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健世界
县域下沉市场可能是药品销售市场最后一块格局待定的大蛋糕。
IQVIA数据显示,2019年跨国企业的下沉力度加大。在二、三、四线城市的渗透效果明显,跨国药企在四线城市的增速超过22%,以往中资药企为主的基层市场,已经成为跨国药企的兵家必争之地
2019年5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明确力争到2020年底,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此外,通知还强调县域医共体要重点加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肺结核患者等健康管理。而后疫情时代,分级诊疗的进一步推进和落地,已成必然趋势。
根据米内网数据,从2012年至2019年中国县级公立医院的药品销售额由1399亿元上升至321亿元,近几年其药品销售额增长率明显快于城市公立医院。
2019年我国药品销售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份额近年有所上升,2019年占比为10.0%。值得关注的是,米内网称,如果加入未统计的“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则中国药品终端总销售额将从17955亿元超过20000亿元。这意味着“民营医院、私人诊所、村卫生室”的药品销售市场超过2045亿元。
县域广阔市场如何渗透?药企们如何布局县域市场?现已产生哪些营销新趋势和新工具?
县域市场分层级
面对县域市场,大药企早已布局,2019年辉瑞大量补充医药代表到县级市场,开放1000个岗位;阿斯利康2019年招聘大量基层市场销售。拜耳(中国)、默克(中国)、葛兰素史克(中国)等跨国药企也发布了招聘医药代表的信息。
但最早着手的还是阿斯利康,2015年初,阿斯利康就专门成立了设在商务部下的县域医院团队,负责商业渠道开拓。从2019年开始,阿斯利康在20省158市517县提供大量热招岗位,短短半年已经组建了很多的及县团队。
其实在新冠疫情中,众多企业谨慎行事,阿斯利康仍将县肿瘤团队持续扩招,加码基层县域市场。
“无论国内和国外药企,都很重视县级医院市场,差别在于重视程度。衡量重视程度的标准是两个:一是覆盖到哪个层级的县级医院,二是人员和营销费用资源投入的比例。”县域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刘峻提及。
数据来源:卫健委统计公报(村卫生室16.7亿人次;乡镇卫生院11.2亿人次;县级医院11.9亿人次;城市医院和社区43.3亿人次)
县域医疗市场包含了公立体系内的县(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非公体系的民营医院和私人诊所。县域医疗市场的门急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占到全国总量的半壁江山,与城市医疗的体量相当。撤县设区后,县和县级市改为市辖区,县级医院变成了区级医院,乡镇改成街道,乡镇卫生院变成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然退出了县域市场的统计数据。但是,改名而来的区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然有着非常明显的县域医疗特征,可以统称为中小城市的基层医疗。
“提及县级医院,必须习惯于对县级医院做分层分析,任何对于县级医院的概括性描述都是苍白和空洞的。”刘峻认为。
如果把县改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归为中小城市的基层医疗市场,药品销售的比重就会更高一些。县级医院200强之外的县级医院,加上中小城市的基层医疗机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县域广阔市场。
“很多国内药企的主要销量来自县级医院,当下遇到的是增长瓶颈——继续覆盖没有进入的县级医院困难,增加处方量困难。究其根源是,没有理解县级医院的多样性,不了解各个层级县级医院,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导致方法单一。都知道提升县级医院能力的方向和国家卫健委的绩效要求,或许也知道现实中的制肘,但却不知道解决方法。”刘峻表示。
医共体带来的市场新变化
2019年5月,卫健委下达《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共同体的通知》,要求通过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进一步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率,加快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构建分级诊疗、合理治疗和有序就医新秩序。通知要求,到2020年底,500个县要初步建成紧密型共同体。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