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新主张 | 宁波妇儿医院跑出疫后学科发展“加速度”
一场突袭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及日后常态化的趋势,让全国的医院管理者们忧心忡忡。
谈及这一时期的医院运营,2019年8月上任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下称宁波妇儿医院)院长一职的徐军,言语中坦露出些许难意,“这段时间压力挺大,妇儿医院相比综合医院更明显一点”。
业务复苏和资金压力是医院在疫情后时期需要直面的两大问题,想要尽快恢复元气并不容易。
“疫情来的措手不及,计划要做的未雨绸缪”,在包括徐海东、徐军在内的宁波妇儿医院管理者们看来,何为妇儿医院未来发展着力点的问题,已在这段日子获得答案,并提上规划日程中的重要位置。他们的这些发展新思路,或能为其他地区妇儿医院的发展提供借鉴。
疫情成学科优化“加速剂”
回首疫情之初,病毒,前所未见;形势,空前严峻。距离春节仅有一天半的1月23日中午12时,浙江省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达27例,其中5例发生在宁波市。
当晚,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官网公布了各地级市新冠肺炎诊治定点医院名单,“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的名字赫然在列。
名单犹如战书,上至全省,下至医院,一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阻击战已然全面打响。
新冠肺炎患儿的治疗难度虽不及成人,但照护难度却是巨大的。
当时,宁波妇儿医院已收治了3名患儿,最小的13个月,最大的11岁,都是被家人感染的。他们来到医院后,由3名儿科医生和7名儿科护士组成的“临时妈妈”负责治疗和照护。
只有1岁多的孩子,因为第一次远离亲人,几乎一天内的12小时都需要被抱在怀里哄睡、喂奶;一些患儿因为年龄太小,吃饭、穿衣、洗漱还需要帮助、更需要身边有人陪伴讲故事、做游戏;处在学龄期的儿童,还需要医护人员辅导作业……全院医务人员爱心涌动,买来新衣服给孩子们换洗,买来各种玩具以便安抚情绪……
“无论是在生活上亦或在心理上,‘临时妈妈’成为小患儿们唯一可以信赖的人。”然而,徐军也看到,正是因为要时时刻刻地照顾,10位医护人员在这一密闭空间中的工作,也增添了许多“甜蜜的烦恼”。
一个细节可见一斑。为阻断感染源,每每进出一次隔离房间,每每完成一个治疗操作,医护人员就要进行一次手消。整套流程有20多个步骤,在一个多月中如此日复一日的循环中,她们的双手已脱皮、起疹子、肿胀不堪,以致于脱穿防护服、写病历等其他工作也变得尤为困难。
徐军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传染病治疗需要独立的区域”。原本在2020年年初召开的“医院2020年工作会议”上,她就阐述过工作思路,其中便包括“完成住院楼装修改造”。
“不过,我们还有更想做的事。”徐军指的是“优化学科结构,开设专科病区”,这一点的确需要加速了。
专科发展借力“东风”
2019年一年,宁波妇儿医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团队共完成各类先心手术多达150余台,其中包括10余例新生儿治疗,较往年有大幅增加,且手术治愈率显著提升、覆盖疾病谱不断扩大、技术难度频破记录。一位最低体重仅有1.07千克的28周早产儿,也可通过先心手术的治疗逐渐康复。
正因为有如此实力,宁波市妇儿医院加入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心血管专科联盟”,成为这个于2019年底成立的联盟内的首批成员单位之一。这也标志着医院心血管外科学组跨入国家儿童心血管专科建设同列,将有更多机遇获得更快更好地发展。
在徐军看来,迈上“联盟成员单位”这一更高台阶的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辐射周边百姓,提供高水平、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受疫情影响,大众的生活习惯将改变,我们也要与时俱进,医疗行为也需根据社会疾病谱的改变而改变。”徐军和医院党委书记徐海东同时看到,在满足不同患者就医需求的基础上,医院专科化发展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补充。
宁波妇儿医院南院区全景图
看到奔波于北上广地区求医的疑难重症患儿及其家属的不易,徐军暗自在心中绘出了2020年下半年学科规划的蓝图。
“例如,心血管、消化、肾病、血液以及内分泌等等学科领域,患儿需求量不可忽视,医院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力量,持续提高各个专科、各项检查诊疗的技术水平。”徐军说,“让宁波的病人能在本地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我们今后几年的努力方向。”
在这一蓝图中,两个补充板块格外抢眼:健康管理和儿童康复。
健康管理科包括妇女体检和儿童体检。徐海东表示,目前已在硬件装修准备中的体检中心,将作为浙江省首个妇儿特色的体检中心崭新亮相。
儿童康复科也是重头戏。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共有817万残疾儿童(0-14岁),且还以每年近20万的人数递增。其中,致残原因包括脑性瘫痪、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发病率分别为0.2%、0.3%、3-9%。根据最新数据,截止2016年,全国开展残疾儿童康复的残疾人服务机构虽然已发展到7858个,共计15万0-6岁残疾儿童接受了基本康复服务,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
