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启示录 | 余纳:广州市一医院的“战疫”三字经

2020
04/16

+
分享
评论
张斯文 / 健康界
A-
A+
相比17年前与非典斗智斗勇,此次新冠肺炎一战给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余纳留下的印象注定更为深远。

“我们医院当时所有的病房都开着窗,风扇不停地吹,医护人员要穿2~3层布料隔离衣,佩戴1~2个棉口罩。”时至今日,回忆起17年前抗击非典的情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余纳仍记忆犹新。

非典时地处风暴中心却创造了医护人员零感染佳绩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此次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中,凭借非典一战中积累下来的经验,第一时间作出有效应对,筑牢医院抗疫防线的同时,也为武汉前线带去了“战疫”经验。

快!争分夺秒战疫情

经历过刻骨铭心的非典,广州对暴发性传染病很敏感。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  余纳

“去年12月底,广州市卫健委就连续开会,让我们留意、重视当时不明原因肺炎的情况。”余纳告诉健康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领导小组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领导小组成立后,对于医院发热门诊工作进行了重新部署,“开始我们只是每天定期监测发热门诊数据,储备防护物资。”余纳表示,而随着疫情的不断变化升级,领导小组决定放出“大招”。

余纳等领导小组成员在日常监测中发现,秋冬季节流感本就高发,加之不明原因肺炎的因素,就诊的发热患者人数与日俱增,而医院原本的发热门诊空间相对狭小,无形中增加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恰巧,当时院内有一栋小楼准备拆迁,领导小组第一时间决定,将其快速腾空,重新布置,用于集中接诊不明原因肺炎的疑似患者,仅一天时间,诊室、留观区、收费区全部改造完成。

“因为疫情的变化比较迅速,从1月17号开始,我们医院的发热门诊24小时开诊。”余纳介绍说,“与此同时,从医院领导层到职能科室,都在不断协调物资,确保医护人员得到充分防护。”

2月19日凌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到广东省卫生健康委通知,要求医院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

“接到通知时,大家其实已经准备很久了。” 据余纳介绍,在医院发热门诊开始24小时运转后,全院上下就有不少医护人员主动请战到发热门诊轮值,武汉需要增援时,大家又齐刷刷地申请前往武汉、湖北一线。

考虑到医院的实际情况,院领导早就按照科室、职称、专业等进行了综合考量,将请战的医护人员划分了不同梯队,以便上级一声令下便可迅速集结奔赴战场。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部分支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合影

不到3个小时,54名支援队员迅速遴选完毕,19日一早,医院就将名单上报给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同时立即对援汉队员进行了防护服穿脱、ECMO使用以及最新版防护指南、治疗指南等的强化培训。

“我们什么都可以给湖北、给武汉,但医护人员是借给武汉的,你们一定要平安归来。”2月21号下午,带着曹杰院长的殷切嘱托,余纳作为领队带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7家医疗机构、175人组成的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逆行出征、奔赴武汉。

“到达武汉后,整个机场除了来支援的医疗队员没有其他旅客。去往驻地的路上,看着车窗外因为疫情被按下暂停键的城市,对于武汉人民的敬意油然而生,由衷地感慨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余纳向健康界吐露出甫抵武汉时的内心感受。

细!明确分工暖人心

“我们是来帮助武汉人民的。”征尘未洗,余纳就向已经在武汉“安营扎寨”的领导和专家了解当地情况,安排部署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的工作。

医疗队的组织框架构建是余纳的第一个抓手。

物资管理组负责驻地物资的统计整理、消防安全管理组负责排查驻地的消防安全隐患、宣传组负责记录医疗队每天发生的故事……虽然余纳带领的这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人数不是最多的,但组织构架却是最齐备的。

“支援工作强度很大,队员也会出现嗓子疼、拉肚子等身体不适,于是我们在队内成立了一个医疗小组,了解朝夕相处的队友的身体情况,有需要时给队友送饭、送药,这些小举动会让大家心里觉得暖暖的。”余纳分享说。

除了这些小部门日常可以为队员的生活提供保障外,临时党总支的建立以及经常开展的组织生活则保证着医疗队的正确方向。

队员在召开支部会议

“在这支医疗队中,我是临时党总支书记,还有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临时党组织的成立目的在于激发医疗队员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敲响组织纪律性的警钟。”余纳说。

