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无癌——肿瘤防治奔跑在路上
“如果得知自己患上了癌症,你有什么样的心愿?”大多数人的主要心愿是,继续活下去。随着医疗条件的完善,肿瘤防治,已经从绝症到了慢病。人们对疾病观念的转变,也说明了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
近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徐瑞华,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齐聚线上,共同参加由健康界主办、礼来中国支持的以主题为“有爱无癌”的“肿瘤防治线上研讨会”。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新民,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院长、所长徐瑞华两位专家担任论坛主席。
一直致力于肿瘤研究的几位专家,分别就如何建设专科型医联体及肿瘤学科建设要领两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享。
主题一:如何建设专科型医联体
专科型医联体的布局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二丹:从长远来看,肿瘤不仅是慢病,也是一个重大的威胁健康的危险因素。把资源下沉,把肿瘤的治疗同质化推进,将是应对肿瘤最关键的一个内容。
如何利用医共体来下沉肿瘤的防治能力,黄二丹研究员提出应从体系角度来完善整个医疗服务能力,在业内达成共识,比如从新时期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以基层为重点,以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这个是所有政策的一个出发点。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政策出发点?黄二丹研究员解释,医疗需求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以往是以医院为主体的医疗服务体系,如果是慢病尤其是像肿瘤,不需要住院,但需要医疗服务比如化疗、放疗,很多在门诊就可以操作。既往以医院为核心,构建服务体系,相对来说成本比较高,另外合格的优质资源明显不足,所以这就是需求和矛盾的对立。
医联体就是要形成一个医疗互助共享的系统,解决看病难和看病烦的问题。医联体有四种模式,包括医共体、医疗集团,当医疗集团和医共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是通过专科联盟来搭天线,通过各级各类的医疗中心下转形成技术合作。黄二丹重点分享了医共体,医共体不仅限于医共体,它是对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再造,由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形成的紧密协作。
专科医联体的发展和完善
江苏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冯继锋:十三五改革规划要向制度取得突破,分级诊疗是其中一个突破,其实就是建设医联体和医共体。一般来讲三级医院主要是以疑难杂症比较复杂性的疾病作为主要的任务。那么,但是在医联体里面,怎么样能提高社区医院、二级医院把病人合理的安排在社区,这是目前医联体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医联体建设,是扩大病人的来源,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技术水平。
江苏省肿瘤防治联盟成立以来,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突破地域和医疗机构不同级别及体制的局限,提高成员单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冯继锋重点解读了肿瘤联盟五项主要工作:
一、加强肿瘤预防,建立肿瘤防治网络。通过建立肿瘤防治网络,进入到社区,通过医院跟政府合作,努力实现肿瘤的早筛、早诊、早治。
二、强化服务理念,联盟内建立管理运行和评价机制,强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希望能通过三级二级,包括其他的不同的级别的医院,为群众提供一个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建立协作互动的模式。明确联盟内各个医疗单位的功能定位,通过建立对口扶持、业务指导,发展远程会诊、MDT讨论的机制,通过信息化提高联盟内医疗各组成单位的凝聚力,使医疗服务协调连贯成为一个整体,努力为肿瘤患者或健康人群的防癌意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四、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通过组建联盟,联盟内医疗单位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提高大家的服务能力。特别加强MDT的推广应用,医生给病人提供合理的诊疗方案。
五、建立肿瘤患者的康复管理。通过联盟内各个医疗机构的沟通和合作,开展对肿瘤患者的康复指导,降低肿瘤患者过早死亡率。同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关注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病人治疗以后的整个生活质量。
主题二:学科建设如何提升
综合医院在肿瘤学科发展上遇到的挑战和突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副院长潘宏铭:综合性医院肿瘤学科怎么样建设?存在哪些瓶颈困惑?潘宏铭副院长指出无论是研究还是临床实验方面,肿瘤中心参与多、引领少,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人才培养引进作为综合性医院来说,它要综合布局,不可能因一个肿瘤学科量身定做人才引进或者培养的政策,综合性医院里面,其他的学科也非常强,所以彼此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他强调肿瘤学科涵盖九大方面的内容,包括诊断评估,那么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微创治疗、急诊并发症,还有健康促进随访、抗肿瘤的药物临床试验等。
作为综合性医院,建设成为高水平的临床诊治中心,人才培养基地。一方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有一个肺部肿瘤的诊治中心,纳入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当中;第二方面,积极推动新药的临床试验,当然做的最多的就是肺癌、肝癌;第三方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25年中有600多人被派到罗马琳达大学进行学习交流,肿瘤中心的住院医师参与美国的住院医师的培训项目的,真正能够跟国际接轨,来引领医学的发展;第四方面,推进项目管理,来提升肿瘤学科在综合性医院的影响力,特别是MDT模式,建立了院内的MDT院级与基层医联体之间及与其他省外100多家医院,定期开展 MDT讨论,拓展学科的影响力。
肿瘤专科医院在肿瘤学科发展上遇到的挑战和突破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薛冬:综合医院的肿瘤学科和专科医院的学科发展确实有不一样的特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经过40多年的发展,目标是建立国际一流的肿瘤诊疗中心,但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困惑:第一,怎么解决专科太专而又没有宏观、综合的一个弊端,MDT在肿瘤学科里面发挥的作用是最主要或最有必要性;第二,肿瘤病人以老年人为主,老年人除了肿瘤之外,有很多内科基础合并症,肿瘤之外的学科可能就会棘手,这可能就是肿瘤专科和综合医院的一个非常好的联姻点;第三,整合问题,临床和管理要在一起,因为临床大夫和医院的管理是休戚相关的。
另外,薛冬副书记指出,针对公立医疗机构从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去转变,但没有一定的体量作为承载、作为基础,很难做到更上一层楼。绩效对于三级公立医疗机构来讲一定是指挥棒的作用,如年终考核、日常展评,对于科室来说从几个维度非手术科室、手术科室、一级科室及平台科室,从日常的工作量、效率、质量、安全、科研、人才培养进行不同的考核,绩效的体系其实大同小异,但工作量更受关注。
肿瘤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肿瘤的发病率是非常高,也是一个慢性病。几位医院专家带来的肿瘤实践经验,全面准确地反映当前肿瘤治疗硏究领域的新成就、新困惑、新进展,通过凝聚智慧、共商发展,以努力为患者打造更优质的生活、延长生命的长度为目标,为医界同行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