“妇儿医院作为专业机构,在大趋势下一定还需要深入其中。”徐军介绍,对于孤独症患儿,若不提早介入,他们可能将无法与人正常沟通和生活。还有早产儿,在出生后进行的康复锻炼,是促进其生长发育很关键的第一步。
徐军深知:儿童康复相比成人康复拥有更长远的意义,她更希望能尽最大努力让这些孩子走在阳光下,快乐、自信地融入社会。
所有学科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科研后盾。建设市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宁波市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省级临床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试点核心层单位(儿科),在徐海东的愿景里,很早就扎下了根。他希望以此为引领带动,在儿童早期发展、儿童危急重症救治、新生儿相关疾病三大领域和儿童风湿免疫、儿童泌尿肾病两个临床特色专科,开展区域性大样本临床循证、转化医学和防控策略研究,利用全市妇幼健康网络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新方案的协同创新,加快突破现有疾病诊疗技术的局限性,为提高儿童疾病临床诊疗水平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两院区齐头并进
近几年,经历高质量发展的宁波妇儿医院可谓硕果累累:被授予“出生缺陷防控—耳聋基因检测实验基地”称号,标志着医院将作为浙东地区耳聋基因筛查项目的主要承担单位;被列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文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孕产期保健特色专科”名单,是浙江省第二家入选单位;被评为“国家级母婴安全优质服务单位”;“妇科”成为浙东区域专病中心建设单位;“妇科恶性肿瘤”、“小儿肾脏疾病”、“小儿风湿免疫疾病”为首批市级医院临床特色重点专科(病)建设单位;“生殖医学中心”为首批市级医疗卫生品牌学科……
医院“对口支援”工作也全面开花——成立妇科微创中心贵州黔西南州名医工作站。在宁波妇儿医院的指导下,2019年5月,黔西南州妇幼保健院顺利通过贵州省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评审……
宁波妇儿医院北院区全景图
以上佳绩离不开宁波妇儿医院南院区35年探索中的敢为人先。2014年1月18日,北部院区开放运行,医院开启了医院“一院两区”的新时代。与主抓妇儿专科的南院区相呼应的,是主打成人医疗的北院区,在慈城镇,宁波江北区西北部。两院区车程近20公里。
历经6年多的探索,徐军坦陈,因为地处偏远、人烟稀疏,所以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据医院总结文件可知,2019年,北部院区业务工作量、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可观,各方面均在稳步提升,尤其是手术台次增幅明显:门急诊量436235人次,较2018年增加58646人次;完成手术6554台次,较2018年增加1316台次……
只不过,有一句话比较刺眼——“继续保持市级医院较低水平”。对此,徐军解释说,一个医院、一个学科的发展,人才是基石,打破“较低水平”的方法在于人才培养,宁波妇儿医院也有实实在在的人才培养机制。例如:提供人才过渡房和人才公寓、选送人员参加高等院校博士研读、积极加强与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对接、选派了管理和业务骨干赴国外交流学习……“但是,人才培养是个‘慢工程’,凸显人才效应还需要时间发酵。”
由“大专科、小综合”转向“大专科、强综合”,是医院对北院区发展的定位和规划,希望由此开启专科和综合齐头并进的新局面。
对于下一步的具体发力步骤,徐海东透露,医院将会以生殖医学中心的发展为引领,在进一步发展北院的特色学科的同时,还会根据北部院区周边居民的就医需求,结合北院区的就医结构,引进成人内科和成人外科等人才,解决成人内科的发展瓶颈以及成人外科无急诊无病区的局面,同时计划增挂百年老院“保黎医院”的牌子,为北院未来的发展蓄势储能。
人物简介:
徐军,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护理系,2019年8月任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同时担任宁波大学硕士生导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主持厅局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本,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三等奖2次;兼任宁波市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多次荣获宁波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及宁波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刚刚被浙江省护理学会评为2020年浙江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杰出护理管理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