在厘清了医疗队的组织架构后,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1号文件正式下发,对于医护人员驻地活动范围、信息发布等都进行了明确规范。比如,即使休息时间活动范围也仅限于酒店停车场内,来往班车点途中不能停留拍照等等。

医疗队员在驻地酒店合影

这些“硬规定”有些虽不近人情,但另一些“软要求”,比如让大家每天上班前、下班后都在驻地酒店大厅的桃树旁合个影发群里相互鼓励,却让队员们感到温暖。“在此过程中,队伍的凝聚力建设至关重要,作为队长,就是要将队员平安地带出来、平安地带回去。”谈及特殊时期的管理体验,余纳说道。

终于,在完成建章立制的工作后,余纳接到了通知,广东省第22批援鄂医疗队整建制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一个有着53张病床的病区。

“从进驻病区到收满病人,仅用了不到两天。”不过此时的武汉,疫情已出现减弱趋势,随着病人逐渐减少,3月7日医疗队接到通知,他们接管病区的病人将全部转往雷神山医院救治。3月9日,在完成最后一位患者的转运工作后,医疗队结束了在中南医院的支援。

精!英勇再战雷神山

转运完中南医院院区的患者,余纳和医疗队员迎来了两天半的原地待命休整,尽管此时大家身心俱疲,但突然闲下来的队员们却感觉内心焦急。

“各项工作刚刚进入正轨,病人却转走了,大家心里有点失落,觉得还没为武汉人民做贡献。”全体医疗队员立即联名向广东省前线指挥部请战,希望转战雷神山医院继续支援。3月12日,余纳带领队员进“山”了。

雷神山医院是借鉴当年抗击非典时小汤山医院的经验临时搭建起来的,用于集中收治确诊新冠肺炎患者。在雷神山医院,余纳带领的广东医疗队员,与中南医院共同接管了重症ICU病房。

万事开头难,刚踏入雷神山医院时,余纳感觉头顶有两座大山。

队员们在讨论诊疗方案

一方面。医疗队队员并非全部出自重症专业,而雷神山的重症病区收住的都是与死神赛跑的病人,队员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快速上手?另一方面,不同医疗团队共同接管病区,在操作习惯等方面难免存在差异,如何快速磨合?

边带边学边熟悉,是余纳摸索出的答案。

医疗队员们虽然都有在不同科室按部就班的轮转经历,但突然上战场难免有些生疏,为此余纳在排班时特别以两个重症科室主任为核心,分别搭配呼吸、心血管、神经等关联度较大的科室人员,再辅以普通内科等其他科室人员,让队员们团队作战,尽快走上轨道。

前线医疗队员为出院患者加油鼓气

尽管雷神山的工作压力很大,但对医疗队员的培训一刻都没停下。

每天下午和晚上10点,余纳都会雷打不动地参加不同班次的交班。“在雷神山,交班不再是普通的交接工作,而是让大家一一说出发现的问题,医生和护士互通患者的诊疗情况。”同时,对于各项技术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隐患,会将其列入培训清单,由组长对组员进行培训,并进行组内考核。

“发现问题固化下来,形成制度、流程,逐层落实,很快大家就走上了正轨。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队员们交班时讨论的话题从最初找不到器械位置转向了技术细节的讨论。”看到队员们的快速成长,余纳无比自豪。

4月9日,雷神山医院为最后一批上海、广东援鄂医疗队举行了撤离仪式,余纳也将带领医疗队员撤离武汉,此次“战疫”留给余纳的印象注定比非典更为深远。

余纳卫生建言:

新冠肺炎暴发属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从此次应对来看,我认为未来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体系建设。比如:

进一步完善疑似公卫突发事件的信息直报系统,严格落实信息直报制度。

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传染病、院感人才的培养,在医护院校教育期间加强院感知识的宣贯,医院进一步加强院感科建设;在分级诊疗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要提升基层医生甄别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三级医院要强调感染科建设,给感染科建设适当的政策倾斜。给感染科人才适当的政策倾斜。

防护物资的生产、运输、分配等均要上升到国家战略物资储备的层面。以及大型会展中心、体育场馆、库房等建设时预留出适当的接口与空间,以备大型公卫事件暴发时迅速转为救治场所使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战疫,启示录,三字经,余纳,医疗队,队员,武汉,病区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