开设门、急诊,常规收治住院病人后,仅取鱼刺这一项接诊就高达200人。

看似很简单的项目,为什么这么多人?据介绍,有个病人卡到鱼刺,别家医院让他先查核酸试剂检测。但是武汉六院认为,应将急诊救治和核酸检查同步进行,一旦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需求,不能因为疫情防控而失去急诊的意义。截止目前,门诊量累计145409人次,住院累计6319人次,手术近3千台,介入手术近800余台,急诊10704人次,医疗工作量在武汉市名列前茅,工作成绩得到湖北省卫健委及武汉市指挥部的高度认可。

武汉六院派驻33个医疗队来到33个社区,为居民做核酸检测。

武汉六院虽然转为非定点医院,但是进入后疫情时代,复工复诊和康复随访也成为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武汉市江岸区复工体检定点单位,4月8日解封以来,武汉六院每天接诊3000余人的复工体检团体及个人,圆满地完成18万余人次的核酸检测量;另一方面,患者治愈出院后的随访跟踪观察,也是指导患者康复的重要工作。通过医院的随访系统,目前已完成针对新冠肺炎1248例出院患者的随访工作。

【院长在线】

健康界:你曾做出破例收治100多名透析患者的决策,后来是如何让下属接受的?

刘建华:正确的决策,一定是科学有效的,有利于老百姓的。坚持了这几个基本原则,他们是能接受的。其次,作为管理者要身先士卒,做出表率,并且让大家都跟你一起去做。

我在医院里说过,我不能给大家做什么,但是我可以跟你们一块完成这个事。我不能做事,但是可以做一些基础性的服务工作,把后勤给你们可以搞好,把大家的基本待遇保障好、把大家的后顾之忧解决好。作为一个领导者,你如果不是一个务实的领导者,再怎么搞也搞不清楚。

健康界:你也曾提到,医院管理不光要做快,还要做对。你认为自己做对了哪些?

刘建华:有些工作的状态就像我们在战场上,消灭敌人,每一步必须精准。首先要集中统一领导、组织管理;第二,必须有应急的办法和机制;第三,要具备统筹人、财、物的能力;第四,上下联动连心。另外,在这次疫情当中,有些东西容不了过多去讨论和征求意见,必须做到统一指挥,当机立断。作为主要负责人战略和战术都应该思考在前,谋划在前。

健康界:疫情给医院的发展带来哪些变化和影响?

刘建华:我们去年提出,建立老年医学中心的目标,我们必须要坚持去做。但是,通过这场疫情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究竟怎么建,学科到底怎么变,综合医院如何做好分区管理,医院规划和建设如何做到平战结合,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作为一个管理者,要通过这场疫情,思考医防结合问题、信息共享问题、资源共享问题及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问题,重要的是医院要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我们致力于建设一所研究型大学附属医院,在做好基础医疗工作的同时,更要做好医学研究和医学教学工作。此外,我们坚持以做老年病为特色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的基本思路,下一步将会更加科学精准地部署各个学科,统筹做好老年医学和其他专业的建设与发展,使医院的功能更加健全与完善。

健康界:疫情给你带来的思考有哪些?

刘建华:从工作的角度讲,我更多要思考自身能力和水平该如何提升。从个人情感来讲,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珍爱生命,珍惜我们的每一天。作为一个院长来讲,如何给员工创造更多的发展空间,如何为医院的发展共同努力,为医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医务人员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我一直思考的事情。

(文中视频、图片均由武汉六院提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武汉,新冠肺炎救治,老年患者,医院管理,院长专访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