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显神威的中药,求发展还需突破哪些障碍
中医药是我国瑰宝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因其无特效治疗药物,临床治疗一度陷入困境。此时,中医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新冠肺炎诊疗中的推广,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
中药方剂及中成药也被写入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可以说,本次疫情治疗过程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作用也不断被肯定。那么,如果要大力发展中药还需从哪些方面有所突破呢?
我国不仅有中医药,不同地域、民族还有一些民族药,丰富了中药材种类。药用部位不尽相同,中药材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有效成分的含量,这也与产地、品种、栽培技术、采收季节相关。
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土壤、气候条件和采收季节,导致药材质量不合格。这不仅浪费药物资源,更重要的是影响中药药效。另外,中药的炮制也是影响药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中药的炮制目前存在“后继乏人,后继乏术”的状况。存在着净制不到位、不按要求切制、炮制不到位或不按照要求炮制、不遵古法炮制、蜜制不透心等问题,另外,炒改成烤的方法有待商榷。全国各地方的中药炮制标准不统一,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也制约着开拓更大国际市场的脚步。
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患者对中药的疗效不太认可,但值得高兴的是,近些年来国家鼓励大力发展中医中药产业,无论是财政补助还是政策上都给与一定的扶持,促使中医药逐步呈现复苏趋势。
事实上,就中药本身而言,由于成分复杂,每种成分所含的药用价值不一样,还有多种不同的微量元素、有机酸、糖类等,不同的成分对人体有不同的影响和功效。同时不同的用量、不同的服用频率也会造成不一样的疗效,因此中药的作用具有多样性。
另外,与西药的药理作用一般是在固定的范围内随着用量的增加而提高截然不同,中药讲究的是疗程,具体的量效关系不是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的,表现出不规则性。大多数的中药使用效果不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呈现出来,不能与西药尤其是特效药相比。
中药大多温和、药效缓慢,需要经过长时间用药或多疗程使用,其药用价值才会慢慢显现。中药的作用还具有双向性,既能够促进机能处于亢奋状态,又能抑制机能兴奋,比如有研究结果发现人参还降低血糖,同时又能提高血糖,研究结果的差异性使得一些人很难理解。
在中药标准化的发展历程方面,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到2009年ISO/TC249 建立,一直处于探索起步阶段,ISO/TC249的建立标志着中医药进入国际标准体系的渠道已经畅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