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生晋升、涨薪政策需要更普惠
4月21日河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五十四场新闻发布会,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若石通报了河南省提高基层医生待遇的最新政策,包括职称评聘、收入水平、依法参保等干货硬货。4月3日,河南省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本文结合这些新政策背景,对改善基层医生待遇作进一步剖析和引申思考。
自2016年“两个允许”被正式提出后,一系列提高基层医生待遇的相关政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试点工作相继展开。2017年,国家在52个地级城市160多家公立医院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截至2019年6月,试点的公立医院有2800多家。一手解决基层医生在职称、收入、保障方面的长期问题,一手关注基层医生在学习、工作和价值观方面的引导。
一、执业二十五年申报副高级的政策,需细化展开
“提高基层医生待遇,职称评聘向基层倾斜。适当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在社区、乡镇累计工作25年以上的执业医师,凡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可以直接申报基层副高级职称。”
二十五年,对基层医生或者任何职业来说,太久了。在社区、乡镇累计工作二十五年以上,将经历许多政策变迁。所以,这一条规定显然只适用于在基层累计工作已满或者接近二十五年的执业医师,政策局限性在于:一是仅为“老人”明确了“新办法”,没有为“新人”提供适用的“新办法”。二是服务多年的“老人”基层医生仍需要满足执业医师等申报条件。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在新医改各细分领域经常提到,适于解决那些长期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于“老人”基层医生,职场履历都奉献给基层,也最适合继续留在基层服务;对于“新人”基层医生,也需要与基层相互吸引、保障、提高,也最需要在基层行医环境中历练成长。支持基层发展真正管用的政策,不卡人而是通过培养留人。
《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探索建立县招乡用、乡聘村用、轮岗派驻等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建立促进人才下沉的激励约束机制,严禁虹吸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这里仍显示出“人往高处走”的客观态势,下大力气扭转这种人才流动趋势,变作基层向上虹吸、培养人才是必要的,需要依靠医疗资源“水往低处流”。
类比公务员编制的制度,中央国家部委有中央编办管编,各省市地方对应也有编制管理,地方编制人员不必谋求划转进入中央编制。基层医生只要有编,就能在讲编、唯编的医疗系统中踏实做好现有工作安排。一些年资、技能、贡献尚浅的基层医生可以从较低等级的编制开始努力,逐级进取。基层有编,将彻底转换基层人才被虹吸的态势,使基层能与顶层并重。
《关于加快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指导意见》的基本原则中也提到,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充分发挥县级医院上联下带的纽带作用,把更多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引向基层、投入基层。
主要目标中提到,力争县域就诊率达到90%、县域内基层就诊率达到65%左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
二、家庭医生签约模式做大做强,必须要活动起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